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心理学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你将拥
在生活里的每时每刻,我们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小到思考早晚饭吃些什么,外出走路还是打车,也可能是一些意义比较重大的事情,比如高考选专业,毕业后找工作,又或者是决定结婚。
在面临这些选择的时,尤其是一些重大决定,身边多多少少会有人给你提出很多的建议和想法,他们可能是你关系很好的朋友,看到你踌躇不前,就从你的角度给你提供一些建议,他们可能是你身边一个普通人,只是想说出自己的想法,顺便提一句并不愿承担任何后果的。而其实最让我们头疼的却往往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想起当年自己高考填报志愿的事情,自己一心想学心理学,奈何高考分数并不是特别高,父母并不知道心理学出来以后能做什么,而老师对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又并不看好,他们说:“你应该学个师范类的专业,女孩子将来出来做老师,稳定又有保障,专业可以学数学,这样在毕业后如果想考研也可以往金融、统计方向去转……”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这并不是在指责他们做错了,这些言语或许是他们总结过往人生经验得到的精髓,又确实从他们的视角分析了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还从你的角度去考虑你的利益,所以他们确实尽可能地在为我们着想。
但我们也真的会在这些建议中陷入到两难境地,我也知道这些,但我还是想学心理学,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看见自己的需要,理解它的存在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需要,有时候可能你没有那么明显地辨别出来,但它还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把我们先天的基本需要按照从低到高分成了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及自我实现需要。
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能满足高层次的需求,但这不代表你只有一种需要,而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基本需求,其中一种需要会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他的需要处于从属位置。
也许刚毕业,你的生活条件处于比较拮据状态,这时候你的主导需要可能是生理方面的需要,需要金钱和物质来保障生活。而随着温饱问题解决,基本上还能有些盈余,这时候你的主导需要就可能变成爱与归属的需要,你想要谈恋爱或对周围关系的要求更高,期望工作环境和氛围是有爱和谐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需求,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那么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认识自己的客观情况,看到自己存在着的需求,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出选择,因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