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如何通过阅读构建知识系统

发布时间:2020/11/9 17:10:03   点击数: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26906.html

编者按:受限于生命的广度,我们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人事;受限于生命的长度,我们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信息。基于正交性的知识结构让实践和阅读更有效率,而阅读本身也是一件需要构建正交性系统的行为。懂得多不叫智慧,反应快也不叫聪明。一个正交、开放、健壮的知识系统,是强大内心的第一支撑。

注:本文受居士讲坛“布道计划”支持,审稿人星小光,全文转载于vivo《文本矩阵简述v1.0》一文,望原作者尽快联系我们。

1矩阵(matrix)是一个从线性代数里借用的概念,用来描述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维度切分的文本系统,每一种拣选、组合原则即是一行,而被此原则选中的所有元素组成一列,组成矩阵的基本单位是一本本主题、风格、范围等一目了然的书籍,也可以是从所有文本里析取的其他抽象元素。

2之所以论述文本,只因为它是人类精神文化成果迄今为止发展最充分最完善的符号表达方式,也是任何知识人可以简便掌握且高效运用、进行再生产的工具(不是图像,它信息含量太低;不是音乐,它基本只有娱乐消费价值,个人很难再生产优秀的作品;不是电影,它成长时间太短,目前无法完成高等数学之类抽象而有深度的思考,一般人也没有充足的资源去创作、生产电影供人消费)。

3文本矩阵的整体容量无限大,可就个人所处时代,就个人实际所能了解、阅读、消化、运用的容量而论,存在一个极限,此极限大概是15亿汉字符、本书,概略核算如下:

3.1综合各种数据,人基本上阅读中等难度文本的速度在字/小时左右,而平均来说,每天读-正经文字已经到了头,再多可能已经是无关紧要的媒体新闻、娱乐八卦,取中间值字/天,从而人一生的阅读总量是(字)X(天)X60(年)=16亿万≈15亿字,相当于两部《四库全书》。

3.2现在一本书的中等体量大略是25万字,字/页,.33页,所以一个人一生能从头至尾读完的书是0/2=本。

3.3有人说自己也许每天读书时间更长,8小时以上,所以能读一本15、6万字的小说,但问题在于:A)现代小说是一种低密度低知识含量的文本,读起来快且能够持续,而除了读这些,我们还会读《高等数学》、《纯粹理性批判》、《资治通鉴》;B)某一天读书8小时以上容易,但谁可以如是坚持60年不辍,要不要工作,要不要社交,要不要处理家务,要不要休闲娱乐等等?因此平均每天阅读字已经是极限,可能钱锺书都无法超越。

4给出极限(3)只是作为参考,实际上我们个人没有必要试图去触摸、超越此极限值,因为:

4.1一个人极大可能不是职业阅读者,完成本职工作外能读书的精力、时间有限,即使是职业阅读者,比如高校老师,也一般会受各种干扰而不能全神贯注地自由读书,要去上课,要参加会议,要研究课题,要撰写专著等。

4.2即便由于特别的机缘达到了此极限,反而有可能成了低效阅读。阅读重要,不断地深入思考、消化、熔炼更重要。康德读书量肯定比不上钱锺书,但明显康德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更高。只要钱锺书自觉缩减自己的阅读量,他的成就也许会更大,原因非常简单,同质阅读的边际收益递减,而且任何门类书籍的阅读只要超过某个量,一定只是碰到更多的垃圾读物。

5结合上述分析,比较理想的一生阅读量是在极限的基础上打对折,也即认真读书30年,读本左右,而考虑到人免不了要读一些垃圾书、一些读了却没丝毫收获的名著,又有一些读了一半却再也没兴趣没勇气读竟,所以真正能纳入个人文本矩阵的有效书籍大概是本,5亿字符。

6、本书,5亿字符绝对不是小数目,有人写《中国读者理想藏书》,包含本书,张之洞《书目答问》收书种,《四部丛刊》也就种,有人写《一生的读书计划》,只有本书,有人写《女人一生的读书计划》,只有本书,还有林林总总《影响世界的本书》之类,无论是藏书单还是读书单,无论是还是,仔细去观察,什么年龄层次的读者都能发现自己有些书没收藏,有些书没从头到尾读过。而且,就是把所有垃圾书都算上,很多人一生的阅读量实际上无法超越本,去过一些朋友家,工科糙哥文艺女青都有,他们的书架上无非零零落落摆几十上百本,一般是高校教材、MBA/GRE考试书以及一些流行读物、著名小说,30岁如此,50岁也许还是类似于此。

7、本书,5亿字符同时不是一个不可超越的数字,只要从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一年读30-40本书丝毫不困难,不过是平均一两周时间读完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估计兴趣浓烈且时间充足的话,一般人周末两天时间就能读毕。把这样的阅读习惯从15岁保持到75岁,完全可以轻松读到、本,把自己一生珍爱的理想藏书读完。但是,V在这里主张有志读书之人要更勤奋精进些,当下争取一年读书在60-80本之间。一是充分利用年轻时的健康体质、优良记性、丰裕时间,二是无论如何到了50、60岁一个读书人总该系统整理自己的阅读成果,甚至写出著作,而不是还像个青年人无所事事,闭门读书。

8现在谈到的只是构筑文本矩阵容量、数量的问题,即本书,5亿字符,然而更重要的是文本矩阵的质量、优化程度。康德本藏书最终生成的是影响深远的《三大批判》,无数人本书造就的只是一个平庸的作家,一个平凡的人文社科教授,甚或连他们都不如。打个比方就是,同样作为动力、燃料系统,有的是垃圾焚化厂,有的是内燃机发电机组,有的则是核聚变裂变反应堆,它们之间的效率和能量有天渊之别。

9我们的目标是——不是“没有蛀牙”,而是建构有成为核反应堆可能的高效文本矩阵。

10高效文本矩阵的第一个特征是天罗地网式的完备性、广泛性、包容性。

10.1一个国家强大而完善的武装力量,必然包括陆军、海军、空军、警察等,一个完整的家,必然有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厕所、阳台等,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必然包含文学、哲学、历史、宗教、新闻、外语、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社会、心理、医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建筑、计算机等专业,哈佛、牛津如此,北大、复旦也是如此,一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不论是采用杜威分类法还是中图分类法,它囊括的图书门类与综合性大学的专业、科系基本同构,它们——国家武装、家庭功能区、综合性大学专业、大型图书馆分类——都是自足完备的独立系统,基本可以满足所有人绝大多数的需要。同理,一个强大的、包容度高的文本矩阵,必然要与精神文化生产、保存的基地——高校、图书馆——类似或同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个人旺盛广泛的精神文化需要。

10.2可是高校科系、专业的分类委实太过详细,超过20种,每个专业读一个学士硕士学位,总共都要花费80、、、年,大大逾越了人的寿命界限,所以必须有效收缩战线,推出拳头产品、招牌特长,V个人认为6、8、10个专业或者方向已经足够,如果想更精深,3、4、5也未尝不可。根据对人类文化史的考察,大概如下知识领域尤其重要: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古来沿袭已久的学问),经济、政治、科技/电脑、外语(建构了当代人基本的知识体系)。

10.3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进一步确认上面8个知识领域的重要性,比如说个人需要理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无非利(mony)、色(sx)、权(powr)、名(fam),认知(真)、伦理(善)、审美(美)、综合、超越(圣),利的代表就是经济,权的代表就是政治,对共时态自然的认知就是科技,对历时态社会的认知就是历史,审美就是文学,而伦理、超越的企图包含在宗教里,无所不包的是哲学,外语稍微有点特别,对应于我们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甚至我们可以用海德格尔天(Himml)、地(Erd)、人(Strblich)、神(Gottlich)这样的分析结构来辨析认定,哲学是天问,科技是地问,经济、政治、历史是人对社会、他人与自我的理解,文学是人和天神缪斯结合的产物,宗教就是神迹。

10.4当然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嗜好、特别的成长路径添加某一不包含于上述8种的门类,诸如医学、法律、社会、新闻等,但V自己对这些领域一直不怎么看重。一个人只要身体健康,不作奸犯科,又不是医生、律师,可能不需要怎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025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