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荐书雪野鸿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江学
书名:雪野鸿爪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题写书名并推荐)
作者:江学恭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1年5月
定价:168元
全案运营:云上雅集
(该书即将在当当京东新华等全网发行)
江学恭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维吾尔族。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师从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曾任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委会委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大众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有《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概论》、《缪斯之恋》、《美德与人生》、《解读传统美德故事》(全六册)、《大美可追一余秋雨的文化美学》等著作行世。编撰的十余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和海外电视台播出。
跋
四十九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从一脸稚气的少年,到步履蹒跚的老者,仿佛梦一般快捷,快得使人惶恐。
快捷——光阴荏苒,时光匆匆,仿佛在一念之间;惶恐——岁月蹉跎,酸甜苦辣,回首竟一片茫然。
面对蹉跎和茫然,突然想到要出一本书,对逝去的岁月作个小结。几十年来,虽然换过一些单位,做过多种工作,但都在文化圈中游弋。坎坷磨难里,五味杂陈中,也只有文字为伴,笔墨为亲。于是,便从那堆积如山的文稿中寻觅昔日岁月的温馨。
囿于篇幅,只能从这近千万字的文稿中选取很小一部分入书。为此,定了三条原则:一是篇幅大的、字数多的文章不收;二是已经结集成书的文章不收;三是收入的文章保持原貌,基本不修改。
根据文稿的内容,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千世界”,主要收纳游记作品和介绍域外文化的文章。第二部分“三湘四水”,主要收纳介绍湖南风情风物的文章。第三部分“文坛艺苑”,主要收纳评介文艺人物和作品的文章。第四部分“多向思维”,主要收纳文艺之外的各种时论文章。第五部分“附录”,主要收纳目前能够找到的访谈文章和介绍本人与作品的文章。
东坡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面对这些文稿,似乎看到了几十年茫茫人生雪野中依稀可辨的足迹。这些足迹,虽然不失凌乱,抑或深浅不一,甚至弯弯曲曲,但毕竟是自己亲身走过,自当珍惜。这本书也就权当是对逝去岁月的一个交代吧。
江学恭
2020年7月20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大千世界
走进美利坚
意大利风情
梵蒂冈遐思
秋游摩纳哥
难忘尼斯
里昂桥上的思索
回家了 香港
鱼条店中赏歌剧
《欧那尼》之战
第二部分 三湘四水
三湘四水
湘江探源
土家风情
苗族风情
侗族风情
瑶族风情
湘港文化合作交流纪实
巧借欧洲荧屏 展现潇湘风釆
对外传播与湖南形象塑造
江永女书
东安武术
湘绣
“寸三莲”絮话
腊月忆旧
湘潭槟榔
美丽小城——凤凰
周敦颐故里
张谷英村
九嶷山上白云飞
第三部分 文坛艺苑
湖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
丰富多彩的湖南地方戏剧
风情独具的湖南民族民间歌舞
瑶族长鼓舞
湘南伴嫁歌舞
余秋雨先生的湖南缘
侗乡歌王——王辉小记
陈建秋新时期话剧创作浅析
喜听翠鸟吐新声
广采博收 别具一格
不忘生活的厚赠
志在突破
看罢《凤箫》说唐儿
《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读后
一张登记表
编辑·益友·人梯
理论之树长青
挖潜掘隐 集萃揽珍
力行而后知之真
湘剧研究的奠基之作
万花迷眼 新意盎然
异彩纷呈 红火振奋
奋进在社会办团的道路上
扎根生命的沃土256
用心灵赞颂真善美的歌者
品读《心缘》
十八岁的“惊艳”
张曼玉与《新龙门客栈》
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举
从《春草闯堂》看戏曲剧本结构的魅力
浅谈《鲁迅在广州》中鲁迅形象塑造
超乎成法之外 入乎规矩之中
风暴过后是晴空
关于艺术真实的随想
无画处皆成妙境
加强剧本的现实感和哲理性
如神刀笔 沛然正气
本质·本源·本领
潭城无处不飞花
桃花源里好耕田
《人生》作者谈《人生》
歌词创作断想
文化建设应该“以文化人”
文学与反腐倡廉
建设先进文化的几点思考
开创文联工作新局面
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联工作随想
抓住“入世”时机 推进文联工作
“解放思想”是湖南文艺的原动力
珍惜机缘 提高学识
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文化人的历史担当
第四部分 多向思维
建设网络媒体的形势和任务
“五心”教育
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浅探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素质构成
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初探
新形势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试论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不处不可久 不行不可复
“爱民”就要“安民”
无以人灭天
梨树无主 吾心有主
劝君莫做妒花女
坚守精神家园
树立科学创新观
狠抓“三严三实” 提升文艺队伍战斗力
讲正气 倡廉洁 做实事 谋发展
严以修身:为官做人的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附录
一位第一代网民的网络思考
奋发有为正当时
湖南收藏 卧虎藏龙
旅游也要以文“化”人
教师的黑夜
掘宝者的贡献
江学恭小传
跋
江学恭小传
江学恭(1956—),男,曾用名江小华、江学工,笔名华之。维吾尔族,祖籍湖南省汨罗市高家坊镇,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1956年12月,江学恭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1972年参加文艺工作,任湘潭地区文工团歌舞队乐队演奏员,后为编剧。1981年—1983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师从余秋雨教授。毕业后任湖南省湘潭市文化局创作员。1984年调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文化艺术处,1989年任文艺处副处长。1991年调中共湖南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先后任一处处长、室务会成员、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自2000年以来,江学恭先后在湖南省作协、湖南省文联负责宣传文化组织工作。2000年—2006年,先后担任湖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秘书长,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07年任湖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秘书长。2010年任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2012年任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客座教授。
从事文艺创作四十余年,作品种类繁多,体裁不一。多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艺作品300余篇、500余万字。出版专著10余部。先后担任《新故事》《创作与评论》《现代艺术》《戏剧春秋》《小天使报》等公开出版发行刊物和《湖南艺术网》的主编或社长。
江学恭对戏剧情有独钟,尤以湖南地方戏为甚。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戏曲观众急剧减少的现象,江学恭在《正视现实化忧心为动力》一文中指出:“我以为,作为一个正直、勇敢的戏剧工作者,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不必讳莫如深,也用不着忧心忡忡,更不能病急乱投医,而应该居危思变,化忧心为动力,大胆革新创造,从而开创戏曲艺术的新局面。”他发表了多篇与地方戏研究相关的评论文章。如在《源远流长的湖南地方戏》一文中追溯了湖南地方戏悠久的艺术传统和源远流长的发展与沿革,并指出:“湘剧、祁剧、巴陵戏、长沙花鼓戏等十九个湖南地方戏曲剧种是流淌着楚文化血脉,展现着湖湘传统异彩的艺术奇葩。”同时,江学恭结合湖南地方戏,深入研究湘剧历史,准确把握戏剧艺术规律,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如他连续几年在《湖南档案》上发表了《祁剧》《邵阳花鼓戏》《巴陵戏》等文;进入新世纪,他对湘剧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发表了《湘剧研究的奠基之作——范正明先生湘剧系列书籍读评》《力行而后知之真——读范正明〈新时期戏剧史论选〉》等文。
江学恭已出版的理论著作有:《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概论》,1991年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发行;文艺理论专著《缪斯之恋》,北京新星出版社1999年出版发行;专著《美德与人生》,1991年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获得共青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全国第二届优秀少儿读物奖”;《“人间喜剧”的忠实记录者——巴尔扎克》《从丑小鸭到白天鹅——安徒生》《梦入樱桃园——契诃夫》《密西西比河畔的吟唱——海明威》《暴风雨中的海燕——高尔基》,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出版发行;《伟大的祖国——名人篇》《伟大的祖国——名著篇》,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出版发行。
2013年,江学恭的《解读传统美德故事——爱国篇、立志篇、自强篇、勤俭篇、诚信篇、仁爱篇》全六册,在岳麓书社出版发行。谢子元在《掘宝者的贡献——〈解读传统美德故事〉品赏》中曾谈道:“这套书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故事选得好、讲得好;二是解读立意高远、画龙点睛;三是文笔优美、雅俗共赏。品读《解读传统美德故事》,更深深地感觉到我国传统美德是一座浩瀚的宝库。”
21世纪以来,江学恭的文学创作集陆续出版。他与大平合著的小说集《勾魂草》,由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发行;剧本集《大平学恭剧作集》,由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题写书名,远方出版社2004年出版发行;与大平合著的故事集《大平学恭故事选》,由远方出版社2004年出版发行;编写的《大美可追——余秋雨的文化美学》一书2020年5月由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
另外,他编撰的十余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和海外电视台播出,其中《变化中的中国——来自湖南常德的报道》,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金桥奖”;电视剧《能婆婆巧媳妇》,由北京电视台播出;外宣特稿《细笔浓情写三湘》,获国家外文局特别奖。论文《文艺辩证法断想》《结构形态论》入选《湖南省新时期十年优秀文艺作品选》。
江学恭从事宣传文化组织工作三十余年,为湖南省的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共湖南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工作期间,组织了《今日湖南》美国电视周、《变化中的中国湖南》欧洲电视周,组建了湖南最早的网络媒体——《中国湖南》和《红网》。在湖南省作家协会工作期间,他主持了协会换届,组建《湖南作家网》《湖南文学》杂志复刊等工作。在湖南省文联工作期间,参与了由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第二届湖南文艺奖的评选和颁奖工作,实施了“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植三百工程”,开展了湖南省美术馆和湖南文艺家之家的建设,主持组建了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湖南省艺术收藏家协会和“湖南艺术网”。
(选自《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小传》,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