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版本 >> 人文再伟大的无私,论到极致无非自私
人性,是从古至今被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无恶无善论、有善有恶论等,外国古代虽然未见有如中国古代就人性善恶的争论,但对人性善恶的见解又会广见于宗教理论、心理学思想与管理学理论之中。
人性就日常用语上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根本;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属性。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那么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
今天咱们重点就来闲侃下,人作为高等动物中的一员,天性中究竟是否有“无私”一说。
一针见血地说,阿愚认为——
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再伟大的无私,论到极致,根本上都是自私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一个人很注重孝道,对父母百般孝顺。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个人是个大孝子,对父母的爱很无私,所以这个人也很无私。他对父母的孝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而实际上,从人的本性出发,透过现象,或许我们就得以发觉本质——
他对父母的孝顺,表面看是无私的,而从根本上来解释,是因为他那样对父母,心里面会踏实、会舒服,说白了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所以守孝道的人,即便对父母的爱再真切,论到根上,也都是自私的。
天生不孝顺的人现实中也不少见,那么更容易理解,也是因为他们那样做,相比对父母尽孝,心里会更轻松。
有种老好人,可能对身边的朋友都非常仗义,经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求必应。但同理,这种人也是因为他那么对朋友,自己心里才会爽。反之,如果对朋友的难处坐视不管,不仅不会爽,同还可能受到内心的谴责。
于是,归根结底来看,无论一个人为人处事多么无私,论到极致,根本上都是自私的,简单讲,都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求罢了。
然而,且不管无私还是自私,有一点是铁的,就是让别人舒服的同时,自己也顺便舒服的人,他的人生可能会越来越舒服。
阿愚有你们的陪伴,一切会越来越好。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偏方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