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父母的生日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节日,东胜这

发布时间:2018/7/3 7:26:10   点击数:

dongashengfabu

原创作品

《父亲的生日》

本期原创专栏为您推荐的是来自张光耀先生的散文作品《父亲的生日》!一起来欣赏~

父亲的生日我们总要找些充分的理由在父亲那里搞个家庭聚餐,不说什么吃多少,关键在于父亲开心,我们快乐。父亲的健在让我们全家更加联系的紧密,父亲生日是我们的生命中最大的节日,每年要想办法给父亲过好生日,父亲生日这天我们几乎什么事也不干了,只是为了开心找些活动而且是别有用心的精心策划组织的,既要让父亲快乐,我们也聚合在一起姊妹们有些事好商量。全家人和蔼可亲地相处在一起,其乐无穷,特别是这些年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所好转,姊妹几个过着幸福生活,老人也很放心。老父亲看到儿女们生活过的很好,常常在别人面前提起儿女们的生活笑口常开,虽然上年纪了,但非常精明一点也不糊涂,也不需要儿女们操心,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爱吃不过饱,爱玩没有隐,爱和人交往,又不说别人的坏话,享受着老年人快乐的生活。

父亲的生日有谁记得最清楚,一个是父亲的母亲。孩子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娘从心里永远不会忘记孩子出生这一天的,无论家里有几个小孩子,母亲把谁的生日也不会忘记的。父亲小的时候家境特别困难,爷爷早年英世,从小就得担起家庭重担,父亲在家里是男子汉,在那个艰苦困难的年代里也不会给父亲过生日了。娘娘虽然记得父亲的生日,但没有真正给父亲过生日,就是十二岁那年农村讲究保锁和开锁,请来一个人念叨了些咒语,向周围的邻居借来12把锁子,用一根细绳子挂在脖子上开了12下,锁了12下,这就完成了开锁,意思是人生在12岁之前是一个儿童,12岁之后成为一名少年了,这算是给过一次生日吧。据父亲回忆说,那个时候家里特别穷,在他的记忆当中成家之前再没有给他过过生日。另一个记得父亲的生日是我的母亲,父亲和母亲很关爱,相互的生日记得特别清楚,每当谁的生日快要到的时候,都提前要做充分的安排,无论是谁的生日都要吃一点好吃的,相互尊重,纪念这一天。父亲四十岁那年,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劳动了半年,第二年春天到了学校当了雇用教师,那时的雇用教师也是今天所说的临时工,一个月挣的34.6元钱,大队和生产队管理的很紧,一般是不让出去外面干活,凡是外出打工的要给生产队交一半的钱,自己留下一半,实际上我每个月是挣的17.3元,就这要比生产队里劳动强多少倍了,生产队劳动一年年底分红也就是我一个月的收入,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全家人也非常高兴。我也是生产队同龄人第一个参加工作的,从那年开始我开始为父母亲张罗着过的生日,而且年年如此,再没有中断。后来二弟、妹妹和三弟也陆续参加工作了,我们姊妹几个不管走出多远每逢父母亲的生日不约而同回去,好象是一个规则了,一年中的几个重要节日,春节、父母亲的生日、是全家人聚会的日子,实际上也只有这么几个日期全家才能团聚了,这是我们最珍贵的默契和回忆。

记得有一年父亲过生日的那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份,我们一家三口人开的一辆小车在回家的老路上突然陷落在路上,好长时间不下雨了,路上被拉石头的大车碾压的成了沙土洞,我不小心开进了土洞里,小车被驮住了,怎么也出不去,我心急如焚的不知所措,强烈的阳光照射的我满头大汗珠,儿子和妻子也同样热的没有躲藏的地方。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来了一辆拉石头的大车,当时大车上也没有拖车的绳子。我把情况说明后大车司机很同情,但也没有办法,他说到铜匠川沟里拉上石头来顺便给我带了一根钢丝绳,我当时想也只好这样只能耐心地等待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等着看再有没有开车的人来吧,等了近两个小时也没有来一辆车,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在那里呆着,我们把所有的希望也就寄托在那辆大车了。没想到这个人真的很守信用,两个多小时后他拉上石头,到了我们跟前说,“还是出不去吧?我拿来钢丝绳了,拉一下就好了,”朴实语言令我好感动啊,面无一会的人,说话如此有信用,在这个司机的帮助下才把我的车救急出来。我为了感谢他给他二十块钱,他怎么也不要,“出门人谁没有个难处啊,以后我也不一定遇到困难了,”说着就收拾的走了,他远去的背影我至今也不会忘记那一刻,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事让人永远不会忘记。等到我们回去家里已经是中午两点多了,父母亲和弟兄姊妹一直在焦虑地等待我们回去,无缘无故不回去给老人过生日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在耐心地等待着。还没有吃饭了,我们回去了全家人这才高兴的为老父亲祝寿。

二十年过去了,转眼间迎来了父亲六十岁生日,我们姊妹几个都成家了,而且事业和家庭都很好,我们姊妹几个为父亲和母亲操办了六十岁生日大寿庆典。那时候父母亲还在农村住的了,过生日那天父母亲让邻居给看门喂牲口,父亲和母亲两个人骑着一辆自行车来的东胜,中午吃完饭老俩口又回去了,老家离城市有十五六公里吧,想走出来一天也很困难了,需要提前安排好家里的这些牲口了。住一天家里有那些牲口了没有办法住。父母亲在老家没有一会儿的歇空。母亲的生日在五月份了,父亲的生日在七月份了,农历的七月正是羊肥的时候,经过父母亲的同意把庆典的日期放在父亲的生日,邀请了父亲的姊妹及他们的儿女们,也邀请来了母亲的姊妹和他们的子女们,我们姊妹几个请了许多朋友,一百多个人共聚在劳动服务公司的餐厅,隆重庆祝父母的生日,父母亲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堆满了成功的喜悦,我作为长子代表姊妹们致辞,讲述了父母亲一生的艰辛与成功的生活经验,培育我们付出的巨大贡献,满腔热忱的心血换来了美好的幸福。我看着父亲的脸庞喜悦中带着遐想,高兴中带来思绪,激动的热泪盈眶。特别是父母亲的这些姊妹们纷纷议论。“哥哥你活成人了,几个娃娃多孝顺啊,为你过生日来了这么多人;姐夫你好活了,我姐姐进入你们家的时候可是苦了,哪能想到有今天的这么幸福美满了,”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多数是些恭维父母亲的话,都是真实的,句句肺腑之言。感悟到人生的艰难。真正感悟到老人养育儿女的不易,我们从那以后每逢母亲的生日就把母亲的姊妹们都邀请来,一起啦啦话庆贺一下,父亲的生日我们把父亲的姊妹邀请来,姊妹们走在一起很高兴,上年纪的人了走到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几位老人们很开心。不知不觉这成了很长时间不成文的规矩了,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记得了,有时舅舅们给父亲打电话了,“姐夫你什么时候过生日啊,你能不能一年过上几个生日,我们也能多聚餐几次啊,开开玩笑,”后来父母亲也搬回城里了,老人们都在一个城市里生活,相互住的也不远,你到他家转转,他到你家看看,姊妹们常常走动,谁家有什么事大家分享。除了过生日外,平时我们也经常回去在老人那里呆的了,一家人谈笑风生过着愉快的生活着,另周围的人刮目相看。

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间又过了十年,父母亲七十岁了,我们姊妹几个经过认真的商量,再一次给父母亲过寿,那次是在和平宴会城举行的。那年母亲的身体不太好了,常记得母亲住院的了,来的时候是小弟用车接来的,还坐着轮椅,一是十来年了,又该给父母亲庆贺了,二是母亲的身体不好,也想借着庆贺给母亲冲冲喜了,让她早点摆脱病痛的折磨。七十岁生日庆典与六十岁生日庆典有着很大的区别。到了父亲七十岁生日那年我也五十岁了,最小的三弟也四十三岁了,姊妹们都处于成熟状态,那种孝敬老人心愿显得格外突出,生日那天我们给父母亲每人买了一身红色带寿字的衣服,二老坐在庆祝舞台的中央,主特人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着二老,按照传统的文化礼节举行了拜寿仪式,那天我和妻子特意给父母亲每人买了个金戒指,在拜寿仪式上我们两个给父母亲戴上,父母亲格外高兴。姊妹们的生活过的也非常好,大家的事业家庭都非常好,老人也非常开心地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真是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父母亲发自内心的喜悦洋溢在幸福的笑脸上,照相师的闪光灯咔嚓咔嚓打在每个人脸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父母亲七十岁生日的时候他们由农村搬迁回城里了,摆脱了农村那种繁重的劳动,也不用再给邻居安顿喂牲口了,家里的营生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再也不用受冬天冻夏天晒了,基本上过着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父亲从农村回来城市里闲不住,便在东胜区二中东边给人家打扫楼道,那里有个二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边做饭外边住人的这么个里外间,父母亲吃住在那里,那个时候我妻子在康巴什上班的了,儿子还在上大学,我中午有时间便去母亲那里噌一顿饭,姊妹们不期而遇,那里便成了姊妹们相见的最佳地方了,那个地方虽然小,但客流量很大的,父母亲为人很广,常常有些客人来家里了,母亲的姊妹们也多,父亲的亲戚也不少,经常有人去看看老人了,特别是过完年的时候,基本上一个月亲戚是不断的,你来了他走了,那小房子里的节日气氛很浓,招待了很多的亲戚和朋友,原来在一起的生产队社员只要来了东胜就要来看看父母亲,我很羡慕父母亲的为人处世。不管是什么人来了,都要热情接待,有时候她不认识的人只要别人和她打招呼她很认真也很热情。有天早上父亲和母亲相跟上去对面的小巷子里吃了点早点,往回走的时候父亲前面走了,母亲在后面走的时候被一个年轻人拦住了,母亲也没有防备,这家伙说“我和你的二儿子是同学了,我扶您走吧”,说话中把母亲手上的金戒指摸走了,母亲喊着喊着,那个家伙早就跑了,母亲回来气的怎么也想不通,光天化日之下就抢人了,母亲的金戒指被人抢走后多少天我不知道,母亲怕我知道伤心了,有天中午我问她妈妈你手上的金戒指哪去了怎么不戴的了?妈妈说怕弄脏了放到柜子里了,我也信以为真了,快过年了妈妈还是不戴着金戒指,父亲说你妈的金戒指早让人给摸走了,后来才知道父亲的金戒指也被人给骗走了,给老人的两个金戒指让老人受了很大的气,弟弟看到父亲气的又给老人家买了两个,这才慢慢地消除了老人的痛恨。在二中住的那几年虽然房子小,就在那个小家里给父母亲每年要过生日的,而且每年还是坚持父亲的生日把父亲的姊妹邀请来,是母亲的生日把母亲的姊妹们叫来,一起吃顿饭,啦啦话,闲暇时候姊妹们一起相跟上转转,父亲在二中那个小屋子里渡过了五个年头,直到买下和谐雅苑的房屋才搬走了,父亲也不再打扫卫生了,但父母亲过生日是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原则,一直这样过着,直到母亲走了后我们仍然坚持着给父亲过生日这个习惯。

父亲今年八十岁了,我们想再给父亲过个八十大寿吧,可老父亲不让了,全家人吃顿饭就很好了,人们常说人到七十古来稀,今天父亲已经是八十岁高龄的人了,身体很好,每天按时作息,他的高尚风格为我们树立的很好的榜样,我们非常尊重父亲,母亲走了以后父亲虽然孤单了很多,但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娇阳;宽广如江海!在父亲八十岁生日庆典中没有邀请亲戚朋友,但父亲的教诲让我无比的自豪,是您时刻在激励我不断奋进,也许在别人眼中,父亲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但是在我们儿女的心中是永远正直不阿,清正廉洁,父亲是伟大的。父亲给了我一片蓝天,给了我一方沃土,父亲是我生命里永远的太阳,所以今天在父亲第八十个生日的重要时刻,我送上一个笑,写了这些多少年来父亲生日中的一些点滴之事,温暖父亲的心,回忆着父亲的一生的快乐生日。祝父亲永远健康快乐!

作者简介张光耀同志生于年7月,汉族,中共党员。年毕业于伊盟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年5月任东胜市泊江海子乡党委书记,年11月任东胜市文化局局长。年任东胜区政协副调研员兼职东胜区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撰写并在《走进新世纪》、《中国世纪魂》《中国国情研究与实践》等大型文献刊物上发表了《解放思想是二次创业的动力源泉》、《开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建设文化强市、服务东胜经济》等许多篇论文。用自己亲身经历编著了40余万字的《碎玉拾零》(上、下册)、30多万字的《情系秦直道》两部纪实文学,年组织编写了《东胜文物志》,年主持出版了《秦直道研究与探索》一书。运筹了四十集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秦直道》。

欢迎投稿~~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一首歌,一幅作品,

让我们用心感受创作背后的故事……

为鼓励和支持本土原创文艺,

“东胜发布"每周日原创专栏,

集中展示本土原创文学、音乐、

摄影、书法、绘画等文艺作品。

如果您有好的原创文艺作品,

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投稿,

投稿-

投稿邮箱:xmtglzx

.







































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白癜风的治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1579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