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闫景云人生如茶

发布时间:2019/4/17 18:10:49   点击数:

闫景云,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人,年生,山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运城学院处级干部,历任系总支书记、省高级职称评委等党政职务。长期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曾公开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见诸相关学术期刊,有《现代教育技术》专著面世。

编者按:人世一杯茶,从容面对它。穷通皆运命,聚散共烟霞。冷月苍山影,轻风碧水家。品茗高境界,更喜叶团花。(本刊编辑:孙爱国《五律·河东别闫景云》)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初看题目,似乎觉得人生与茶关系不大。人生在世,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而茶树种植三年后,就可采摘叶子,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喝,人们称为茶。从茶字的结构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个人字,下面是个木字,人在草木间,孰能不饮茶,可见,人生与茶有莫大的关系。

一、茶之来历

大量实物证据和文史资料显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饮茶习惯和茶树种植都源自中国。茶的汉语拼音是cha,而中国的英文名称是china,可见茶与中国有多么密切的联系。茶的发源地在中国的中西部山区。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因此,后人称陆羽为茶圣。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因此,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茶叶作为一种上乘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百姓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氏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他发现茶叶具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作用。茶仙苏轼的“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认为茶比仙丹妙药更有效。他在多首诗中还提到茶能消除“瘴气”,如“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苏轼详细介绍了用茶漱口,可除烦去腻,洁齿固齿等。现代研究表明,绿茶、红茶具有很强的抗癌功效,绿茶含有的茶多酚类物质能清除氧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生理活性,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活性酶,长期饮用抗衰老。可见茶的功效,优于其他一些饮品。

二、茶之文化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与我国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历史上许多名人都与茶结缘,不仅写有许多饮茶品茗的诗章,还留下不少煮茶品茗的趣闻轶事。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就是苏轼从喝茶中悟出的人生真谛,苏轼爱茶,认为茶是天地间之灵草,它以高山为宅,与白云作伴,得甘泉之沃,吸取了天地之精华。唐朝诗人卢仝饮茶有个怪癖,每次不喝第七碗,否则就会喝醉,他在《饮茶歌》中曾这样描绘“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明代湖州司马冯可宾一生茶壶不离手,喜欢自斟自饮,即使客人来了,他也是每人发一把小茶壶,任他们自饮。鲁迅妙论茶“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伟人毛泽东也喜欢喝茶,还有吃茶的习惯,当年曾与诗人柳亚子在广州茶楼里一边品茶,一边探讨革命真理,写下了“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的诗句。作家老舍嗜好品茶,他说“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且留下了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巴蕾在他“可敬的克莱登”中说“生命好像茶一样,你越是深深地喝下去,你便越快要看到杯底的栅子了”。现在中国人的生活除了柴米油盐酱醋外,还必须有茶。

因为饮茶、品茶是个慢工细活,还需要时间,所以绝大部分是中年以上男性。女人一般不喝茶,喝茶女人不一般。不过现代社会中在夏天,年青人也喝凉茶、冰镇茶,而且是手拿一瓶凉茶,边走边喝,凡是年青人进茶楼喝茶,一般都与客户有生意要谈,或与重要人物有要事相商。我认为现代社会,喝茶并不在于喝,而更多是一种休闲,是紧张工作之后的一种放松,是一种社会活动,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是志同道合者的一次沙龙。

三、茶之感悟

沏茶宜用陶瓷壶。泡茶的过程一般是:温杯、醒茶、冲泡、赏茶、饮茶,而且对取水极为讲究,茶圣陆羽认为,煮茶必佳泉,他将煮水分为三个阶段,认为一沸水,三沸水不可取,二沸水最佳,即当锅边缘水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动时取用,用现代话讲,泡茶不能用度的沸水,85度开水为宜。冲泡时,提高水壶位置,由上而下,水流如瀑布一般落入杯中,茶叶在杯中上下翻飞,使杯底的茶叶泡个澡。冲时水壶上下运动,使瀑布般的水落差不一样,则水倒入杯中的冲力就不一样。四川人冲茶时用一个大壶,壶嘴细长,冲茶时,水壶在肩膀上,细长的水倒入杯中,打的茶叶上下翻飞。沸水冲沏的茶,在一遍一遍的翻腾、踊跃下,溢出阵阵扑鼻的清香。

人生亦如此。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受尽煎熬,不断折腾,才能活出个人样。茶有两种形态,浮与沉。浮在上面,表明刚开始冲泡,还不太成熟,因此茶味就没完全出来;沉在杯底,表明冲泡多时,相当老道,茶香扑鼻。人生在世,总有高低,成败。高高在上时,应多做善事,否则会飘飘然,要想到总有一天会下来;人生低谷时,要坚强、振作,保持底气与勇气,只要方法得当,不断努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应该“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正确对待功名利禄,穷达荣辱,不论沉与浮,保持一份淡泊,安守一份宁静。饮茶人的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如意之事时常有,碰到了,赶上了,要拿得起,有作为,敢担当。一味抱怨、躲避,与事无补,积极应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成功了,出名了,甚至后来退休了,要放得下,将一切归零,过往情事如同一场落花雨,灿烂过后,倘若能做到宠辱皆忘,未尝不是一种通透。喝茶有两种人:悠闲的人,一人或几人,在茶楼,围坐一起,慢慢喝,细细品,呷一口茶,嘴巴轻泯之后,或沉思或眺望或交谈;忙碌的人,比如农民工,上班时也用一个大塑料瓶子,提着一大瓶茶水,大热天干活渴了,扬起脖子,张开大口,“咕咚咕咚”下肚,喝完后,用手将嘴巴一擦,继续干活。上班路上,经常看见年青人手里拿着一瓶凉茶,边走边喝。

四、茶之韵味

茶是普通品,谁都可以饮,不过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饮法,自然就有不同的结果,所以说,喝的是茶,品的是人生。人生如茶,是一个动态的比喻。道家把人的一生艰辛经历过程浓缩于一壶茶中,品茶的人都知道,头道水,二道茶,三道茶水最精华,四道清甜韵味暇。因此,把人生少年时期的涉世茫然,用刚沏泡的头道茶水的浑浊来形容,应该去掉泡沫,才能使后续的茶清澈见底,韵味浓郁;把人生青壮年时期比作二道茶,是因为二道茶才开始饮用,而二道茶含茶碱和茶多酚最多,同时并夹有或多或少的杂味,喝起来带有较浓的青涩苦味,用此来形容人生青壮年时的打拼艰辛期;第三道茶水,才是茶叶韵味好坏的体现,这道茶水最醇,最甜,最有韵味,以此来形容人生中年后的成果收获期;第四道茶水,清淡韵暇,会让人回味留恋前一道的神韵清爽,以此来形容人生步入老年时期的生活清淡,乏味。所以老年人常喜欢跟人分享青壮年时期的打拼经历和收获成果的喜悦。

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一杯清茶,看似平淡,却能包罗万象,清茶仿佛就是人生的写照。喝茶如同洗去尘埃,喝茶如同过滤杂质,还原自己内心的宁静。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浅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人生如茶,头苦二甜三回味,人生一世即如是。

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年3月5日修改于运城书斋

点击







































哈市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知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1807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