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亚里士多德论人生目的

发布时间:2020/7/23 16:05:21   点击数:

摘要:本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生应该有的生活内容——善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美德的生活,批评过分享乐、追逐财富和效用的错误,最后对亚里士多德理论上贡献与不足进行了说明。

亚里士多德主张人应该有的生活是善的生活,其目的是实现幸福,为此必须有社会需要的美德。科罗特(RichardKraut)指出:「我们应该把亚里士多德的人类善的观念作为思考我们生活的有吸引力的框架。它包含着深刻的洞察力,尽管它也需要修正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以幸福为目的和起点,具体说明了幸福需要的条件(美德),最后又归到幸福的目的。「如若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那么,就很有理由说它是合乎最高善的,也就是人们最高贵部分的德性。」

在市场经济下的今日世界,我们仍然面临人生的选择问题,比亚里士多德时代更复杂。回顾亚里士多德的人生目的理论,对于个人理想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于社会文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生必须选择

社会提供给每个人形形色色的生活内容、类型,个人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有必要进行生涯规划——做什么样的人(目的)、过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对于那些志向高远、希望有所作为的人则更加需要谨慎选择。「想要研究最优秀的政体的人必须首先规定,什么是最值得选取的生活。」

人的选择导致人生善恶差别。「人生来似乎应该具有一种像视觉那样的洞察力,以便正确地判断,选择真正的善。一个人如果生来就赋有这般美好的能力,他是个生而优秀的人。」人生状况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选择了正确的目的、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所有处境优裕的人都做到了两件事,一者是选择了正确的人生目的和行为目标,二者是发现了有助于达到此目的或目标的行为方式。」

亚里士多德分析了三种生活选择。「第一种就是我们方才所说的享乐生活,除此而外,另一种是政治生活,第三种则是思辩的、静观的生活。」他认为享乐生活是最为平庸的本能生活,把幸福与快乐等同,是柏拉图所说的猪一样的生活;政治生活则讲究荣誉、荣耀。但是,一则「这种善更多地在授予荣誉的人那里,而不在被授予荣誉的人。」二则「在政治生活中,德性比荣誉是更高的目的。」思辩的、静观的生活则是最高级、最幸福的生活。它不依赖外在事物就能够实现自足,是智慧的、高尚的活动。

做善良的人、远离邪恶,应该是人的正确选择。「善良之人是这样一种人,由于他的德性善的事物在他面前得以成为单纯意义上的善的事物,显然他对这些事物的运用必然是善良而高尚的,而且是在单纯的意义上。」善良的人既爱自己,也爱他人。「善良的人,应该是一个热爱自己的人,他做高尚的事情,帮助他人,同时也都是有利于自己的。邪恶的人,就不应该是个爱自己的人,他跟随着自己邪恶的感情,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他人。邪恶之人所为之事和所应为相背弛,而善良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他所应该做的。……事实上善良的人,总是为了朋友,为了母邦而尽心尽力,必要时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人应该追求幸福的生活,幸福是人生最终的目的。「‘生活得好与行为得好’不是其他什么,恰是幸福。因此,是幸福和幸福存在于美好的生活中,而美好的生活又是在按照德性的生活中。这就是目的、幸福和最好的东西。」

二.人应追求善

在《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开头,亚里士多德说:「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因为人们都有个美好的想法,即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开始就强调:「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着他们所认为的善。」

人之所以为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善良意志。「和其他动物比较起来,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具有善与恶,公正与不公正以及诸如此类的感觉。」人的高尚和卑鄙的差别就在于是否追求善和拥有善。「一个善良的人,他的生活是一心专注高尚的事业,服从理性的,而一个卑劣的人,所期望的就是快乐,像一头轭下的畜牲,只有痛苦才能使他们改正。」善提出了人应该有的高尚生活——按照美德生活。「如若按照德性而生活,我们就会有幸福和最好的善。」

各种各样的善可以概况为三类。「善分为三类,即外在诸善,身体中的诸善和灵魂中的诸善,而至福之人拥有全部这些善。」外在善包括财富、实物、权力、名声,其局限性是「外在诸善有其阈限,就像某种工具或一切有用途的东西都有着一个确定的限制一样,超出其阈限就必然会对其拥有者有害,或变得没有用处。」;身体中的诸善涉及健康和漂亮等;灵魂的善的价值:「灵魂方面的每一种善,却是愈多超出愈有益处,要在这方面说些什么的话,那就是它不仅高尚而且有用。」「灵魂的善是主要的、最高的善。」「如若人以理智为主宰,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灵魂的善属于德性的善,是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善。内在善与外在善的关系是「看起来幸福也要以外在的善为补充,正如我们所说,赤手空拳就不可能或者难于做好事情。有许多事情都需要使用手段,通过朋友、财富以及政治权势才做得成功。」

善有高低之分——值得崇敬的和值得赞扬的。「所谓可崇敬的,我指的是这样的东西,譬如神圣的,更好的(例如灵魂、理智),更原本的,本原,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有些善是该赞扬的,例如德性。」善也有普遍、永久性与特殊性、暂时性之别。「有些善在一切场合、一切方面都值得向往,有些则不。例如,公正和其他德性就是在一切场合、一切方面都值得向往的,但强壮、财富、权能,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东西,就不是在一切场合、一切方面都值得向往。」善的存在地方也不同。「有些善在灵魂中,例如德性;有些善在肉体中,例如健康和漂亮;有些善则是身外之物,譬如财富、权力、荣誉,或诸如此类的其他什么。其中,灵魂中的善是最好的。」

善的存在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确保美好的国家是需要的。因为:(1)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动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社会的存在和运行,需要善良的人保证。没有善良的公民,国家的状况是不可想象的。「所有的人都应当是善良的公民,这样才能使城邦臻于优良。」(2)维持秩序需要善,发展国家、实现国家的美好目的更需要善。「考虑到善良的生活,教育和德性就会理所当然地成为最迫切的要求。」(3)个人的善与社会的善是一致的。「一种善即或对于个人和对于城邦来说,都是同一的。」「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现实活动。」

既然善如此重要,获得善成为人们的愿望。「人们通过三种途径成为善良贤明之人。这三种途径是本性、习惯和理性。」首先,在本性上要求「必须是人而不是其他某种动物」其次,是讲究习惯:改变没有用处的习惯,使坏习惯变好。再次,强调理性。「只有人才具有理性。」「根据习惯的划分理性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实践的理性,一是思辩的理性。」

善在人生中的体现就是幸福——最大的善。

三.人应追求幸福

「幸福是最大的和最好的善。」

社会有多种多样的幸福观。「关于幸福是什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大多数人和哲人们所提出的看法并不一样。……不同的人认为是不同的东西,同一个人也经常把不同的东西当作幸福。在生病的时候,他把健康当作幸福,在贫穷的时候,他把财富当作幸福。」

幸福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一切人都把幸福归为三种生活方式,即政治的、哲学的和享乐的。」政治对应德性、哲学对应理智、享乐对应快乐。「人所具有的最大的三种善,即德性、明智和快乐。我们看到,也有三种一切人有机会选择其生活的生活方式,即政治家的、哲学家的和享乐者的生活。其中,哲学家向往明智和对真理的思考,政治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192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