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每天喝少量白酒,除了对降血糖有帮助外,还

发布时间:2024/4/22 12:14:19   点击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古至今,酒一直是人类忠实的伴侣。无论忧虑或是欣喜,无论一人独酌还是众人欢饮,皆是美事一桩。然而你可曾想过,喝酒也有许多大学问。

许多人都曾听说过,每天少量饮酒,不仅可以降血糖,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过当爱酒人士将这个小知识当作自己酗酒的理由时,又会有一个相反的声音:过度饮酒可以诱发肝病、心血管疾病!饮酒到底有利有弊?饮酒会使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呢?

我们平时喝的粮食酒中,对人体作用最多的便是酒精,在医学、化学领域称为乙醇。乙醇进入人体内,分别被口腔、食管、胃部、小肠吸收(80%以上为小肠吸收),随后便在血液运输下到达肝脏。

肝脏是人体代谢乙醇的主要场所,其肝细胞中含有两种主要的代谢酶类——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会先将乙醇转换为乙醛,随后乙醛脱氢酶再将乙醛转变为乙酸,然后机体将乙酸再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而水通过排尿排出。因此喝了酒的人,不仅呼吸速率会加快,而且上厕所的频率也会变多,这全都是基于乙醇代谢反应。

正是由于这两种酶类的含量,决定了一个人酒量的大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是一对“好兄弟”,但是不一定所有人的体内都有足够数量。根据遗传物质,有的人两种酶都比较多,有的人肝脏中只有少量的乙醛脱氢酶,有的人则两种酶数量都比较匮乏。

酒量最差的人,体内乙醇脱氢酶较多,而乙醛脱氢酶较少。因为乙醛就是醉酒的罪魁祸首,如果一个人能够正常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但是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为乙酸,那么乙醛就会堆积在肝脏中并藉由血液对神经系统发挥作用,麻痹或兴奋人的神经。

酒量最好的人,体内两种酶含量都很丰富。其余两种情况下,人的酒量不多也不少。因此,“酒量”其实是不可以通过锻炼而提升的,因为喝酒能力打娘胎里就被基因决定下来了。之所以我们会认为锻炼酒量有效,是因为机体对乙醛增加了耐受力。

这可并不是什么好现象,因为乙醛是有害物质,如果机体对有害物不敏感,当受到这类物质的伤害时,就不会产生更灵敏的反应,也不会引起机体的警觉。万一发生酒精中毒,很可能在睡梦中就危及生命了。

既然酒精的中间产物——乙醛对人体有害,难道我们就完全滴酒不沾吗?也不是的,因为饮酒对身体还是有不少好处的。酒精的代谢,会加速全身的新陈代谢,使血管内血液流速加快。适当饮酒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血糖代谢加快也可以促使血糖水平降低。因此,饮酒对身体的益处并不是空穴来风,在机体承受范围之内少量饮酒,有助于健康。

然而,我国还有一句俗语“小酌怡情,大酌伤身”,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长期超量饮酒,不仅不会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反倒还会诱发各种心脏疾病,因为摄入酒精过多会使血管内血压不稳定。

另外,酒精还被誉为“肝脏杀手”,酒精性脂肪肝也是许多爱酒人士最苦恼的病症。脂肪肝的发病原理很简单,我们的肝脏不止承担着代谢酒精的任务,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代谢脂肪。假如一个人总是过量饮酒,那么肝脏就没办法分配细胞代谢脂肪。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中,就会形成脂肪肝。

如果这时候,病患及时止损,通过戒酒、合理饮食、合理作息以及服用药物等方式治疗,肝脏还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然而,若是患者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或者没当回事,在尚未治愈的情况下并未改正酗酒的习惯,那么酒精性脂肪肝就会逐步转变成酒精性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肝病,能否治愈需要看具体的病情。无论最终能不能恢复正常,肝硬化都会给病患带来更多的痛苦,毕竟这时的肝脏已经不仅仅只是含脂肪量过多,其组织已经开始坏死、纤维化。因此,即便肝硬化能够治愈,其损伤也是不可逆的,肝功能肯定会有所影响。如果在肝硬化期,病患仍旧执迷不悟,或者因为经济问题没办法治疗,那么还可能演变成癌症。

这一系列的变化,其实早在酗酒时期就可以及时止损。酒精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道双刃剑。少量的酒精,不仅给人带来快乐,而且也能促进机体健康。而过量的酒精,带来的是什么呢?神经的麻痹根本不是快乐,酗酒后的严重反应也会给机体带来莫大的痛苦。长期的酗酒使人神经迟钝,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当我们饮酒时,一定要将酒精控制在适量的范围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每日酒精摄入量大于15克定义为过量饮酒(不分男女)。除此之外,酒精过敏或是酒量非常差的人一定要控制自己,避免饮酒。

(本文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68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