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论语十讲学会这些,您就能过好这一生

发布时间:2021/8/14 16:17:02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202/4528245.html
实践比学习更重要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陈昌文解读《论语》:做人呢,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友爱,敬爱兄长,尊敬兄长。做人做事,谨慎小心,讲信用。对你见到的人,都要一视同仁的爱,还要习惯性亲近有仁德的人。你把这些都做到了,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可以学习诗书文献了.原文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但是很深刻。总结一句话:把生活实践做好了,再去学习。大部分人反着来。也就是本做不好,生活实践做不好。但是习惯性学习书本知识,习惯性听课,习惯性找方法、找技巧。我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发现有部人是通过学习来逃避工作的。不喜欢干活,一说干活儿,他就去学习。我以前有一个合伙人,我告诉他,钱,是我们在电脑上不断释放内容,输出内容获得的。但是他不干这些,每次被我逼急了,他就去电脑上找些学习资料来看,来研究,就是不干活,于是干了几年,连自己的饭钱都赚不回来。同样,我还有一个合伙人,看起来很憨,很傻。也不怎么学习,就是你告诉他一招,他就去实践、去练习,日日夜夜的操练,永远都在输出内容,结果赚的钱反而是最多的。我的生活经验,其实一个人根本不用学那么多。你能把你已经懂的做好,你就能成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人了。每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社会上工作几年,其实已经学了足够多的知识。任何一门你知道的知识,都足以让你过好这一生,都足以让你安身立命。但是,你都是浅尝辄止。我以前有一个同事,是网络管理员,大家都看不起这个岗位,可是这个小伙子,把这个工作做到了极致,完成了整个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最后,被任命为公司的副总裁。所谓:君子务本,本立道生。你到底有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干到极致?如果自己已经懂的招式都没练到极致,反而去追求学习那些自己还不懂的。这个人,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或者说逃避工作。所以,我招聘员工的时候,最怕的一类应聘者,就是:“我来公司学习的。”这种人,基本注定没什么成就,就是浪费公司的资源与工资,万万不可招聘到公司里来。不管是招聘员工,还是合伙人,我们要的是那种实践型的。有的人说:“我不会啊,你就让我实践,我想要先学习。这种人,本质是不愿意工作,找借口而已。因为你去做的时候,慢慢就懂了如何工作。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道理。你必须下水,才能学会游泳。而不是在岸上观看视频,观看别人的游泳姿势来学习。你非要说,你需要学习。那么,你别用工作时间来学习,你抽业余时间来学习。现代社会,脑力劳动多了。很多老板没搞清楚这个道理。以为员工在公司电脑上学习,也算工作。其实不然,员工在电脑上学习,是浪费公司的时间,资源,你还要给他发工资。属于全面亏损。一个人的本事、金钱,是靠实践干出来的。而不是靠读书读出来的。不是靠学习视频,听老师讲课,讲出来的。所有大企业家,有成就的人,都是干活专家、实践专家、练习专家,而不是读书专家、听课专家、看资料专家。这个点特别特别重要。经常有人说“我也读了几十年书,也学了很多东西,为什么还是这么穷?”答案是:“你不实践,你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你在缘木求鱼,当然穷。哪怕你学老干妈,做好一瓶辣椒酱,卖好一瓶辣椒酱,你也就能富了。做辣椒酱,并不需要多高的书本知识。人重要的是学到一招,就练得炉火纯青,终身都练这一招,成为这一招的专家、行家,而不是到处学别人嘴里讲出来的经验。"实践比学习重要。学习的本质是行动,而不是批判谁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陈昌文解读《论语》:子路听到有用的道理,还没做呢,还没来得及实践,就怕听到其他道理,因为其他道理,也是要来实践的,上一个道理没有实践完毕,就不敢听到下一个道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观念。就是学习,是用来实践的,不是嘴上争斗,不是我懂了一个道理。比如,您知道一个赚钱的方法,赶快去实践,而不是争论,探讨,讲说。大部分人,只喜欢嘴上讲说,而且一定要争斗赢,这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行动,才是学习的本质,才是道理的本质。高手,听到一个道理,就是勤而行之。愚蠢的人听到一个道理,并不执行,又开始问还有没有其他道理,又听到一个新的道理,又不执行,又去问还有没有其他道理。一辈子都在追逐着道理,而一条也没有实践好。其实,人一辈子,能听一言,听到一句好话,终身执行好,就非常了不起了。人一辈子,做好一件小事,把一个道理搞透彻,就能安身立命。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是这样,大部分人都在不断的追求新奇的东西。学习的本质,不是去学您不知道的东西。所谓:“温故而知新。”学习的本质,是把已经有的,已经知道的玩到极致,实践到极致。这个时候,您自然会体会到一些新东西。大家还有一个毛病,希望说别人不行。不管跟谁学,看到谁,都说别人不行。其实,别人行不行,跟自己没啥关系。自己听到这个道理,能不能干,能不能干好,能不能干一辈子,才是关键点。理解透彻了这个东西,您无论是做事业,还是健身,都会是一等好手。我经常碰见一些人,您给他讲一个道理,他非常不服气,马上就来批判您。他好像非要在智力上,或者口舌上,让您服软。碰到这样的人,我总是摇摇头,感觉无可奈何,甚至感觉心里很悲哀。学习是事上琢磨,事上实践,哪里是去批评老师不对?哪里是去发表观点,表明自己聪明?对于现实社会来讲,俗气一点的说法就是,赶快去实践一下,看能不能赚到钱。有了这种思维模式,您才能获得学习的好处。否则,徒事讲说,成天吹牛,争斗,到头来,一无所有。你为什么没有成就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陈昌文解读《论语》:这句讲的是儒家的学习学、思考学。一个人只顾学习,不断地学很多东西,但是不实践,不琢磨,不能把这些东西内化成自己的。这个人就只能吹牛,骗骗自己。骗骗不懂事的人。不会有什么成就。很多大学生本科毕业,一辈子也混得很普通,百思不得其解,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你学的知识是知识,你只是学了,而没有把这些知识用来实践,属于学而不思则罔。罔,就是迷茫啊,比如,有的人说:“我跟老师学了几个月了,课也听了,为什么我还是不赚钱啊?是老师蠢啊,是老师骗我啊。”都是属于迷茫,属于罔。这些人就是学了不立刻进行实践的典型代表.这种人不在少数。怎么学习才算高手?不是到处找老师,不是天天听课,不是学很多招,而是听到一招,立刻去实践,琢磨体会,融会贯通,能在社会上得利了。我再学下一招。甚至,如果你特别笨,一辈子就学一招。比如,老干妈,就卖好一瓶辣椒酱,苹果公司就做好一种手机,加多宝就卖好一种饮料。那么,还有另一种人。就是思而不学则殆。这种人呢,成天自己瞎琢磨、瞎想,就是不愿意读书,也不愿意交厉害的朋友,更加不愿意付费向高手请教了。他们总是认为,别人的经验都不值钱。经验都是骗人的。他们眼里,只有买点肉应该付钱。而智慧、知识这些东西,都应该是免费的。你不给我,我也不想跟你学。并且对别人的经验、知识、智慧持否定态度。明明自己苦思冥想的东西,别人一句话就解决了。但就是坚决不学。这种人,会把自己笨死。把自己陷入死胡同里。这两种人,其实就是我们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一个人要有成就啊,必须是既学习,又思考。就是说,又要向别人学习先进的经验,学来了过后呢,不是徒事讲说,成天吹牛。而是立刻开始行动,开始实践,去琢磨。在实践的过程中呢,又继续请教高手,这样不断地迭代。这个人才会有成就。最快速的成功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陈昌文解读《论语》:把过去的东西不断拿出来温习、复习、练习、专研、玩味。就能知道以前不知道的东西,甚至能预测未来.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比如,我们学习一本书,我们不是学了就扔了,而是要有计划地重新拿回来,反复读一读。随着你自己的社会阅历、社会实践的增加,你就能有新的所得。我以前碰到一个人对我讲,读过一次《孙子兵法》,还非常洋洋得意。只要有人说,打仗,他就说,他小学的时候就读过《孙子兵法》了。可惜后来他就从来没有再读过。这样的人,就是不懂温故而知新的人。以为自己读过一次了,就算懂了。其实要反复读,反复回味、玩味。再比如,我们很多人都经常问,有没有什么新项目赚钱的?有没有什么新机会?其实,你不要问有没有什么新机会、新项目,你就把你的老项目,你正在做的项目拿出来反复琢磨,反复玩味。对于一般人来讲,你那个行业其实是非常大的。你已经做到行业第一了吗?行行出状元。你没耐心,你就永远以为别人的项目好,别人的项目更赚钱。其实当你去做别人的项目过后,你又开始以为其他项目更赚钱了。大部分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做不到脚踏实地干自己的事情。反复琢磨自己那点事情。老干妈,就一瓶辣椒酱,也能做到数亿资产。只有不断地温故的人,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知识,这就如同参禅打坐,你只是坐一下,与别人坐了几年虽然动作好像都差不多,但是体会到的东西有云泥之别。在旧地方不断体会的人,这样的人,活在了别人的想象之外,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我经常教学员做广告、做文案。我永远在讲,我们一辈子只能做一个文案,一个广告,把这个广告玩的炉火纯青。我们就能成为富人。比如史玉柱,一个脑白金广告做了10多年。反复优化一个广告。而不是优化出很多个广告。这其实也是另一种模式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个追新逐异的人,其实是一个肤浅的人。一个高明的人,是把一本书读一万次,而不是读一万本书。我们肯定是愿意跟那个把一本书读一万次的人学习他的绝学,而不是跟那个读了一万本书,每本只读了一遍的人学习。做项目,开公司,都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个新也可以解释成未来。也就是我们读历史,把历史读透彻了。其实,未来也是如历史,只是换了个表面,里面的规律是不变的。所谓: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你读懂了历史,也就读懂了未来,你当然也可以当老师了。把已经有的项目做好,是最快速的成功方法。如何取得人生的胜利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陈昌文解读《论语》:孔子说,子路,我教你什么是知道。你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不要装着知道,就是真知道。《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想说,你不可能知己知彼的。太难了,特别是敌人的心理状态,你更加难知道了。但是,你可以知道你自己知道些什么,不要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跟敌人打。自己不懂的地方,永远不要去,这就是胜利的法则。巴菲特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不投资那些自己不懂的行业,那些变化太快的科技行业。不懂,势必有很大的危险,就算成功了,很多时候也是侥幸。反观中国炒股的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公司的管理人员是什么素质,甚至不知道这个公司具体干啥的,就敢拿着数百万资金、自己的棺材本去投资理财。一般,赔本的机会非常大。做生意的人,有一句行话:做熟不做生。隔行不取利。为什么做熟悉的?因为熟悉的地方,你都不赚钱,你不熟悉的地方,有赚钱的道理吗?人最重要的是在自己已经懂的地方不断的深入,挖掘,温故而知新。这样就更加容易把别人甩开。每个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所以你没必要不懂装懂,你只管懂自己已经懂的那一部分。其实,每个赚大钱的人、胜利的人,都活在别人的想象之外,因为你那个行业,你天天专研,你懂的最多。社会就是懂的人,赚不懂的人的钱。懂的多的人赚懂的少的人的钱。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的人认为,不懂是一种耻辱,为了好面子,喜欢不懂装懂。这样的人,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挖坑。当自己真正去做的时候,露馅了,失败了,导致重大的损失,这才是最丢脸,最没面子的事情。放下面子,实事求是,这样的人最聪明。修炼好了真本事,自然有名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陈昌文解读《论语》:孔子说,你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位置,你要担心的是,你靠什么才能获得位置。你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的名声,你要想你有什么实际的东西,你有什么品德。就跟我们很多人成天抱怨自己没有当到CEO一样,说别人当了大法官是运气好,说别人就是因为当了大官,才买了房子的,要不然不当官也买不起房子,这是错误的思维。你要想你到底为企业做出了什么贡献,你到底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你做出了对应的贡献,自然有对应的回报,自然有对应的位置,自然有对应的金钱。你没有对应的位置,就说明你没有做出对应的贡献。同样,有的人求名。总是想自己很出名。在互联网时代,大家都想当网红赚大钱。为了出名,很多人简直不择手段。如果你真正做了些了不起的事情,你自然就会出名,所以落脚点还是要求真功夫。比如你做直播唱歌唱得好,自然就出名了。也就是说,为了营销而营销,就不是好营销。产品服务做到极致了,你的名气自然就大了。郭德纲讲他为什么不炒作自己,因为他说炒作自己是捷径,火起来很快。这样的名声是大了,别人过来一看,觉得你不符实,有时就说你是骗子,不如踏踏实实把相声说好,大家自动传播。传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名誉是符合的,就没人说他是骗子。随着自己真实能力的体现,名声自然越来越大,所以不用求名,只要你有真本事,自然有名,你应该修炼的是自己的真本事。永远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陈昌文解读《论语》:孔子说,见到比自己有道德的、有才能的,就要看看自己哪里不足,赶快学过来。争取自己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见到没有道德、无能的人,我们不要着急指责别人,挖苦嘲讽别人,而是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这个毛病,然后改正过来。我们经常上网,经常看到别人的评论,就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些人看到比自己厉害的,比自己有道德的人,不是思考自己如何学习这些道德典范,而是找别人的问题。比如李嘉诚捐款做慈善,一些人说这是应该的,谁让他赚了那么多黑心钱了,而不是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能赚钱,去做慈善。比如马云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网络上却有很多人骂马云,把他们的生意搞破产了,说马云是骗子,这些人都是没有做到见贤思齐,反而诋毁贤能的人。网络上还有另一类人,别人贫穷了,买不起房子了,他们就嘲笑挖苦别人,而不想想自己是不是买了房子,或者说自己买了一套还是几套,是老破小,还是大平房?还是大别墅?人们挖苦比自己差的人的时候,毫不留情。丝毫不顾及别人的尊严,也不爱惜自己的名声。我也有这个毛病,我也挖苦过不如自己的人。在此,我要好好检讨自己,以后争取做到不嘲讽挖苦不如自己的人,只要遇到没有道德素质的人,我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个毛病。为什么您懂得那么多,还是没成就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陈昌文解读《论语》:孔子说,书本上的道理,我懂得跟别人差不多,也不比别人差。但是身体力行去执行,说到做到,懂了就做,知行合一成为一个君子,我还没做到。什么叫懂?不是看了别人的文章就是懂了。您听了马云的演讲,您不能获得马云那么大的成就,原因在什么地方?在于您没有做。您看了健身书籍,您知道了练出来八块腹肌的方法,但是您不去行动,不去挥汗如雨,日日坚持,您也不可能有八块腹肌。躬行才是君子,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说到做到,才算君子。否则,就只能是看到一个道理,但这道理是道理,您是您,您跟这个道理没关系。现代社会,有很多大学生不服气,为什么很多小学生是老板?收入比自己高?答案很简单,您只是看了书,有了知识而巳。而那些小老板,收入比您高,是因为别人身体力行,躬行君子,干了具体的活。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很多人都读了大学,也都认识字。又有了互联网,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导致很多人有了虚幻的感觉,就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懂,甚至觉得自己与马云、马化腾,与孔子、与历朝历代王公大臣懂得都差不多。任何人,都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说起来厉害得一塌糊涂,一问工资、收入、成就,就沉默了。追问几句,要么大怒,要么说自己时运不济,别人只是运气好,因为别人懂的,自己都懂。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运气,没有背景,没有机会而已。岂不知,真懂是躬行。也就是您要去做。很多人学会了吹牛,识字,讲话,学不会干活。虽然学不会干活呢,但都想有收获。也就是大部分人都不播种,播种是辛苦的,还要浇灌,又要付出心血、精力。看着自己的种子发芽,成长,壮大,还要提供保护措施。这些过程都没有去做,却直接想要收获。有些人创业,什么都没干,就想着如何分赃了,几个人因为分赃不均,就大闹,就吵起来了,甚至打架。这种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有些人想要做一个项目,不想岀资金,就算岀了资金,还没干两天,就马上问收入呢?他们从来不问自己是不是把活干好了,干到位了。只要活干到位了,干好了,自然是有收获的,但大多数人不管这个,很多人甚至想都不想还需要执行,需要干活,就直接想要收获了。人与人的区别就在这里。是不是身体力行了。大多数人都知道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小事就行了。一件小事做到足够好,您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名誉与物质都会有。但是没几个人会真的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小事。相反,他们到处找机会,从这件事到那件事,再从那件事到另外一件事,一件事也没做好。从这个公司到那个公司,再换公司,在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岗位上,都静不下心来干活。没有付出,只是在想,是不是自己运气不好,是不是老板不赏识我。是不是公司无前途。其实公司有没有前途,这是宏观面的事情。但人最应该考虑的是您自己那点事情是不是做好了。您那点事情做好了,您自然就会有您应该有的回报。如果这个不能理解,我们讲个近的。大家都知道早睡早起好。晚上九点睡觉,早上五点起床,精神好,时间多,早上起来就能做很多工作,一日之计在于晨。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您一定会比同龄人优秀很多。但多少人能做到?不都是听听而已?这就是孔子说的,从知道这个道理的角度,我们都差不多。但能身体力行,我就不行了。当然这是孔子谦虚的话。身体力行,才是成为君子,有成就的人的核心要义。跟一个道学,要绝对相信,从一而终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陈昌文解读《论语》:笃信好学。这四个字,讲了做学问的核心是信。信了才学,绝对相信。不信,您就别学,您去找您信的学。您选一个老师,选一门技术,选一个谋生,选一个项目,一个业务,一门工作,您就必须信。您必须信这个道。不信,您就别选。不信,您还选,选了干着,又不信,您就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对于老师是损失,对于您自己是损失.兵法云:“疑人不用,疑人不用。”也是这个道理,只用相信的人,不相信的人不用。没有信,一切无从谈起。要把一件事学到极致,要成功,就必须盲目相信,绝对相信。这就是笃信。这世间万物,每个道,都有每个道的道理,每个老师,也有每个老师的本事,您如果学到极致,做到极致,自然有成果。怕就怕在,您这也不信,那也怀疑,结果时间飞逝,您还没反应过来,人就老了,一技之长也没有,您就什么也不是了。守死善道。既然选择了这个道,就守到死。每个人选一个道,有时候是机缘的问题。这道呢,也并不分高下。有些人成了厨师,有些人成了管理人员,有些人成了将军。有些人信佛,有些人信道,有些人学儒。各有各的谋生,各有各的道理。您选了一个道,就从事一个道,就绝对在这个道上走。有部电影里说:“您要好好学武术,就学武术,要好好变戏法,就变戏法,您莫要把武术当戏法,也莫要把戏法当武术。"不要一会儿当司机,一会儿当厨师,不要一会儿跟张老师,一会儿跟王老师。您就一辈子从一而终。把一门善道搞透彻,要是这个道里的所有老师都被您超越了,您就当这个道的最高峰。要守到死,死了,自然就终止了。如果你们有这个精神,何愁学业不成?何愁事业不成?哪里还用得着成天愁没有饭吃,没有收入?没有财富?先求道,财自然来。丢掉了道,或者,在各个道上跳来跳去找机会。自以为聪明,结果在高手眼里,您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危邦不入。有危险的地方,您不要去,儒家对生命是很看重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绝对不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那个地方明明有危险,您还要冲上去,您就是不孝顺,您也是愚蠢的。乱邦不居。这个地方有危险,您就赶快挪一挪,能走多远走多远。儒家绝对不是后来那些酸腐的家伙,鼓励别人面对危险,去牺牲的。儒家这个智慧,就是保存实力,等待机会,等到安全了,我们就出来做事。所以,后面接着讲。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有道,上面有明君,我就出来做事,为天下老百姓做贡献。因为明君会釆纳正确的意见。上面是无道之人,我就隐藏起来,为什么?因为我的意见不会被釆纳,如果强行出头,就会惹来麻烦。儒家灵活得很。后世那些不灵活的,把自己脑袋玩掉了的,就不是儒家。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这个地方,有道,上面有明君,您还贫穷、低贱,证明您努力不够,才能不够,是您自己的缺陷,这就是耻辱了。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个地方,无道,上面是昏君,坏人富贵,您如果也富贵,证明您跟这些坏人,无道之人同流合污,也是耻辱啊。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关心别人的事情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陈昌文解读《论语》:孔子说,您没在这个位置上,就别谋划别人的政治管理工作内容。也就是说,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为什么?因为您根本不知道别人的水有多深,别人收集到了什么情况,什么信息,您一个外行,对内行指指点点,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还会给别人带去困扰,甚至麻烦。喜欢发表意见,对什么都要评论一番,小到别人的高矮胖瘦,家长里短,大到国际形势,中东局势,天天都有人不断的发表意见。实际上,这些人连这些地方都没去过,连别人起码的信仰,到底碰到什么问题,也只是通过网络或者报纸等媒体看到的。就在那里指手画脚,以为自己高明,想要指点指点。对于明白人,懂的人来讲,您这种意见,简直就是蠢人的废话,毫无意义。这句话,也很明显的指出来了您到底应该做什么?就是您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情,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321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