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4 19:23:07 点击数: 次
亲爱的公子源:今天是教师节(发布的时候就不一定了),也正好赶上苏东坡的第二篇。所以今天为娘打算谈点严肃的话题,本来从写第一篇鉴赏开始,为娘都在默默致敬一个人。一个给为娘的思想带来分水岭的大师。这个人是木斋先生(你师爷)。如果让为娘给你师爷写一句slogan,其实挺难的,十年前我写课堂作业的时候,称他为:“颠覆的化身”,很多业内学者都叫他学术届“福尔摩斯”,评价他开创了“破译学”,还有一些保守阵营的学者称他“学术异端”,一些教材拥护派的学生,说能他引起“集体不适感”。以上,都属实。可是对我来说,以上判断不太能构成现实的意义。所以,在没甲方下单的情况下,我依然琢磨了很久,这个slogan该怎么写?后来,我看了一个叫《午夜巴黎》的电影,突然有了灵感,木斋教授的意义,起码对我这个学生的意义是:“身边的黄金时代”一个还没经过时间的沉淀洗礼和接受,流光溢彩和缺陷讨伐并存的时代现象。电影的大概情节是:美国文青盖尔?彭德因缘际会,一头撞进他心目中巴黎的黄金时代——那是艾略特、毕加索、达利以及布努埃尔们在塞纳河畔漫步、抽烟、争论艺术观点并且创制各自美学样态的时代。此后,盖尔每到午夜,便搭乘老爷车去往20年代,流连于沙龙、舞会、咖啡馆和酒吧,与菲茨杰拉德把臂同游,跟海明威喝酒谈天,向达利倾吐心事,甚至,得到毕加索某任情妇的青睐,这是身为文青所能做的最美的梦——与整整一个时代约会。盖尔追缅巴黎的20年代,身逢的阿德里亚娜(和盖尔约会的毕加索情妇)却认为才是黄金时代。而年的高更与埃德加却说,这个时代太缺乏想象力,文艺复兴时期才是最好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在怀旧,实实在在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充满缺陷。看完电影之后,我就在想,什么是我的黄金时代呢?北宋吗?盛唐吗?三国吗?就像豆瓣一个影评人说的:“过去果然那么好?那不过因为你无从聚焦它的贫乏、空洞、灰暗和平凡。”“电影无疑找到一个绝佳切入点:满足一个文艺青年的幻想,把他送回他所推崇的那个天才纵横、流光溢彩的时代,然后试问去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过去的时代里,找一个爱豆,就像欧阳修追慕韩愈,苏轼追慕陶渊明,孔子追慕周公。木斋先生更有意思,私下里,他研究苏轼的时候,觉得自己前世是苏轼,研究曹植的时候觉得前世是曹植,现在研究脂砚斋了,觉得前世是脂砚斋。这种前世等身的感觉,才让他如此沉迷吧!这十年看他写的书,他研究的每一个诗人、每一个文学现象、每一个学术疑案,好像都是在建构他自己生命流域。从他身上我得到了一种启示,追慕黄金时代的最好方式,就是活出自己的黄金时代。曹操打破两汉经学禁锢,开启人性觉醒的魄力,照耀在他的身上,就是在自己的领域筚路蓝缕孤鸣先发的坚韧。但是容易被刻画成奸雄……曹植放弃政治功业,追随爱情皈依的惊世骇俗,照耀在他身上,就是主动脱离主流学者圈层,追随内心使命感驱动的深情。但是容易被道统家们扔鸡蛋……苏轼蔑视富贵,任天而动,将仕宦人生和宇宙自然审美化的人格本质,照耀在他的身上,就是每日以读书创作为人间至乐,把吐纳献美之繁忙当成生命的存在感。但是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经常引火烧身……21世纪已经开始快20年了,可是他活的还像一个民国先生,更像个80年代的诗人、作家、摇滚青年,但是他又不是老古董,第一批dos系统用户、第一批文学博客博主,第一批
治疗白癜风方法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85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