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清华最年轻的女博导颜宁37岁攻克50年不

发布时间:2023/4/20 12:00:10   点击数:

她穿着紧身上衣,小细高跟鞋,也许很少会有人把这身行头和一个科学家联系起来。但是我要是告诉你她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她才40岁时已经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除了科研成果以外,她还热衷于追剧,称自己为“网瘾少女”。撒贝宁见到她说话也结巴了,搞得小撒也凡尔赛不起来了,她就是颜宁。

颜宁年出生在山东章丘,从小颜宁就被称作是风一样的女孩子。来去匆匆,下河摸鱼,爬树掏鸟都是她的爱好。虽然爱玩儿,但是颜宁的成绩优异。高中的时候她想成为一名记者,于是选择了文科,目标是北大。当然颜宁不只是文科好,理科成绩也是第一,于是班主任硬是把她拉回理科班,认为理科才是王道。就这样颜宁“被迫”选择了理科,不负众望的她在96年考上了清华大学。

学了理科的颜宁想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病人,于是对小动物下不去解剖刀的颜宁选择了生物科学。这样既不需要动刀子,还可以完成她的理想。来到清华的颜宁也受到了不小的挫折,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于是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的微积分竟然刚刚过了及格线。但是好在她够勤奋,也遇见自己的好朋友李一诺,二人互相鼓励以至于毕业时已经成为了清华的明星学生。

年颜宁毕业之后,已经有多家企业向她抛了橄榄枝,可是颜宁都一一婉拒了。颜宁对自己的未来规划特别清晰,她凭借一封自荐信获得了去常青藤名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的机会,师从施一公教授。用颜宁自己的话来说,她的博士生涯可以说是暗无天日的。

普林斯顿的一切对于颜宁来说是新鲜的,但正是因为如此,她并没有读过课上教授的著作而回答不出问题;其他同学在第一年都发表论文的时候,颜宁连第一个实验都没有完成。好在在施一公教授的鼓励下,经历过无数失败的颜宁完成了实验。这次的成功似乎打通了颜宁的奇经八脉,让她后面的实验都顺风顺水。

年颜宁完成博士答辩,年获得《科学》杂志和通用电气医疗评选的北美地区“青年科学家奖”;紧接着她又开始了博士后的攻读。

普林斯顿的生物科学可以说领先于世界,而颜宁已经获得了在普林斯顿任教的机会。同年颜宁和老师施一公一同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的医学院,成为博士生导师。此时的颜宁还不到30岁。当颜宁走到大学校园里的时候,扎着马尾辫,穿着运动鞋青春靓丽,不认识她的人还以为她就是一个学生而已。

回国初期,清华为颜宁量身定做了实验室,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是因为清华为了支持颜宁的研究,很多设备都是按照颜宁的要求购买的。从设备的订购到后期的安装都是颜宁亲自完成的,自然这个过程繁复而又缓慢,也频频使得颜宁抓狂。好在半年之后,实验室终于可以正常运转了。

自从颜宁回到清华之后,她持续发表了40篇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在《自然》《科学》《细胞》等杂志上发表。其中两篇被《自然》评为年度十大进展。年37岁的颜宁带领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团队用时仅仅6个月就攻克了生物科学界的世界难题。正是这次的发现使得颜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于是大家给颜宁贴上了,美女教授,女科学家的标签。对于女科学家这个称谓颜宁是十分反感的,她质问为什么非要在科学家前面加上女字。颜宁直言这就是歧视,她不是一个女权主义卫士,但是她要争取女性的权益。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很高,于是颜宁就死磕,她说:“女为悦己者容”就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应该改为“女为己荣”。我特别喜欢节目当中颜宁说的一段话,她说无论女生是选择当一个全职妈妈还是做一份简单的工作,都是可以的。但是希望这个选择是女性自己通过深思熟虑做出来的,而不是因为其他的任何原因或者考量而做出的被迫选择。女性需要的是独立,而不是依附于任何人。

当她看到就连自己的男同事在面试女博士的时候都会问:“你如何平衡家庭和科研?”时,颜宁对自己母亲说,她不想结婚。母亲只是担心她会孤独,但是看到颜宁在学术研究当中更加的快乐也不再担心了。当大家问她为什么选择不婚的时候,她说:“不结婚,我不需要给任何人解释。”就是这样一个向往自由的姑娘,做出的选择是勇敢的,也让人意想不到。

以颜宁的科研成果以及论文的发表量来算的话,颜宁完全有资格评选中科院的院士,但是颜宁却三次落选。后来有人在微博上喊话颜宁,为她鸣不平,可是颜宁却一笑置之。就在这时40岁的颜宁再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她重新回到普林斯顿任教。

至于颜宁的出走,很多人认为是负气离开。大家认为是人才就要留住,觉得中科院太不公平,不应该卡在资历上。颜宁出走这其中的缘由我们不甚明了,这时也有一些人说颜宁是“叛徒”、“卖国贼”,这些评价其实不是很中肯。颜宁只是去美国任教并不是加入美国国籍,她的所有成果都会以中国科学家命名。

对于网络上的谩骂,颜宁仍然是满不在乎,只是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应“反过来讲,如果此时我在普林斯顿任教而清华给我发过来offer,我也会立刻接受。因为过去的十年我在清华任教,我已经体验过了在清华当教授,现在我想要体验在普林斯顿教学的感受。”

在我们看来颜宁离开清华是另谋高就去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结构生物学方面,清华的条件要比普林斯顿更好。如果颜宁留在清华,她的发展会很好。从颜宁的角度来看,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勇敢的,所以很多业内人士很佩服颜宁的勇气。当然去到美国的颜宁依然发展的很好。年颜宁再一次引起了热议,她被评选为美国国家外籍院士,这无疑是对颜宁的肯定。

纵观颜宁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靠的是她不懈的努力。自从在清华大一时受到了挫折,颜宁已经养成了勤奋的习惯。考不好那就继续学,每天她都是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的,大二她就开始竞选了学生会,大四的成绩已经斐然了。

要说颜宁能上普林斯顿大学那应该是靠着她的自信与勇气,因为普林斯顿在当时的生物科学领域是一流的,她的博士选拔更是难上加难。于是颜宁毛遂自荐写了一邮件给学校,这让她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以至于后面被录取。本来一般人要7年才能博士毕业,然而颜宁却凭借每天13个小时的实验,她硬是4年就答辩成功,又用了两年读了博士后。

一路走来,颜宁的才华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她的努力也是实打实的。在颜宁的人生当中她也遇到了两个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人,一个是自己的闺蜜李一诺,另一个则是自己的恩师施一公。

说起李一诺,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她。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颜宁,颜宁也在采访中说到她是跟随着李一诺的脚步一路走来。

于是有人称李一诺和颜宁是天朝最牛闺蜜,一个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个在帮世界首富花钱。可见李一诺也是十分的优秀,现在的李一诺是盖茨基金会在北京的首席代表。这两个人成就了彼此,一个愿意体验生活的宽度,另一个愿意通过自己熟知的领域帮助更多的人。

还有一个对颜宁帮助最大的人就是施一公教授。在颜宁博士第一年的时候,当他遇到困难做不出实验的时候,施一公在旁边给了她巨大的鼓励和帮助。不仅如此,在颜宁的人生道路上也为她指明了方向。年颜宁回国担任教授就是施一公提出的,可以说施一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我在网上搜索颜宁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不一样视角的颜宁。当时开讲啦邀请颜宁作为嘉宾,撒贝宁问你每天工作14个小时,哪里还有时间看电视剧。

颜宁风趣地说,不是还有10个小时吗!真的是被颜宁圈粉了,于是去翻她的微博。发现了其微博内容全部是追剧,明星以及剧评。

于是她自己开玩笑说自己是网瘾少女,因为在搞科研之余颜宁的爱好竟然一集不落地追剧,妥妥的粉丝。

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条微博,上面说唐晶的性格应该不会喜欢罗子君的,但是为什么他们会成为闺蜜?这真的是不怕科学家有文化,就怕科学家竟说大实话。看来科学家不都是刻板的,也不只是喜欢实验和科研,也可以像平常人一样追星。

最后也想颜宁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尽早回国继续给国家做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62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