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人物评传纪念汤一介先生两种

发布时间:2017/10/11 10:59:39   点击数:

“守行蓄德光前裕后”

——汤一介的人与书

汤先生祖籍黄梅,是我们湖北佬。他与我的导师萧萐父先生是好朋友。萧先生曾请他来武大跟我们讲过课,因此我也算是汤先生的弟子,只是未能登堂入室。

汤先生否认自己是“大师”、“哲学家”,这恐怕并不能用“谦虚”两个字来加以解释。煌煌十大卷《汤一介集》出版了,基本上包括了汤先生已发表的论著与访谈。有意思的是第一卷,极左时代的哲学论文“立此存照”。作者坦然面对,也深刻反省。

与很多读者一样,我最先读又最喜欢读的是第九卷《深夜一盏灯——散文与随笔》。书名借助于黄梅人废名先生的诗。散文与随笔最能反映出作者的心灵,内容涉及他的家世、人生、爱情与友情。

汤先生与夫人乐黛云先生相知相爱相守一生。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年乐先生被打成右派之后,汤先生的辩护与关爱的细节。俩老数十年相濡以沫,危难时彼此支撑,一对患难夫妻的真情。他们俩人学术互补,志趣相投,尤其是都有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他们自比为“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是普普通通、飞不高、也飞不远的一对。他们喜欢自由,却常常身陷牢笼;他们向往逍遥,但总有俗事缠身!现在,小鸟已变成老鸟,但他们依旧在绕湖同行。他们不过是两只小鸟,始终同行在未名湖畔。”

汤先生有家学渊源与家风的陶冶。他的祖父汤霖是光绪十六年的进士,后来也做过不大的官,主要的事业还是教学,教了一些学生。他的祖父留下了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就是:面对困难的事情,不要逃避它;合乎道义的事情,要担负起责任来。汤先生晚年组织同仁与学生办书院,编儒藏,做经学史、儒学史、三教比较史研究,也体现了这一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

他儒雅平和的性格,来自于乃父。他的父亲汤用彤是一位超群的学者,留学哈佛,可以同时开印度佛学、欧洲唯理论与经验论、魏晋玄学与隋唐佛学的课程。汤用彤先生是佛教史的大家,敦厚,喜欢安静,平常独默不语。钱穆《师友杂忆》写老汤先生等很传神。汤用彤先生参加了吴宓、梅光迪、柳诒徵等于至年编的《学衡》杂志,是《学衡》派的重要学人。此学派受到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影响。该刊的宗旨为:“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实际上,《学衡》对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老汤先生等探讨“东西历史民性的差异性”问题,主张选择中西文化真正的精华加以融会贯通。

汤先生在中国文化思想界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改革开放初期,他最早出国,并把海外学者及其学术引进国内。记得年初,我出席了汤一介先生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文化讲习班,亲耳聆听了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专家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周一良、侯仁之、金克木、季羡林、任继愈、汤一介、李泽厚、庞朴、吴晓玲、孙长江、丁守和及来自海外的魏斐德、杜维明、陈鼓应、成中英、邹谠等先生的演讲,一睹名家风采,亲承大师謦欬,接受了许多新信息与新诠释,颇受教益。我们这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们感觉很兴奋,自称为“黄埔一期”,挤住在中央团校地下层的大教室一点不觉得苦,心里很温暖。当时我们对自家文化的理解还是教条的、批判的,这期讲习班给我们触动很大,扭转了我们的一些看法。

年底在湖北黄州,汤先生与萧先生主持“纪念熊十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我在他们手下跑腿张罗,来自全国和美国、加拿大、苏联、日本的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石峻先生、汤一介先生、楼宇烈先生等都来了,海外冉云华、杜维明、成中英及苏联科学院布罗夫先生等都是第一次来湖北。当时黄州还不是开放城市。

汤先生致力于儒释道三教的研究,对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颇有慧心。他提议创建中国解释学,梳理中国解释经典的历史,指出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三种解释经典的方式,即以《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为代表的叙述事件型的解释,以《易传?系辞》对《易经》的解释为代表的整体性哲学的解释,以《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对《老子》解释为代表的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此外,还可以找到其他的解释方式,如《墨经》中的《经说》对《经》之字义或辞义的解释等。“解释问题”对中国文化、哲学、宗教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汤先生指出,中国传统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印度、伊斯兰哲学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一种特殊的哲学必有其一套特殊的概念,并由若干基本概念构成若干基本命题,又能根据若干基本命题用某种(或某几种)方法进行理论推理而形成哲学理论体系。作者讨论了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问题,为中国哲学建构了一范畴体系。汤先生提出中国哲学常以三个基本命题来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观点,这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汤先生认为,“天人合一”的意义在于解决“人”和整个宇宙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探求世界的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哲学家都讨论了这个问题,而且许多古代哲学家都明确地说:哲学就是讨论天人关系的学问。“知行合一”是要求解决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应如何认识自己、要求自己,以及应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就是关乎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认识原则的问题。“情景合一”是要求解决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人”和其创作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它涉及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等各个方面。但是,“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最根本的命题,它最能表现中国哲学的特点,它是以人为主体的宇宙总体统一的发展观。

由此可以引发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套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来,这就是“普遍和谐观念”、“内在超越精神”、“内圣外王之道”。这三套理论是从三个方面来表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普遍和谐观念”是中国哲学的宇宙人生论;“内在超越精神”是中国哲学的境界修养论;“内圣外王之道”是中国哲学的政治教化论。这三套理论就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这三套理论,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同样也可以认识到中国传统哲学的问题所在。

汤先生敏锐地应对海外文化与哲学的新论域,予以回应,他致力于中国大陆中国文化思想与哲学界的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他对儒释道三教都有研究,最后归宗于儒。

直到现在他都很辛苦。大前年的暑假,我正好带了几位青年教师与博士生在京参加一个活动,我想让青年朋友们接触长者,领略大学者的风采,于是冒昧地请汤先生跟我们外地师生谈谈治学。他欣然应允,大热天从家里赶到儒藏中心,跟我们讲了一个多小时,谈他的新思考与晚年要做的几个大事。我们如坐春风。

汤先生不仅有创新之思,发表了不少创新之论,而且做了不少创新之事。儒者都是要做事且能做事的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做到了守行蓄德,光前裕后。谨以一瓣心香祝福汤老师、乐老师寿永康宁!

年7月于台湾大学修齐会馆

(原载《人民日报》年8月12日副刊)

“尽伦尽职问心无愧”

——怀念汤一介先生

获悉汤一介先生9月9日晚9时仙逝的噩耗时,我正在黄梅县城出席汤用彤纪念馆开馆仪式暨汤用彤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尽管我深知汤一介先生的身体恐难撑多久了,但听闻噩耗,仍然感到惊心!我和与会师友十分难过、悲哀。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目前。

我与汤先生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6月19日上午,北大人文学苑《汤一介集》发布会暨学术讨论会上。汤先生与乐先生来了,大家纷纷上前问候。我是在两先生坐定后才顺着自然形成的队伍趋候的,汤先生见到我,轻轻地说了声:“齐勇,你来了。”我紧握他的双手,转达了我校唐明邦、杨祖陶、萧静宁、朱传棨等老师们的问候,祝福他福寿康宁。他轻轻地说:“谢谢!”。在会上,我们聆听了他的二十多分钟的讲话,他讲得很有条理与深度。没想到这次见面,竟会成为永诀。他的讲话,也成了他的学术遗言。

这一天,汤先生自己讲自己的思想历程:上世纪80年代上半叶思考真善美合一问题,针对牟宗三先生内圣外王分途开出新认识论与民主政治的路子,肯定两者的合一。下半叶思考中国哲学问题框架,受余英时先生“内在超越”影响,提出往上“普遍和谐”,往下落实到人的社会实践问题。上世纪90年代思考两问题,上半叶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肯定文明和谐共存,下半叶思考现代哲学转型,激进、自由、保守三大思潮共同推进文化现代转型,融古今中西,返本开新,创造新的哲学。进入21世纪,汤先生说,他思考的问题:1、从90年代末开始的创建中国解释学的问题,升华传统诠释经典的经验、方法、理论。2、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家精神,重读韦伯,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与企业精神。3、新轴心时代是否到来?再读雅斯培。4、儒学与普遍价值问题,应挖掘不同文化中的普世价值,区分普世价值与普世主义。5、儒学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三教归一的问题,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他今后还要思考人类社会理想、天人关系等问题。我一也听,一边记,一边想,非常佩服汤先生的思考能力!可以说,他的思考与表达,流畅而无任何障碍。

汤一介先生与我的导师萧萐父先生是很好的朋友,萧先生当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时,与汤先生同属一个党支部,都是支部负责人,由于反右不坚决,两人都受到党内的处分。

因萧老师的关系,汤一介先生于年把汤用彤先生的所有西文藏书,全部捐赠给我们武汉大学哲学系资料室。我系几代学人从这批图书中获益匪浅。年4月11日,汤一介先生郑重地给我写了一封信,托他的博士后赵建永带来。信是这样写的:11日,汤一介先生郑重地给我写了一封信,托他的博士后赵建永带来。信是这样写的:

齐勇教授:你好!

兹有一事拜托,请予以帮助。我有一博士后赵建永,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用彤先生的。现在,他正在撰写汤用彤传。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用彤先生,他将在近期去武汉大学查看收藏在贵校的那一批用彤先生的藏书。另,又请帮助他,给他提供一些有关用彤先生与熊十力先生的材料。此事多多麻烦,先此致谢。

敬祝

教安!

请代向吴根友教授致意。

汤一介

二0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这批图书原来到底有多少册,已无从考察,因迁延辗转,有一点损失,现我院资料室重新清理,还有册。

年6月下旬,汤先生与乐先生来武大出席第15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并作主题报告。我专门关照会务组给两老及少数几位大家报销来往机票。后来会务组告诉我,汤老乐老婉谢了。

年6月,我与丁为祥教授及六位青年博士生与博士后在北京出差,我想让青年人亲承大师謦欬,特别通过王博教授联系,安排汤先生与我们见面、论学。当月18日,周六上午,我们到北大儒藏中心拜访了汤老师,他跟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使我们很受启发。他特别讲到他晚年的理论思考与待完成的几项大的工作任务,前者包括中国哲学自身的理论:“普遍和谐观念”、“内在超越精神”、“内圣外王之道”,以及“天人合一”的理解,后者包括中国儒学史、经学史、儒释道三教会通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研究等。

今年4月上旬,一些同道写了一个建议书,希望把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约定俗成的孔诞在9月28日)这个事,按程序早点定下来,征集联署。我不敢打电话,害怕打扰病中的汤老,只是把有关情况用电子邮件发给了他。他收后马上回复:“齐勇:我坚决支持。”

汤家祖籍在黄梅。黄梅地处鄂东。这一带在近代孕育出了不少著名的文人,如蕲春黄侃、胡风,黄冈熊十力、李四光、殷海光,浠水徐复观、闻一多,黄梅汤用彤、废名等。鄂东临近九江、武汉等中西文化交会之地,易接受新思想影响。另一方面,这一带重视教育,有诗书传家的深厚传统。明清两代,鄂东出了一千八百名进士,几占鄂省一半。汤用彤的曾祖父就培养了三位进士,其中包括汤用彤的父亲汤霖。汤家家教极严,家训中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等语。汤用彤先生学贯中外,能同时开中国、西方、印度哲学思想方面的课程,可谓古今无俩!汤一介先生继承前两代人及北大前辈们而发扬光大。

汤一介先生走了,他的人生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他启发我们如何去面对生,如何去面对死。他读《陶渊明集》有感悟:“人生在天地之间,你不要天天为你自己的事忧心忡忡,怕这怕那。海那么阔,天那么空;你应尽的责任,你就自自然然地尽伦尽职吧,不要老去计较你可以得到多少回报!如果这样活着,不是更好、更美、更真实吗?”他在与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艾克沙维?李比雄(XavirLPichon)合写的《生死》中说:“我们都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苦乐观,应有为爱人类而生、爱人类而死的生死观。宋代张载《西铭》的最后两句:‘存,吾顺世;没,吾宁也。’人活着的时候应努力尽自己的责任,那么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就是安宁的,问心无愧的。”

汤老师问心无愧地走了!

年9月11日于珞珈山麓

(原载《人民政协报》9月15日第12版)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能根治吗
黑龙江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1384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