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鲁迅之不爱不苟且

发布时间:2018/9/6 15:30:14   点击数:

鲁迅之“不爱不苟且”

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婚姻就是耍流氓”,如果拿这句话去对号入座,只怕大多数人的婚姻都是耍流氓。大多数人的婚姻,都会有一方不爱另一方的时候,也会有互不相爱的时候,还有些婚姻从来就没有擦出过爱情的火花,可依然还是要一起生活、一起生儿育女……谁能做到不在婚姻里耍流氓呢?别的人我不敢说,但我觉得鲁迅先生还算是一个不在婚姻里耍流氓的人。

年,当鲁迅从日本匆匆赶回,以为是母亲病重,却成了自己要迎娶一位新娘,新娘就是朱安。

鲁迅与朱安,爱情离他们是非常遥远的事。

朱安清瘦的体格、白净微黄的面色、薄薄的嘴唇、饱满略宽的额头,不算丑,在别的男人眼里,很可能就是一个娴雅、素净的优美女人,可鲁迅一点也不爱看,看都不想看。因此,两个人造成了41年的无性婚姻。

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旧中国,人的天性、人的自然情感被一大堆规矩约束着、压制着,谈情说爱都有伤风雅,婚姻完全成了家长说了算。鲁迅作为一个当代思想的前沿者,能乖乖顺从这样的旧俗吗?能容忍这样一场婚姻在自己身上发生吗?

可是,他也没有办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堂都拜了,想离婚都没有一个合法的途径。鲁迅是希望朱安改嫁的,所以才非常负责任地碰都没碰过她。如果鲁迅不是鲁迅,估计朱安早就怀孕生子,可鲁迅是个灵魂与肉体并轨的人,不爱就不睡,绝不苟且。这就是鲁迅,灵魂的高度令人难以企及。

列夫·托尔斯泰,世界文坛的泰斗,《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活在一场矛盾的婚姻里。年托尔斯泰与索菲亚结婚,结婚之初两个人是相爱的,但没过几年托尔斯泰就不再爱索菲亚,托尔斯泰极度厌恶索菲亚的世俗与虚荣,厌恶到不想跟她说话,可即使这种感情状态,托尔斯泰夜里还是离不开索菲亚的陪伴。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托尔斯泰的晚年。年10月,托尔斯泰与索菲亚彻底决裂,托尔斯泰从家中出走,这一年托尔斯泰82岁。这就是一个人漫长的灵魂与肉体的脱轨,灵魂在纯美的高空,肉身却倾扎在世俗的凡间。

徐志摩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是我国现代诗的先驱,他爱林徽因,爱到痴迷,却还忍不住要和夫人张幼仪同居一室。张幼仪怀孕了,徐志摩提出要跟张幼仪离婚,还叫她去堕胎。这是徐志摩人生的一段灰色履历,也可能是林徽因最终没有和徐志摩在一起的重要原因。徐志摩的这种表现,就是灵魂与肉体的脱轨,这对两个女人都是重重的伤害。

张幼仪那时没舍得去堕胎,也没有签离婚协议。徐志摩一气之下走了,张幼仪带着身孕去了德国,她生下了这个孩子。当张幼仪带着刚出医院回家时,半年多杳无音信的徐志摩露面了,又来找她签离婚协议,张幼仪这一次签了。这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这一年是年。这一年离鲁迅与朱安拜堂成婚已经过去了十五年。这一年的鲁迅除了有朱安一个原配夫人,跟别的女人并没有什么绯闻。

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是中山大学的一名助教,两人因此结缘。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一起到上海并正式同居,这一年鲁迅46岁。一位大学教授、一位当时已经闻名华内的文学家,没有水性杨花,没有逢场作戏,等到46岁,才有了一场“因爱而同居”的男女关系。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非议,因为那是一个容许“一夫多妻”的时代。

鲁迅多么希望朱安愿意跟自己离婚哪!那样,他就可以给自己所爱的女人一个更好的婚姻状况,但他终生都没有等到实现。朱安有一次托人写信给鲁迅,信中建议鲁迅纳妾,理由是:一来生活有人照应,二来也希望能生下一男半女延续香火。鲁迅收到这封信,内心非常反感,他在日记中无奈地斥之为“颇谬”。是啊!这难道还不荒谬吗?为什么不是同意离婚而是建议纳妾?两个人结婚多年、从未同过房,为什么还要坚持一个妻子的名分?鲁迅想要娶的是一个与自己相爱的妻子,而不是一个小妾。

鲁迅与朱安,一场无奈的婚姻,两个精神世界完全不同的人,爱情不能强求,离婚也不能强求。如果鲁迅要强行跟朱安离婚,结果会怎样?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朱安可能会自杀,可能会活得更加凄惨,也可能会活得更加幸福。但朱安不会有别的选择,她只想从一而终。

朱安是个被封建礼教完全驯化了的女人,从一而终是捆绑她一生的理念。不管鲁迅怎么不喜欢她,不管鲁迅怎么让她活守寡,对她来说,她是鲁迅夫人的名分是不能丢的,丢了,她就更难活下去。

或许朱安是爱鲁迅的,又或许不是,朱安的心就像她那双被裹过的脚一样,失去了自我,用朱安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不知道什么爱不爱的”。生逢乱世,又生在新旧文化交接之际,“爱情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个时代,一个人能过上有吃有穿的安稳日子就是极大的幸福,谈何爱情?也只有鲁迅这样的精神巨人才能执着于爱情,朱安无法企及,众人也都难以企及。

相比于那个时代的很多其他人,朱安也不算太不幸。因为鲁迅从来没有不管她,而是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终生供养,终生都做自家人。

按照现代婚姻法来讲,一对夫妻,两年未同居,就可以单方解除婚约。像鲁迅与朱安这样,从未同过居,而且四十一年未同居,还能算是夫妻吗?但是这个理,鲁迅在那个年代找不到地方去说。应该说,在这场婚姻里,鲁迅与朱安,都是受害者。

他们受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封建旧思想。为什么女人就应该从一而终,而男人就可以三妻六妾?为什么女人要无才便是德,而男人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入仕高?……这些都是骗人的,专门设计出来骗女人的,为的就是让女人服服帖帖、乖乖地顺从男人,维护社会的男权。

朱安是可怜的,是封建旧思想把她驯化成了一个连自己基本权益都不要的女人。

此时,我不由想起鲁迅先生写的《药》,茶馆老板以为人血馒头可以治好自己孩子的病,就把自己挣的一点钱拿去买人血馒头,茶馆老板两口子非常感激那位介绍自己去买人血馒头的人,结果生病的孩子吃了好几次人血馒头,钱花了很多,不久还是死了。

人因为思想落后、学识见识太窄,就会犯无知、愚昧的错误,就会乖乖地被他人欺诈,还会对欺诈自己的人感恩戴德,这就是《药》这篇文章的思想主题。在那个时代,在中华大地,人的无知、愚昧广泛存在,而愚弄欺诈还冠冕堂皇地成了社会的礼仪规矩。从一而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就是男人给女人定制的礼仪规矩,那个时代的女人要是接受了这些礼仪规矩的教育,很可能就会把这些礼仪规矩当作救命稻草一样死守着不放,并且还以此为荣。

没有人能唤醒沉迷在旧思想里的朱安,鲁迅用《呐喊》唤醒了许多国民,却唤醒不了自己的夫人,所以,无可奈何,只好仍然给她一个夫人的名分。

对朱安来说,这个夫人的名分是最最重要的,也是切切不可丢掉的。

鲁迅与朱安,谁对谁错?应该说两个人都没有错吧!这是一场新思想与旧理念的较量,这是一场真性情与僵规矩的较量,两个人都很顽强,于是就给后人留下了这样的谈资论话。

---------------

作者简介:余连,江西籍许昌人,生命体验者,走过很多路,做过很多事,最终恋上了文字。代表作有小说《夜路》《男人四十一枝花》散文《爱情,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的事》《做一个美美的女人》《情浓情淡都是朋友》《关于“活得明白”》诗歌《我心云游》《做一个欣赏风景的人》。

本文系作者投稿。欢迎更多的原创作者向“民国文艺”踊跃投稿,投稿邮箱:wenyizhiguang

.







































白殿
石家庄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1646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