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读懂蒙田随笔集中的这4句话,一生活得

发布时间:2024/8/4 11:30:54   点击数:
刘军连挂号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被称为世界三大随笔之首的《蒙田随笔集》,是融合知识与经验的“生活哲学”。

这本书深度探索了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阐述了人的价值与自由,表达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

季羡林说:“从这本书深刻的思想内容来看,蒙田不仅是一位散文家,更是位哲学家。”

手握此书,慢慢品读书中最富哲理的四句话,领悟生活的趣味与智慧。

1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岁月长短,而在于如何度过”。

高尔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生命的意义,往往深刻而久远。

当你虚度时光蹉跎岁月时,生命是寡淡无味的,生活里也没有任何绚烂的色彩;

当你努力拼搏为理想而战斗时,生命就演变成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为什么会有此不同呢?这也许是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能量场。

如果不懂得运用这个宝藏能源,就是在浪费这天赐的恩典。

其实浪费生命,也就是在辜负自己的人生,你的理想、愿望、期盼也都随之消逝,人生如枯枝败叶般潦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生活中,有的人虽然生命短暂,却活得轰轰烈烈,他们救死扶伤,不畏艰险,被人们永远铭记于心。

有的人,虽然活到耄耋之年,却无人问津,他们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被世人唾弃和遗忘。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而是在于是否对己负责和对他人友爱。

在有限的生命维度里,我们应该保有乐观进取的心态,不断提升和拓展自己。

在这世上,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就是与人相助,互相携手,共度漫长岁月与风雨人生。

把握自己的命运,牢记自我的使命,行于岁月,乐在其中,如此,才算是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2

“虽可以用别人的知识使自己长知识,但是要聪明那只有靠自己”。

这句话用来提醒自己,可谓是醍醐灌顶。

知识是一门学问,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智慧,但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慧,只能靠自我心灵的沉思与领悟。

如果你的心灵健康敏锐,那么领悟力就会快速和高效,不仅能洞察智慧的本质,还能学以致用,强大自我。

如果你心胸狭窄,攫取知识只为一己私欲,那么,纵然学得一身本领,也无法成就自己。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便是典型的例子。

郭靖虽然天资不高,但他勤奋好学又心怀仁义,最终习得高强武艺,成为一代豪侠。

而杨康天生贪婪冷漠,为了拜师学艺,滥杀无辜,最终只能落得中毒而亡,身败名裂的下场。

蒙田说:“如果我们的心灵不走向健康,判断力不改进,学到的知识也根本就用不上”。

没有充实的心灵,只有尖锐和神气,不仅不会使自己成长,反而还会阻碍自我的发展。

生活中,有些人刚学到一点知识,就开始挑剔别人,甚至打压指责他人。

殊不知,浅薄的见识,是一个人最大的障碍。

所有的知识,从来都不是外在的喷洒,而是内在的蓄养。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是大智若愚谦逊低调,他们懂得知识无边学海无涯,一时的成就,不足以成为骄傲的资本。

只有端正自己的立场和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成就自己,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3

“人类的一切智慧与推理归根结底,就是要我们学习不怕死亡”。

人生真正的智慧,就是把死亡看作是一个结果,不需要过多地担心和忧虑,才会有一份坦然在心。

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悲痛,但他却在自己艰难的生活里,始终对生命以赞颂。

史铁生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天资聪慧的他,13岁就考取了清华大学附中。

然而就在他21岁正值青春年华时,命运的无情夺走了他的双腿,从此他一生与轮椅相伴。

不仅如此,后来的他还身患尿毒症,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针刺将他的血管变成了蚯蚓状,死亡随时向他袭来。

然而史铁生并没有感到畏惧,他用笔来超越生命的困境,写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史铁生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和健全思想的人,所表达出来的明朗与欢乐。他的文字充满着生命的况味,这是对死亡的深刻思考与坦然,和对生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

也正如史铁生所说:“死亡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情,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对待生死,我选择用乐观的态度。”

懂得珍惜生命的过程,不断拓展自己的心胸和视野,这才是一个人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其实,死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未知数。

与其整日为它担惊受怕忧愁彷徨,倒不如保留一颗平常心,接纳命运的无常。

在逆境中,与其执拗与强求,不如顺其自然接纳因果;在顺境中,努力过好当下,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蒙田说:“谁学习了死亡,谁就学会了不被奴役”。

学习死亡的学问,不仅使我们能超越任何束缚与强制,还让我们更明白活着的意义。

而一个人若不惧怕死亡,向死而生,他才能活出生命的韵味与豁达。

4

“承认自己无知,是说明自己最具判断力的最磊落、最可靠的明证之一”。

有时候,人的很多烦恼和负担,往往有源于想急于证明自己。

在生活中,刻意炫耀自己的生活品质,对他人的衣着指指点点;

在工作中,总爱强调自己的业绩与能力,对同事的付出视而不见。

然而,过多地比较与逞强,只会让自己逐渐脱离群体,不被人待见。

《红楼梦》中的妙玉,就是因为卖弄而招人嫌弃。

一日,妙玉给贾母上茶后,便拉上黛玉和宝钗到自己房里喝体己茶,爱热闹的宝玉也跟了过来。

妙玉先展示自己茶具的不俗,被宝玉质疑,仍然大言不惭地说道:“不是我狂,你那里未必有我这样的俗器。”

黛玉随口问了句,这茶水是不是旧年的雨水,妙玉便嘲笑黛玉是个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随后便神气地说道,这是她五年前收集的梅花上的雪,并称旧年的雨水可没有这样清醇的味道。

妙玉这么做,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雅,然而她这样的行为,却让李纨这样的寡妇都觉得讨厌,黛玉更是受不了她的卖弄,略坐一会就走了。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曾说:“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不幸都来自无知。”

人,越是受到认知的局限,就越是只能看到自己,成为无知的井底之蛙。

其实,不管是我们站在自己角度评价他人,或是站在现在指点过去,都是不公平的判断。

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不会信口开河,不着边际地吹嘘自己,反而是敬畏知识,尊重他人,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

生活广阔无边,人生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活法,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也就代表着自我的觉醒。

承认自己的渺小,才能看到世界的伟大;能欣赏他人的智慧,才能知晓宇宙的广博。

我们终其一生要学习的,就是要见天地,见众生,从而才能见自己。

知乎上有读者说:“没有读过《蒙田随笔集》,将会是一生的遗憾。”

《蒙田随笔集》之所以能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学散文三大经典,是因为它的哲理性语言,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感悟。

焦虑的人,能从中得到平和的慰藉;迷茫的人,凭此参透生活的哲理。

读懂《蒙田随笔集》4句话,不惧于生死,不困于浮华,不拗于因果。

在蒙田思想的熏陶下,重视智慧,提升心态,收获一个洒脱自在的灵魂。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70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