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相约星期二飞越七百英里的十四堂课
米奇阿尔博姆是在美国费城长大的青年,他毕业于布兰戴斯大学,师从莫里施瓦茨先生。即是本书《相约星期二》的学生和老师。
米奇阿尔博姆曾经是一名业余拳击手,也曾经想要到夜总会当个音乐家,但却都没能如愿,最后成为了一名体育记者。
他的前半生努力、拼命工作,为了世俗眼中的前途和钱途,不停奔波和奋斗,未曾好好停下来思考过这样的意义。
自从过上这样的生活,他没有再和学生时代的朋友联络,自然也没有和这位曾经视他为朋友的老师联络。
直到他在一档节目中再次看到了这位他曾经的老师。
他生病了。
莫里施瓦茨得的是ALS症,即“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是肌肉神经方面的绝症,症状是肌肉逐渐萎缩,最终导致患者瘫痪。
在生命的最后的这段时间里,莫里并没有苦苦哀怨,也没有悲观放弃,他始终对生活和人生抱有乐观的态度,而且最后的心愿自然是想要给这个世界奉献些什么。
于是,一个学生,一个老师,本来相隔两地,却为了最后的课程,飞越了七百英里。
最后的十四堂课我们都一样自己的人生中有这样一位导师,可以理解我们漫长人生中的孤独与迷茫,也可以在我们无助的时候引领我们走出去,既可以理解我们的彷徨,又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
可能或多或少我们都受过他人这样的安慰,但却是零散的,需要拼凑的。
但米奇阿尔博姆却是幸运的,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教练—莫里施瓦茨。
米奇总是在为了众人追求的金钱和房子在拼搏,从未好好停下来过,在他得知自己曾经的老师身患疾病时,他去探望了他。
在为数不多的最后相伴的日子里,米奇感受到了莫里对于生活的不抱怨,对即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恐惧,依然想着给这个世界传道解惑。
米奇想要好好听莫里最后的课,每周二都会飞越七百英里到莫里那里听课。
在最后的十四堂课,他们聊了很多,关于世界,关于自怜,关于遗憾,关于死亡,关于家庭,关于感情,关于金钱,关于衰老,关于金钱,关于爱的永恒,关于婚姻,关于文化,关于原谅,关于完美,关于道别……
这段经历对于米奇来说尤其珍贵,也从课程中学会了重新审视自己和过去以及将要过的人生。
我们未必有这么好运,可以遇上这样一位老师,但是看完书也受益匪浅,提及的问题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深深被莫里的人生态度感动了。
课后作业与毕业论文疾病和衰老无法抗拒,莫里最终还是离开了。
但是他的一句话直接贯穿了整本书,也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教导了米奇。
“给予即是活着。”
米奇的弟弟也同样身患疾病,但是却远离他在另一个地方生活,他不愿意和米奇分享他的生活,也不想米奇联络他,他抗拒最亲的人的接近。
米奇很苦恼,他不知道如何打破这个困境,尽管他很爱他的弟弟。
莫里告诉他,爱并不像商业谈判,可以通过谈判去得到想要的东西,爱不一祥,爱是让你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
米奇接受了。
他告诉弟弟,尊重他的距离感,也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弟弟他的情感,他只是不想失去他,想要保持联系。
最终他如愿了。
尽管莫里离去了,但是米奇依然选择每星期二去他的墓碑前和他说说话,诉说一下困惑,正如莫里所说“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很多人,虽然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但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会把你视作一块璞玉,愿意打磨你,教导你很多人生真谛。
米奇何其幸运有这样的老师,而我们,何其幸运可以看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