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曹刚疫情防控带来的七大伦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曹刚教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战役正进入关键期,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体现了团结友善协作的道德风貌,但疫情防控过程出现了值得反思和需要回答的七大伦理问题。
一、政治伦理问题
涉及重大社会安全问题时,需要有强大的行政权力,否则无法强有力地指挥,无法集中调配资源,无法及时收集信息,无法果断地决策,但各级行政权力的运用要有道德边界,要尊重人的尊严,要对所有人,包括武汉人,予以平等地尊重和关心。那种运用公共权力歧视武汉人的行为,绝对不能容忍。1月31日,媒体从多家航空公司获悉,三亚市政府近日召集机场、各航空公司、旅行社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要求三亚进港航班不能承运湖北籍旅客,且相关规定“不会有红头文件”。显然,这般操作是违背政治伦理的。同时,决策者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勇气,不能委蛇于程序,不能“甩锅”上级或同僚,不能患得患失。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之所以广被质疑,就是例证。不忘初心的关键不在学习,而在实践。由此,问责必须要彻底,拒绝替罪羊。
二、市场伦理问题
市场不过是交易的体系,但在其间流淌着的不只是商品,还有道德。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商贩,首先做的是诚实信用,要遵守公序良俗。北京10只口罩卖元,这种借机抬价,发国难财的商人是奸商,是市场经济的害虫,要予以惩罚,情节恶劣者,甚至让它们破产,清除出市场。另外,企业是社会公民,也要为社会尽责,凤凰网财经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了企业支援情况,截止1月26日,各界企业捐款已经超过63亿元。企业捐款是善举,但要避免道德绑架。捐多少钱,出多少力,尽一份心即可,不可苛责。
三、角色伦理问题
人生如戏,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社会大众犹如观众,对这个角色的期待是什么,角色的道德就是什么。救死扶伤是社会对医生的期待,尽职的医生是最可爱的人;探索真理、坚持真理是社会对科学家的期待,为快速诊断作出独特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可敬的,而那些为了发科研论文而拖延履职、放弃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人是可悲的。与此同时,还可以追问,传媒人是否尽到了客观、独立和公正的报道职责?我们每个公民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是否有足够的自律意识、理性精神和主动参与的责任感,是否尽到了公民的责任?
四、慈善伦理问题
社会就是一个共生互助的关系网络,每个人都是这个网络中的纽节,每个人要自强,彼此间要互助,这个社会网络才牢固。无力自保或断人之路,都会使社会陷入“互害”模式。“长沙人和武汉人手拉手”火了!收留滞留武汉籍旅客、守望相助之举可赞,阻路断桥、以邻为壑之举可悲。可以说,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体会到“风险社会”的来临,体会到休戚与共的连带共生关系。只有爱自己,才能爱他人,这是风险社会的最高道德命题。这里的自爱不是自私,爱是一种给予的能力,人性在给予中开花、结果,爱是关怀,是尊重,是理解。只有爱才能打破人跟人、地区跟地区,甚至是种族之间的隔阂,使人们心连心,手牵手。慈善无疑是是爱的表达、爱的实践。但慈善如何才有善果?个人的慈善是可贵的,但也是有限的,有组织的、制度化的、透明公开有监督的慈善才能使爱的光辉普照人间。1月31日下午,针对将1.6万个“N95口罩”分配给未医院,湖北省红十字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