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家训家规孙氏家训家规及渊源

发布时间:2018/11/18 21:02:44   点击数:

孙姓简介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3位;截至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行第12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

孙氏家族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文化灿烂、名人名家辈出。如春秋战国兵家圣祖孙武、孙膑,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春秋战国时期伯乐孙阳,汉末东洲大儒孙炎,东吴大帝孙权,明朝重臣孙承宗,唐初状元孙伏伽,京师大学堂创办者孙家鼐,清初大儒孙奇逢等都是孙氏家族的楷模。其成功的背后,无不彰显其家规、家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孙氏家族目前人口已近三千万,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秉承先人教诲,以耕读为业、勤俭为本,忠孝立人、仁义立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明门望族。孙氏系出多个源头、居住地不一,但是共有的“孙”姓将我们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孙氏族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得到社会的认可。

孙姓来源

1、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2、源于姬姓。公元前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

3、源于妫姓。公元前年,周灭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国。

4、源于芈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5、源于荀姓。汉朝时,因汉皇室成员刘询当了皇帝,即汉宣帝,为了要避“询”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并将战国时代的荀卿都改为孙卿。由是荀姓也成为汉朝“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

6、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夏侯婴,与刘邦是少时朋友,夏侯婴做过“滕令奉车”官职。

孙氏宗祠通用联

三言通用联

兵家祖;循吏宗。

上联典指春秋齐国孙武。下联典指春秋楚国孙叔敖。

四言通用联

闭门联榻;漱石枕流。

上联典自清朝时期的孙錤不事举业,与其弟构古棠书屋,闭门联榻,谈古论今。下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楚隐居,谓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厉其齿。

名高吴镜;威振齐邦。

上联典自春秋末期的孙武,用于吴。下联典自战国时期的孙膑用于齐。

江东立国;冀北空群。

上联典自东汉朝时期的孙权继承兄业,称帝于武昌,国号吴。下联典自春秋秦人孙阳,即伯乐,善相马,唐朝时期的韩愈文有“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映雪世泽;兵书家声。

上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康映雪夜读。下联典自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著《孙子兵法》。

读书雪夜;作赋天台。

上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康映雪夜读。下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绰作《天台山赋》,有“掷地作金石声”之谓。

望出太原;芳传虞坂。

全联典自春秋时期的孙阳,即伯乐。孙阳过虞坂,有骐骥伏盐车下,见阳而长鸣。阳下车泣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闻于天。

鼓琴长啸;讲学却征。

上联典出晋朝时期的孙登,传能长啸作凤凰声。下联典自明朝时期的孙奇逢,避乱入山,前后十一次拒征聘。

蜀宫才捷;吴岭仙成。

上联典自三国蜀主刘备之孙夫人才捷刚猛。下联典自五代时期的孙奚之女寒华,修行成仙而去。

倾资赏士;负土培城。

上联典自宋孙益,性忠勇,倾资赏士,能得人死力。下联典自后魏时期的孙道温携妻赵氏共城中妇女负土培城,以御敌犯。

兵家之祖;循吏之宗。

上联典出春秋末兵家孙武。下联典出春秋时楚国期思人孙叔敖,官令尹,邲之战中,辅佐楚庄王指挥楚军,大败晋兵。曾兴修水利工程;为相三个月,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史记-循吏列传》把他列为第一位。“循使”,谓遵礼守法的官吏。

六言通用联

三孙威振华夏;两赋名留神州。

上联典指三国东吴孙坚及孙策、孙权三父子。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著名女文学家孙琼,有《悼恨赋》、《箜篌赋》。

七言通用联

字词曲雅饶西汉;贤士高风冠北周。

上联典出宋朝时期的翰林学士孙洙,文词典丽,有西汉风。下联典出明朝贤士孙贾。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全联典用孙中山自题联。

兵法卓绝传后世;药方回春救苍生。

上联典指《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下联典出隋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后人尊为“药王”。

逸仙壮举搏辛亥;武略运筹定东吴。

上联典指孙中山。下联典指孙坚、孙策、孙权三父子。

源远流长乐安郡;根深实茂富春堂。

上联典出孙氏郡望乐安郡。下联典出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富春人孙坚及其子孙策、孙权。

文章书有天台赋,韬略长传武子书。

上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绰作《天台山赋》,有“掷地作金石声”之谓。下联典出春秋末兵家孙武。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勾深索微,振纷埋废;破疑儆怒,节忧平矜。

全联典用孙中山自题联。

寒国春回,谁复读书映雪;舞雩日暖,何妨归咏吟风。

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孙康秩事。联指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而无油点灯,常在冬季里映雪读书,后官至御史大夫。

正色持衡,良史传名于晋室;奇才搜藻,金声播誉于天台。

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孙盛。博学善言名理,勤奋读书,手不释卷。“持衡”,谓用秤称物,比喻评价人公平而不偏倚。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孙绰。

十三篇用兵如神,有文经必有武备;千金方活人无算,能治国亦能齐家。

此联采用安徽省芜湖县白马山孙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春秋末期的兵家孙武。下联典出唐朝医学家孙思邈,京兆华原人。

法效鬼谷,赋著天台,乃武乃文,垂芳徽于不朽;源溯赣江,派分湘水,在兹在彼,将怵惕以同深。

此联采用湖南省单家井孙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孙膑、孙绰;下联典出本支孙氏的来源和迁徙。“怵惕”,谓警戒、恐惧。

本富春以溯源,邦之彦、国之佐、学之贤,称名自昔,愿子孙共励箕裘远绍;由青山而分派,秀者士、朴者农、显者宦,聚族于斯,在祖宗咸欣享祀无疆。

此联采用江西省万载县田心孙氏宗祠联。

《孙氏家训》版本一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及子孙,悉本义芳。

仰绎斯旨,更加推详;曰诸裔孙,听我驯章。

读书为重,次则家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渊,六行皆葴。

礼义廉耻,四维毕章;处于家也,可碑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饴羞宋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同类相戕;不念同忾,偏论异乡。

手足干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劂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孙氏家训》版本二

尊祖敬宗

尊祖懿親,常怀思源感恩之念;

祭祀祖先,务达追远虔诚之意。

孝敬长辈

孝敬父母,岂止吃喝穿戴之要;

赡养老人,理应顺心常伴周到。

读书立志

读书务精,认真仔细不厌不倦;

立志要远,努力践行勇攀勇登。

勤俭持家

勤劳节俭,虽甚富足亦当牢记;

奢侈浪费,纵有金山万不可取。

和族睦邻

和谐家庭,乃创业兴业之基石;

敦睦族邻,当涉世处世之基本。

谨慎择偶

不恋门赫,钱财权势奢靡之户;

但求志同,品质素养文明之家。

教子有方

传子以德,厚德载物终归兴旺;

遗子以财,巨财安逸必致衰微。

敬业多能

敬业尽职,乃从业之根本所系;

一专多能,诚立身之要义所在。

助人为善

莫言恶小,纵容式微始酿大祸;

勿道善微,积聚滴点终成鸿德。

忠诚爱国

诚实守信,为生命之至上品质;

爱国亲乡,乃人生之至尊品德。

《孙公?百忍歌》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气量,

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

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

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

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

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

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

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

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

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

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

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

他的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

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

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

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

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

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

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来之时最要忍,

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

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

一忍万祸皆灰烬。

富春孙氏家乘卷一

建祠宇举祭祀

修谱牒誌坟墓

敦伦理明纲常

敬长上教子孙

稽阴德恤孤寡

先忍耐解讐讼

务生理禁赌博

防异端节酒色

富春堂大山孙氏家规

乡约当遵祠墓当展

族类当辨名分当正

宗族当睦谱牒当重

闺门当肃业养当豫

姻里当厚职业当勤

赋役当供争讼当正

节俭当崇守望当严

邪巫当禁四礼当行

家风

日勤日俭惟耕惟读

山东烟台牟平孔家滩孙氏六十字格言

忍耐宽容本勤俭立叶根

忠孝力争全福禄万年深

恭宽信敏惠廉洁谦让温

睿智聰俊遠仁义胜贵金

品节宜详明德性须坚贞

事理皆通达和平常存心

余姚开元孙氏家训

姚江万石宗祖训

夫齐家睦族⑴之道,恩义孝悌而已矣。

为尊长者诚以恩义涵育⑵乎,卑幼节义防制⑶乎,家众则抚下之嘉猷⑷,宽而严矣。

为子弟者,惟孝以亲其亲,悌以长其长,而事上之天伦,正而厚矣。

如是家风,有不雍睦⑸而族,不致昌盛者乎?

然而族中家室,恒有纷竞⑹不协,伦纪⑺不修,大率⑻由于财物不公以致乖戾⑼;或奸伪好尚,以相凌忽⑽;或因小庇不足,以伤大义;或骨肉较能否,而不能相下者,此皆由于孝悌恩义之道不明,而未知祖父一本故也。

苟以范文正公曰:“举族皆祖宗子孙,皆当亲爱之也;百代皆由于一祖尊长,皆当敬事之也。”

故愿吾万石宗后裔,各敦友让,各徇本分,各训家众,有聪明而多才者教以科业,愚鲁而贫乏者示其生理⑾,顽恶者绳之以法度。

毋以恶吞善,毋以强凌弱,毋以卑踰⑿尊,毋以疏踰戚,毋以女专男。不逆、不欺、不妒、不阿⒀、不淫、不僣⒁,夫是则尊卑内外,咸归和好,有古昔至治之风矣。

苟谓无祖也,无族也,无父母也,子孙如无有者也。

谱亦何用也哉,幸我门食禄万石宗兄侍郎作谱,予亦有万世不得已之心,制此训辞于谱,以示后人,愿后为宗子而有敬祖之懋德⒂者,懂藏牒谱,不许旁支滥收。

如不遵祖规,作不孝论,通族;罚出银两,以作公用。

故于会族之时,常以此旨申戒子孙,宜立宗约,以范围其族,幸致俗尚风,习贤孝,则积善必有余庆,且闻远祖孙锺,积修阴隲⒃,以致五代为帝,岂知他日万石之隆不有常乎?谨记。

端平三年作,宋淳祐十二年正月,赐进士出身知昆山县大理寺少卿九世孙秉中撰并书。

注:

(1)睦族:和睦亲族。

(2)涵育:涵养化育。

(3)防制:防备和控制。

(4)嘉猷:嘉,善;猷,道、法则。治国、治家的良好规划。

(5)雍睦:团结,和谐。

(6)纷竞:纷起竞进。

(7)伦纪:伦常纲纪或辈份次序条理。

(8)大率:副词。大概、大致、大体、大略。

(9)乖戾:性情急躁、不合情理。

(10)相凌:相互侵扰。

(11)生理:这里作生计解释。

(12)踰:这里作越过解释。封建强调尊卑有序。

(13)不阿:不曲从,不逢迎。

(14)不僣(tiè):不奸诈狡猾。

(15)懋德:“懋”古同“茂”。盛大美好的德行。

(16)阴隲:隲(zhì)古同“骘”。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所做符合天理、有德于人的事。

孙氏家训(一)

登仕籍⑴者,食朝廷之禄,宜尽其忠。兆民⑵即我子孙,宜尽力以教养之。凌虐百姓,便是苟政。虽为官长,便非正人,并有犯赃以自累者,遇国家有事,避难偷生,更属不肖。至于庶民之家,每岁于二三月内,早完国课⑶,是急公也,即是忠也。若迟延以致差累,不惟多费,且为顽户⑷,断不可也,其勉力从之。

父母为生身之本,不孝其亲,天理不容。不惟口体之养,要以顺为主。顺则菽水承欢⑸,父母之心乐焉。若硬言怒色,加于父母之前,虽鱼肉日供,亲心何安?至于父母到六十以上,筋力就衰,衣食不比少壮,为子女媳妇者,均宜体察,以奉事其晨昏。虽贫贱家,宁可自身冻馁,不可令父母饥寒。如是行去即是孝也,天必佑之。彼殷实家不待言矣。近来风气渐薄,往往有因父母之老迈而薄待之,不顾其苦者,天将降之以祸。为子女媳妇者,其均勉之,毋怠忽。

同胞兄弟本一气也,往往富贵贫贱有不齐。假如兄富贵,宜顾其弟;弟富贵,宜顾其兄;若兄弟不相顾,是不近人情,刻薄甚矣。甚有兄弟争斗,同室操戈,其家虽富贵,不久即败,理固然也,其均知之。

士⑹农工商四项,是为人之正路,不必拘定,随其质而就之。惟不出四项,虽有显晦之分,贫富之异,无损也,可对祖宗而无愧矣。且古今以来,能成家立业者,总不外此四项人也。

士为四民之首,孝悌忠信廉耻义,为众人观瞻之式。士行不端,则人皆藉口,风俗从此变矣。故士善则人皆熏其风,而俗渐良;士劣则人皆效其尤,而俗渐漓。乃风俗之原也,为士者可不慎乎?

注:

⑴仕籍: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此指入仕做官。

⑵兆民:天下百姓。

⑶国课:国家税赋。

⑷顽户:愚妄的户主。

⑸菽水承欢:菽水即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承欢指侍奉父母,使父母欢乐。

⑹士:这里指读书人。

孙氏家训(二)

戒游旷。子孙断不可无职业,士农工商各尽其职,以为仰事父母,俯畜妻子,并一切衣食之计,则家自成矣。若任其游荡,袖手好闲,虽富家子弟,官宦后裔,饥寒在即矣,可惧哉。

子孙必须读书,富贵家不待言矣。即贫贱家小儿,到六七岁务宜上学堂习字、对课,至九岁须知便,晓得古人廉介节义,聪明佳者从此图上进,乃是上品,不佳者亦多识字矣。若不开学读书,日后家信不知,账目不晓,悔之已晚。为父兄者宜勉力从师,为子弟者宜尽心习学,此大有益之事也。

子弟虽聪明有才学,切不可作幕宾⑺,又不可做讼师⑻,吃衙门饭。以此两途发财者,必有阴过⑼。余历观多人,发财不久,子孙立即败坏,弊不胜言,言之伤心也。至于子孙虽贫乏,断不可为差役。百工技艺,肩挑贸易,乃是正道。凡吾族人切宜戒之。

祭祀以诚敬为主,不惟其物。物以洁为主,不洁者,物虽丰,鬼神不享。近世陋习,备物以奉祖先,往往先敬神明,后祭祖宗,祖宗食神明馂馀也,不敬甚矣,祖宗其享之乎?殊不知本为祖宗而设物,因物之便而敬神,神明有知亦必叱其祀之不敬,而未必降之以福也,何苦为此无益之事举哉,宜急改之。至于祭祀之物,庶民之家,四荤四素可矣,亦不必拘于过丰,惟以敬为贵耳。先祭神后祭祖,大不敬也,断不可耳。

男婚女嫁乃终身最大之事,须慎以成之。女择其淑,婿择其良,不可轻以错就,以致后悔。第一门户相对,攀高亲者悮恐有往来费用,以富傲贫之弊也。更有不加细察,或与优隶⑽等联姻,即是下流,当自省之。

肩挑贸易,彼要膳父母,养妻子,勿占便宜,使他能获利,即是善事。盖我能吃亏,彼方获利;我便宜,彼吃苦矣。冥冥之中,自有鉴察,人不觉耳,须勉强以行之。

注:

⑺幕宾:衙门中的办事人员,官员手下的谋士和食客。

⑻讼师:帮人办理诉讼事务的人。

⑼阴过:谓私下做的坏事,不为人知的罪过。

⑽优隶:倡优和仆役。倡优即娼妓和优伶,倡指乐人,优指伎人。旧时指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仆役即仆人和奴役。

孙氏家训(三)

万恶以淫为首,乱伦⑾之家,天道必灭,不待言矣。即花街柳巷⑿,亦是败家之地,财耗受苦,自取咎戾⒀。至于守节孀妇,闺门处女,污其声名,阴骘大伤,或身受其苦,或报在妻女,此一定之理也,可不惧哉。况祖宗荫祐子孙,而子孙之血脉寄于他姓,则地理亦暗地夺去矣,尤可寒心,所当自惕。

家宜俭,量入为出,则财用自裕。凡事宜安分,即冠婚丧祭,虽系大事,亦不可效奢华。盖富贵家自有馀赀。若得中人之产,而妄效奢靡⒁,贫穷之根也,戒之慎之。

殷实者多行善事,如老、幼、残、疾、鳏、寡、孤、独,尤宜怜惜。其赤贫无倚,衣食不周,丧葬无告,能解其囊橐⒂以济之,此最善之事也。更能创建义学,使贫乏者无束修之虑,不特成名者感情,即多识几字亦受益不浅。彼殷实者,果能真心办事,不沽名,不钓誉,是积善之家也。《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子孙岂不昌乎!

朋友为五伦之一,不可轻合,既合友之矣,不可轻视。假如朋友有得意事,不可生妒忌心;有失意事,须竭力以救济之。或幸得富贵,断不可忘贫贱之交。世风不古,多年交好之人,一旦失意,竟置之度外,全不相关,此断情绝义人也,戒之。

不可起人之衅。起衅则或争斗不已,有身家之患。或奸讼不已,有破产之忧,祸莫大焉。又不可用暗箭伤人,人还不晓,反要去近他,此等罪恶甚于强暴,折子害孙者此类是也,宜切戒之。

赌者败家之券。子孙好赌,未有不荡产,以破祖宗千辛万苦之基业者也。祖宗基业荡尽,而妻孥贫困不堪,后虽悔之,不可挽矣。为父兄者,切宜禁绝;为子孙者,尤宜速改。

幸而处富,断不可骄,骄则轻。施予贫人断不可吝,吝则过于惜财,一切义举、济急之事,皆不肯为。须知天地之财,聚散无常。虽不可浪费,而不为义举,不肯济急,岂善于处富哉!子孙贤,自能生财;子孙不肖,荡费不过数年间耳,处富者知之。

兄弟分爨⒃之后,或父在,或母在,或父母俱在,即贫贱家必竭力尽心,使爹娘保暖,次及妻孥。若有产分承者,虽则轮膳,必须令父母有祭产,收花息以养其垂暮之情。断不可兄窃之,弟攘之,女与媳强索之,使爹娘有左掣右肘之苦。能顺父母者,其后必昌。

注:

⑾乱伦:违反伦常、辈份次序的行为。语出《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指不相称的婚姻。或指在法律或风俗习惯不允许的情况下,近亲属之间发生性行为。

⑿花街柳巷:指妓院聚集的地方。

⒀自取咎戾:自招罪过。

⒁奢靡:指生活奢侈,挥霍无度。

⒂囊橐:借指粮仓钱袋。

⒃分爨:爨(cuàn)即灶,大家庭分若干小家庭,分家度日。

往期内容

??赵氏家训家规及渊源

??杨氏家训家规及渊源

??李氏家训家规及渊源

??郑氏家训家规及渊源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圣贤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传统文化育天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孝道,

广结天下善缘,助力全球华人!

◎上善若水,与爱同在◎

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发心弘扬传统文化

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

故取名曰"传统文化育天下"

◎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传统文化育天下"此名学习到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等幸福指数,平台所有一切内容皆由爱神新月老师编辑整理,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习共进步吧!

[向左滑动等惊喜]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

当你的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来了

欢迎您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73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