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版本 >> 第91期培训感想之四见贤者,当思齐
见贤思齐。
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源自《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大意是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
何谓“贤人”?有人说,贤人是指德才兼备的人。还有人说,贤人是指品德高尚的人。
我的看法不限于此,在我看来,贤人不仅仅是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也不仅仅是指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最主要的是指那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这些人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做人做事有原则、有底线,勤奋敬业,担当负责,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我认为,能做到这些,就称得上是“贤人”。尽管这些人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更多的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这几天,我就看到了许许多多这样的“贤人”。
11月4日晚,课程安排是上课,省院研究室副主任吴杨泽同志着重讲解了《检察建议实务中常见问题分析》,太原市杏花岭区院检察官葛欣讲课的题目是《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检察委员会工作水平》,还有几个同志就如何做好检察理论研究工作进行了交流。11月6日上午,也是这次培训的最后一天,省院研究室主任张宏思同志主持召开了年全省检察机关检察理论研究获奖论文颁奖会议。会上,宣布了今年全省检察机关理论研究评比情况,部分获奖论文作者上台进行了交流发言,评审专家特邀代表进行了点评,最后张宏思主任对今后如何做好法律政策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
在以上领导、同志们就法律政策研究工作进行讲解、交流的时候,我用心听着,用心在感受着。我认为,这些来自兄弟单位的同志,他们与我们干着一样的活儿,他们交流的内容和对工作的认识,更深入实际,更贴近工作,更能与我们产生心灵上的“撞击”,因“撞击”而产生的“火花”,这便是今后我们做好工作的方向,是做好工作的动力。吴杨泽,省院研究室副主任。从他讲的课中,我能感受到的是:求真务实,规范严谨,细致入微,精益求精。杨泽主任年轻有为,文字功夫超棒,是有名的写作高手,平时承担着领导讲话、规范性文件起草、总结汇报等大量的写作工作,他的这种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勤奋工作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兄弟单位的工作交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太原市杏花岭区院的检察官葛欣。葛欣是杏花岭区院综合业务部门的副主任,中等个子,身材微瘦,剪发头,年纪不到三十岁的样子,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检察官。综合业务部门在我们长治通常都归结为第二检察部,这个部门,业务种类多,工作繁忙,永远有干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在这个部门,能把活儿干完,不耽误事,就很不容易了,如果能干出成绩,就比较难了,若能把各项工作都做好,则是难上加难。而葛欣则是属于最后一种,她能够把各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她就是那个善于“弹好钢琴”的检察官。
在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方面,葛欣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在年11月全省检察机关检察理论文章评比中,她撰写的2篇文章获奖,这两篇文章是《试论检察官等级晋升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强检察建议刚性的路径探析与思考》,全省检察机关总共有25篇文章获奖,她自己就有2篇获奖,殊为不易!
在案件管理工作方面,年9月22日至24日,在第二届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竞赛中,在高手云集的激烈角逐中,葛欣一路过关斩将,夺得竞赛的第二名,荣获全省检察机关业务标兵称号。这次竞赛,是一场综合实力的比拼,更是一场脑力与体力的较量,能够取得全省第二名,真是难得!
在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方面,这次培训中,葛欣作为太原市院的检察官代表就如何做好检委会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这对我们这些兄弟单位来说很有启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为此,我还在学习间隙向葛欣进行了请教。
就在葛欣等几个检察官在台上发言时,我认真聆听了她们的经验交流做法,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她们年轻,有活力,朝气蓬勃,精力充沛;
她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勤奋学习,努力钻研;
她们一心扑在工作上,总是想着工作,念着工作;
她们素质过硬,业务精通,认真负责,成绩突出;
她们的眼里充满了对检察事业的忠诚、热爱与执着!她们铿锵有力的话语,令我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她们,就是我心中的“贤者”。
她们,就是检察机关的未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11月6日上午的全省检察机关检察理论研究获奖论文颁奖会上,省院研究室张宏思主任宣布了今年全省检察机关理论研究文章评比情况,今年评比出的检察理论获奖论文有25篇文章,其中,太原市院有6篇文章获奖,获奖文章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并且获得本次评比的优秀组织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次评比中,有一个作者的文章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我留心观察了一个,这个作者获奖的文章分别是:一等奖文章《司改背景下检察官的担当》,二等奖文章《比较视角下的检察官主导责任》,三等奖文章《刑事诉讼视角下的美国检察官职能发挥的特点及启示》。本次检察理论文章评比,是由省院特别邀请的专家学者组成,其公正性勿庸置疑。本次评比共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项,一个人的文章能够在三个奖项中均有斩获,这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还记得去年全省检察机关理论文章的评比情况:
年检察理论评比中,获奖论文共计25篇,其中,太原市院获奖作品就有12篇,全省第一,获奖作品数量几乎占据全部获奖作品的半壁江山。太原市院在检察理论研究领域的战斗力真的是太强了,不仅是遥遥领先,而且是年年领先,不愧是全省检察机关的领航者。
不得不说,太原市院真是高手如云,笑傲江湖。就在去年的这次评比中,同样还是这个作者的2篇文章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其中,一等奖文章是《检察委员会定位、议案内容与议事方式》,二等奖文章是《检察职能充分发挥的五个前提》。这个高产高质多奖的太原市院的作者是谁呢?
他是陈长均。陈长均,在全省检察机关检察理论研究领域,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说起陈长均,不过见面廖廖数次而已,但每次与陈长均相见,总会有不同的感受。说到陈长均,总有说不完的话语,写不尽的文字。评价陈长均这样一个检察理论专家,心中不免忐忑,生怕这支拙笔叙述得不够到位,就怕内心的这份敬仰描写得不够得体。陈长均,太原市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从事检察工作十三年来,潜心研究检察理论,他撰写的理论研究文章成百上千篇,并有大量的文章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被评选为“山西省检察业务专家”,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他不仅是太原市院检察理论研究战线上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全省检察机关理论工作的一面旗帜。这是真正的人才啊,这是全省检察理论界中的专家级人物、超一流高手,称得上是武功卓绝,独步天下。
近年来,陈长均开办了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