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庄春林我和论语在高中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8/12 13:19:16   点击数:
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www.hyfdcw.com/news/57877.html
我和《论语》在高中的故事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届毕业生庄春林高一伊始,我们全班就一起读《论语》。每个语文早读之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一个同学主讲。我作为语文课代表,当仁不让当了主讲人,而且坚持了三年。《论语》或是孔子对我都有着某种难以名状的吸引力,这也是支撑我持续讲解的力量。最初讲解时,我也有过怯场等一系列状况,每次讲解前都会查阅大量的资料,私下组织语言练习,生怕出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逐渐熟练,从单纯的知识点讲解到逐渐引申至人物性格分析,背景思想解析,甚至阐发个人见解。这可以说是读《论语》、讲《论语》带给我的成长。一《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的思想结晶,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但是如何去理解这本著作呢?首先,应有一个思想准备,作好打破孔子刻板印象的准备。因为夫子远不是我们儿时的意识里的那样难以企及,他也要喜怒哀乐,也经历过悲欢离合,所以思想上的突破是必要的,也是先决的。其次,要知人论世。读任何一本书都应了解它背后的故事,特别是作者或是人物的历史背景,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人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从而在思想言行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夫子也是如此,所以在读《论语》发现孔子思想的落后与矛盾时,不要着急去批判与否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认识夫子。最后,我们应用心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去发现儒家思想的迷人之处,始终抱着学习的心态,以后来者的身份去发现。很多东西是肉眼无法洞察的,得用心去聆听,聆听那跨越千年的灵魂低语。我认为对《论语》感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晓其文。这是初学者的标准,得清楚哪些是《论语》中的语句,可以去推敲语句中的文言知识,如句式,文言实词,虚词等,从而极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第二是达其意。顾名思义就是要深究语言背后的韵味,要听得出夫子的弦外之音,理解夫子说话的意图,体现的思想主张,感情色彩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第三是明其人。即可以通过只言片语就能明了人物性格,理解夫子千面人生的苦楚,全面系统辩证的认识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并对夫子有全新理解,这也是我所能领悟的最深层次了。二《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语录体著作。其中既塑造了夫子温良恭俭让的形象,也让人发现夫子千面的特征。首先,孔夫子无疑是可敬的。他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仍然能够保持内心,不顾任何人的阻挠,主张仁义,希望克己复礼,大家都能够回到西周那样天下一统,万邦来朝的时代。任何阻挠他的人都不被放在眼里,无论是绝粮于陈蔡,还是畏于匡地,亦或是树下演礼而被追杀,一切毁不掉他的都让他变得更加强大,意志愈发坚定。周游列国无功,那就著书立说;齐景公不用,那就离齐;鲁国大司寇做的不安生,那就不做,大不了不谋其政。夫子一生都在奋斗,为着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着实可敬。夫子也是矛盾的。《论语》中有不少证据,说明夫子矛盾的心情。他既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又在走投无路时祈祷,发出诸如“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丘之祷也久矣”的感叹。一方面高喊着“君子不党”,另一方面又为昭公不知礼而辩解(昭公娶吴孟子不合于礼)。为什么会矛盾呢?首先人本来就是矛盾体,没有矛盾自然就没有人,夫子自然也是,所以思维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变化也是必然的。其次夫子早年满腔热血誓要复周礼,建东周(注:夫子所说的东周并不是平王东迁洛邑所建,而是东方的西周)。中晚年时心中迷信思想加重,又受尽磨难,此时与早期思想自然不同,难免有自相矛盾之处,这是无可厚非的。夫子也是迂腐的。“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必也正名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矣。”不论在何时何地夫子最先想到的便是礼,治国用礼,为人用礼,处事更用礼,可以说无礼不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便是夫子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但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不过是一粒微尘,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连他的弟子都情不自禁的抱怨一声“子之迂也”。最后夫子也是一个可怜之人。夫子一心要复周礼,为此不惜舟车劳顿周游列国宣传自己,但终究是徒劳的。齐景公不用,宋桓魋不饶,鲁三桓不依,先困于陈蔡,后畏于匡地,可谓处处碰壁,险些客死他乡。后来受召归鲁,但也是“鲁终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归国前妻子去世;归国次年,独生子孔鲤病逝;第四年,得意门生颜渊去世;第五年,经常挨骂的子路也在卫国政变中被砍成肉酱;第六年自己也撒手人寰。夫子在晚年一直在失去,“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矣”,这何尝不是他对世道不公的感叹,孤独伤感是他晚年的基调。当我们翻开《论语》,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孔子时,或许会暗暗发笑,笑那个固执迂腐的老头;或许会心生崇敬,敬那个终身行之的圣人。但是别忘了他也是普通人,会有喜怒哀乐,不是天生神圣,更有千面人生。读《论语》,品孔子,知伦理,懂孝悌,达世事,治天下,此谓至理。不才晚辈,略陈浅见,诸位姑妄听之,作话余谈资,幸也。

此文为届庄春林同学原创,著作权和赞赏均归庄同学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安知语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31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