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李辉论新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再定位

发布时间:2019/10/18 1:27:15   点击数:
(李辉:中山大学教授)“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P10历史方位来源于对历史进程的判断。判断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群众。从历史进程而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现代化史构成了理解新时代的三个基本向度。这三个向度不是孤立地单线运行,而是交织且相互支撑着。新时代内含着新语意,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再定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语意

新时代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时代。新时代内含的语意十分丰富。其中,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的政治话语对政治的理解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政治家有不同的界定。马克思将政治理解为上层建筑,奠定了政治在社会有机体中的话语定位;孙中山将政治界定为理众人之事,明确了政治的管理功能;江泽民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最大的政治,明确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的核心任务。在阶级社会,政治话语是主导性话语,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思想的体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明确了一个基本共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P59,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P20,同时,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成为新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话语。(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的价值话语“为了谁”是马克思主义立论的价值取向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颠覆了英雄史观的思维定式。为了人民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的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人民成为治国理政的最强音。首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被纳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迎来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历史逻辑得出来的结论,也是共产党人一直坚守的价值初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变的历史前提下,经济建设依然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成就基础上,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价值取向日益明确。“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都是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目标、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致的。(三)坚持发展的整体性是新时代的实践话语改革开放初期,针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邓小平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针对怎么发展这个迫切的现实难题,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和建设经济特区等方略。(







































斑蝥酊斑秃
白癜风复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852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