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版本 >> 论宋代风俗画中的文士情意境美与诗性真
摘要:在“郁郁乎文哉”的宋代,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其中,作为世态风物与人文关照相交错辉映下重要艺术镜像之一的风俗画,无疑可视为绘画题材中相对圆融的别样景观。宋代风俗画有文化精致的一面,亦有通俗易识的一面,这与文人参与创作以及当时市民文艺的勃兴局面密切相关。而只有将宋代风俗画与当时的诗、文、词等互补互释,方可更深层次地品读出其中蕴含的诗意与诉求,进而涵咏画中的文士情怀、意境之美与诗性之真,以充分发掘其深层文化意蕴。
关键词:宋代;风俗画;艺术镜像;文士情;意境美;诗性真
世态风物与人文关照交错下的艺术镜像
论宋代风俗画中的文士情、意境美与诗性真
程波涛
文
宋代有很多风俗画家兼具了画家和文人的双重身份,这也正是重新审视宋代风俗画艺术价值的重要突破口。就宋代风俗画整体艺术趣尚来看,它秉承风雅传统,雅俗共鉴,在文化上具有特定时代士大夫或文人典型的文化情怀,同时,而大量反映城乡生活的题材内容纳入画家审美视野,拓展了绘画的审美层面。宋代风俗画经常以场景化的图像表现出古典化的意境,而典雅平淡、悠游自在则是其艺术思想和风格特征的重要显现;而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风俗画中表现人物却又不在于刻意或简单的绘写人物,这些形象是儒家观风识俗的自觉意识在绘画上的展现,其中更多的是文人士大夫投以对市井、农家的热情与关切。
风俗画给人以朴素、真切和直观的感觉,取法风俗本然,而借助绘画语言创造应然——即绘画者理想中的风俗状态呈现在图像里。宋代文化有精致的一面,而风俗画作为宋画中重要的绘画样式,在这一时期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而只有将其与当时的诗、词、文互补互释,方可品读出潜含在风俗画的诗意、理想,涵咏创作主体的文化情怀与社会关照,从而更为立体地认知这种自成一格、相对独立圆融的绘画类型。
一、宋代风俗画的文士情
在风俗记忆上,《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感慨:节物风流,人情和美,生逢其时,感从中来。文人士大夫沉浸于浪漫的太平盛世,文化滋养下,烂赏叠游,怎能不情随景生,一番感慨?这种对于生命的思考与关切,正是风俗画中取材与立意的心理基础,也是创作的内在动力,尽管它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内蕴并非简单概括,但宋代风俗画的确具有一定的文气特征,又具有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的内涵,对后世风俗画的审美倾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武林旧事》的作者周密,针对朝代盛衰的对比,谈及先朝旧事,恍如梦呓,他将文士淡淡的萧索心境溢于笔端。同时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