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从ldquo李三郎rdquo到
谨以此文恭敬顶礼
心怀苍生,传奇一世的弘一法师
也同时以此文致
不忘初心的修心者
愿更多生命
觉悟明月心
不悔惜福报
《一轮明月》电影海报
第一次观影,过程里曾有两三次锤心般能量,引发我落泪,直觉告诉我,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敲击灵魂,因为与我的生命追索有着强烈的共鸣。
第二次观影后,静静地回顾,从影片里浓缩出六个字,作为从心出发的感悟,真诚与有缘人遇见和交流。
观
影片以旋转的陀螺开启,幼年的三郎在玩耍陀螺,给我两层涵义的启发:
一是生而为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愚痴造业,那个抽打陀螺的"业力"不断让生命陷入轮回之苦,无明之中继续虚度一生的人比比皆是。
另一层想到藏传佛教里的陀罗尼(咒语),有都摄、总持、降伏之义,我们会把握此生做更有意义的事吗?
有愿皆会有缘,终将在混沌中日渐清明,踏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旅程。
影片结尾处,同样是娘在呼唤三郎,却加了一句"三郎,回家吃饭了!"弘一法师观看着陀螺旋转……回怎样的家?
心安处即是家啊...
一代宗师,以""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度一切苦厄","究竟涅槃"。
谁在观,心在观,观什么?
观自己的生命电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动不遥的自性,继续观看着接下来的"幻境"……了了分明。
同样是旋转陀螺,对比一下便可感叹,法师圆满了人生,从容面对生死,解脱轮回,恰如点点花海处,大师"渡"向彼岸。
爱
这部电影中的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皆深刻而感人。李叔同为母亲往生弹奏钢琴曲里面充满爱。
日本妻子从成就李叔同裸体绘画到邀请日本戏剧大师观摩《茶花女》再到后来远渡重洋至中国……皆出自于爱。
母亲临终前与儿子的肺腑之言,深深了解孩子多年来过得不快乐,而希望叔同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返观如今的父母,在学业、婚姻、兴趣追求等诸多领域里抱有高期待,真的能透过父母的宝贵"经验"来左右孩子的一生命运吗?一个"听话"的孩子真的过得幸福快乐吗?父母有没有倾听到孩子内在撞击的声音而及早收手控制,做一个智慧的引领和守护托起,一切尽在缘起缘灭里自有答案。
以下是李叔同出家前与日本妻子的最后道别:
一句"事情已经决定,无法挽回",看似对于家人决绝,实则为道心坚定的表达。
一句"我感觉从出生以来,我一直注视着你的面庞,可是我的眼睛一直是饥渴的,仿佛我拥抱了你几万年可是我的心仍然不能满足"
为什么?
爱欲,万恶之源。
经历着人生中的小情小爱,哪一段又能满足内在的黑洞呢?
情执于关系,兜兜转转于关系,破情执,是朝向解脱大道,而不是再去邂逅下一段你侬我侬。
李叔同一生中经历影片呈现的不同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女人,从爱情故事到家族纷争同时经历国家患难,民族危亡,终于大舍放下,遁入空门从世俗角度或许理解为不去担负家庭责任置他人感受于不顾,然于更高意义却是道心坚定,承当大丈夫的责任,放下小情小爱,转向大爱无疆,荷担如来家业,不忘救国救民。
以上是弘一法师危病时的呕心之言。
佛教中有一个常用的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四重恩”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报恩品”,分别是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国土恩)、三宝恩。
弘一法师在面对日本侵华带来的国土满目疮痍而深忧感慨,横贯法师一生正是在报四重恩,他心怀祖国,忧国忧民,用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表达着爱国情怀,激发国人奋斗之心,曾经请求印光法师开示~如何用佛法救国,入佛门从未忘国家危难,匹夫有责。
如果没有前三个恩能知能报,三宝恩是谈不上的。
太虚大师与弘一法师的合作《三宝歌》字句之间也是对真理的志坚追求。
(《三宝歌》见文末)
爱是什么?
爱就是慈悲
雪子与弘一法师的这段对话提及爱是什么:
古往今来,爱情的凄美与伤感,分分合合与坚贞不渝,体验红尘爱恋,同时感受着诸受皆苦,于无常变幻,无一不堕入求不得苦和爱别离苦之中。
弘一法师一句,爱即是慈悲,站在了爱的本质的纬度,心即是爱,当世间情爱转为大爱慈悲,这就是本心自性,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即是佛心!
我想说,弘一法师出家前经历着这段爱情也同时滋养着他在异国他乡和回国爱国救世的那颗心。一切皆有因缘,这位女子也助缘了一个有大愿之人终踏解脱之门。所有的经历都是必然的成就因果之缘起。
变
变,即是易,即是无常,凡夫常态是面对变化无常手足无措,或抗拒抱怨,或逃避否认,或许应变的能力不少,但反思一下,在生命中,有没有主动"变法","叛逆"于我执?
这一幕,是一个颠覆,李叔同在母亲葬礼借一曲忧婉钢琴曲《梦》表达哀思。
母亲丧事,破家族规矩,坚定信念。
影片呈现诸多法师一生的"变法创新"
弘一法师开创了什么?
弘一法师38岁出家,年62岁圆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弘一法师作为书画、诗词、歌剧、佛学等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是一位主动求变,大雄大利,弘法利生的宗师。
他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
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即《音乐小杂志》介绍西洋音乐和自己创作的歌曲到国内发行,可以认为是国内现代音乐的启蒙之一。
年组织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在日本东京为国内赈灾义演,主演茶花女传为佳话,开中国话剧先河。
作为中国第一位将西方通俗音乐介绍到国内的音乐家,填词《送别》,一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传唱百年至今。
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位采用男模裸体写生课教学的美术教育家,培养美术界大师丰子恺。
开创了钢琴音乐教学的先河,培养音乐家刘质平。
第一位重兴泯灭了八百余年最难修的唐朝南山四分律宗,他苦行戒律,著书佛理,办佛学院弘法,被尊奉为第十一代律宗祖师。
历史环境,天赋异禀,弘法心愿成就了造这位法师的圆满人生,所以我感受颇深的就是一个"变",包含着创造,创新,勇猛,无畏,宏大,无我
戒
唐朝盛行的小乘戒律属有相戒。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谈及戒,谓为无相戒,无相戒也称离相戒,即无相之戒,“持戒之人,心无所著,一切之戒,犹如虚空,了无持犯之相也”,强调的是不要执着于具体戒相,以心为本,自心清净为持戒之根本。
这部影片,以很多画面细节呈现弘一法师持戒的艰苦与从容,直指对弘扬律宗的伟大贡献。
我的感悟,恰如片中太虚法师一句"教化心灵"这就是宗旨,一切法不离根本,修心就是修法,无论禅密净,还是律宗,给到末法时代以修心为指引,不需要执着分别,而是体会佛法内涵,佛法不离世间法。同时参悟"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无所住心。
这一段"约法三章",表达着法师的谨慎持戒,远离贪欲,断破名闻利养,清净身口意,当为后人修心的榜样。
回观这个世界到处充斥着"广告宣传","虚假与欺骗"为了什么?
更有令人咋舌,以假修行传播邪知邪见,以聚光灯换取名利双收,物欲横流,皆因没有"持戒"无度播种"恶因",有谁能以正知正见为本,真正实修?
《心经》里经文: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佛陀教诲弟子,以戒为师,是对众生的悲悯。
既于内持戒,破除执念,又不离于相上持戒,谨慎言行,谦卑臣服。
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着不能见得。
作为专业助人事业从业者,弘一法师的言行更加给我有力的加持。感恩影片呈现的因缘,我当深深以戒为师。在我心中,老师一个称呼,我理解为~老老实实以众生为师,世界是我的镜子。
福
何为珍惜福报?
印光大师自身示法,弘一法师仿照用清水洗碗底一饮而尽。
也许更多人理解的珍惜福报就是对物质的珍惜,其实这是一个层面。
人身暇满难得,我们需要自问,在有生有灭的世间我是如何使用我的生命的?
这个色身是个工具可以体验红尘幻境,可以借假修真,心之外没有法,一真一切真,因此用上有限有生灭的生命来修出不变永恒的明月心,就是最大的福报,对得起投胎为人,和圆满的良知良能。
渡
我们被累世业力推动落入人间,从生到死,呼吸之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因,也都是果,也都有缘经过,生命朝向哪里?
弘一法师一生,全然奉献,照见清净明月心,此为珍贵福报。
我们的生命,与佛陀与法师佛性平等,然而我们能死心塌地,放下一切地走在自度度他的觉悟路上吗?
《一轮明月》给我最大的感触就在于此,我为自己感到喜乐,因为我知道我的主人是谁,那个永恒的观者,一直朗照的明月心就在那里如如不动。
对我来说,贡献自己即是珍惜福报!
我热爱艺术与生命教育,"欲使入佛道,后令入佛智”,愿持续将佛法融入心理咨询与身心灵转化疗愈,帮助有缘人,遇见本来,解脱烦恼。
弘一法师一生诠释艺术、救国、佛法,这给我极大的鼓舞。
我也在祖国繁荣富强的当今,享受助人事业里贡献天赋的过程,以本尊"无所住心行与布施"为背景提示音,愿有缘人经过我的时候可以因缘和合,闻法悟道。
悲欣交集
无悔人生
不灭的自性无所不在,六祖说,我们的所行就是千百亿化身,让我们为这个世界留下点美好。
《三宝歌》
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众苦煎逼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无佛佗耶
昭朗万有任席众生功德莫能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
净得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磐城
众缘性空唯识现
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
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绩佛灯明
三乘圣贤何济济
南无僧伽耶
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课程推荐——想要观看电影《一轮明月》,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