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他从鲁迅的粉丝,成为了阳江版的鲁迅

发布时间:2018/3/13 1:01:29   点击数: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昨日下午,在阳江日报社举行的廖绍其先生作品研讨会上,来自我市文学界和评论界的50余名作家、评论家对廖老作品深入探讨、各抒己见。

廖绍其是阳江日报社资深记者、编辑,是省作协会员、广东鲁迅学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广东书协理事和阳江市鲁迅学会名誉主席。多年来,廖绍其勤奋耕耘,在报刊发表众多杂文、评论和鲁迅研究文章,有不少作品在全国和全省报纸副刊作品评比中获奖,著有杂文集《河东河西》《冷血热血》和《风声雨声》。其杂文针砭时弊,冷峻幽默,知识渊博,深受读者的喜爱。

廖绍其作品节选

●文章摘自《河东河西》。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重申对领导活动报道工作的规范,其中一条就是禁用“亲自”二字。而这是廖绍其30年前的作品,对领导干部的浮夸之风讽刺入里,放在今天看来,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摘自《冷血热血》。廖绍其是鲁迅的粉丝,也通过多年的笔耕把自己炼成一个阳江版的“鲁迅”。社会舆论对鲁迅的认识,一直以正弦波的状态在重复着,热了又冷,冷了又热。廖老对鲁迅作品以及其精神的阐释,却从未脱离现实,一直在与最热点的社会当下结合,当然是新鲜热辣、滋味十足。

得知研讨会举行,

  广州文化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

《岭南文库》丛书执行副主编岑桑

广东鲁迅研究学会郑心伶

上海鲁迅纪念馆李浩

等人发来书面发言材料

●岑桑:读《河东河西》,我已深感作者殚见洽闻,视野开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可贵的是强烈的爱憎感情和凌厉的思想锋芒。再读《冷血热血》,这种感觉就更加鲜明了。我边读边为之赞叹:好一腔激越的情怀,好一副忧愤的笔墨!那都是芸芸众生的心声!

●郑心伶:廖公的《河东河西》《冷血热血》《风声雨声》,串联读起来,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三部曲”。加上躬身耕耘“诗、书、文”的三大成就,又有多少人可比。

●李浩:老廖是老新闻工作者,他很明了舆论对社会的功用。看他的杂文,针砭时弊,但都是有理有据,并符合社会发展的正常要求。正因为他能够坚持自己立场,坚持文化理想,作品才不偏激、不盲从。

与会者发言

“冷眼看世界,热血铸文章。”市作协副主席陈计会在研讨会上说,廖绍其以敏锐的笔触,揭开事件的层层面纱,还原事情的真相,还公民一个知情权。读他的文章,不仅读到令人拍案的杂文,还读到一位知识分子炽热的心。

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黄仁兴说,胸中有深邃的知识海洋,才能写出锦绣文章。廖绍其的作品谈古论今、囊括万千,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酷爱历史,但是不囿于纸堆,引经据典是为现实问题追根溯源。通读他的作品,不仅为故事所吸引,也为作者的睿智、雄辩有据、扎实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折服。

市作协主席林迎指出,廖绍其的作品处处联系实际,充满历史、文化的厚度,特别是在杂文的创作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当前,纪念建市30周年以及创文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阳江文化氛围空前高涨。希望通过召开本次研讨会,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励更多的文艺爱好者创作出更多精品。

林迎对廖绍其作品的点评:

辩证古今,深刻的思想性

讽刺幽默,浓浓的杂文味

言之有物,独特的形象性

满怀真诚,冷峻中的温情

  廖绍其先生长期在报社工作,信息渠道多,有利于他密切接触社会,贴近群众,深入生活。而他本身又是一个善学多思者,倚重历史却“不囿于史事,他博览群书,广为涉猎,拥有属于他自己的广阔的知识天地,他的大量文章显得底气十足,娓娓道来,游刃有余”(岺桑语);的确,廖绍其杂文的观点鲜明且言之有据,辛辣尖锐又隐现温情之风格,使读者如沐“鲁迅风”,读后爱不释手!

研讨会当天,廖绍其也来到了研讨会现场。他说,杂文应该具备文学性、思想性、战斗性,紧密联系现实,针砭时弊。他多年坚持写作揭露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希望社会更进步,人们活得更有尊严。廖绍其还建议年轻人涉猎更多领域,更广泛地开展阅读,关心现实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白颠疯能要孩子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152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