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木心回到内心,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

发布时间:2020/9/3 15:56:20   点击数: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9.html

木心(年2月14日—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著有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等;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画集《木心画集》等;口述作品《文学回忆录》等。音乐喜欢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

魏韶华

晚祷

文:木心

图:泽维尔·马丁内斯

(一)人生需要引领

与孩子是不能谈童年的,与耆老可以谈暮年,而与少壮者是否更值得谈谈青春的宝贵,身在福中不知福则未足以论福,身在青春中,知青春之所以为青春,那么活力与光辉自会陡增一倍,当然更不致自误或被误导。

又要“言必称希腊”了,古代的雅典有一则不成文的共识:凡少年,都得有一位青年或中年作为他的朋友(好友、密友),这样,少年的成长就有了扶持(有所遵循),这样不但美好幸乐,而且切实易行。

试想老年人与少年人,由于岁数相差太多,天然的代沟无法逾越,忠厚敬老,慈祥携幼,那是义务的德行而非审美的情操。十五岁者与二十五岁者,还是有兄弟姐妹感,即使是三十五岁,在十五岁的人看来,仍有大哥大姐感。所以容易接近,对事物的兴趣能同趋向,作交流。

确有慧心的人,到了二十五、三十五岁时,回顾已逝的青春,必有所悔,必有所悟,因而很愿意对比他(她)小十岁、二十岁的朋友倾谈衷款,能指点别人,是快慰的,如果聆者顺从、感恩,那就愈加使大哥大姐为你尽心竭力。所以年轻者不必对年长者畏惧,尽可以开诚坦怀,企求年长者的提助。

罗马尼亚有一位女歌唱家,当她的歌声臻于全盛期时,某夜,她连连谢幕后回到化妆室,一黑衣蒙面的妇人坐在那里等她,呀,原来是她最最崇拜的意大利花腔女高音帕蒂,她慌忙跪下:

“大师,感谢您的光临!”

帕蒂说:“我因为唱过了头,坏了名声,你可要懂得适可而止!”

不久,她果然举行了告别式的最后一场演唱,从此退隐了、完美了。

(二)回到内心的“宁静海”

生命是一个骚乱的实体,越臻高级的生命越骚乱,因为其能量强旺,质素繁富,运转剧烈。

所以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不是十九世纪一代的精神表征,而是每个时代的每一代少年必经的人生阶段。少年而没有烦恼,成长起来不是圣人倒是庸人。但少年而无能对付料理其烦恼,就会断送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烦恼里。删除了胡闹、任性、喧嚣……青春就不是青春了。

托尔斯泰曾为青春作如是辩护,他自己却深知青春不可一味胡闹任性喧嚣,否则也没有他这部丰髯,这许多杰作了。直白些点明主题的是哥德的那句口号“回到内心”,这是他自我教育的良方,每当他深陷于爱与欲的人事牵绊之中,就听到一个声音,召唤他回到内心,也许他迟疑过,推宕过,然则每次总是应命归返,用他自己的说法是:为所爱的人做了一尊雕像,于是告别。

托尔斯泰,哥德,是大人物,大人物都有戆憨的一面,那么优雅伶俐的当然是芸芸众生,仓皇四出求爱乞怜、胡闹、任性、喧嚣……卒至切齿哀号恸哭了。

“死”,不是退路,“死”是不归路,不归,就不是路,人的退路是“回到内心”。受苦者回到内心之后,“苦”会徐徐显出意义来,甚至忽然闪出光亮来,所以幸福者也只有回到内心,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

这个“内心”,便是“宁静海”,人工的宁静海,谁都可以得而恣意徜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却是万顷碧波,一片汪洋。唯有这海是你所独占的,别人,即使他是你最宠幸的人,也只能算作海滨的游客。

(来自木心《素履之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精彩回眸:

弗洛姆:爱情的四个要素

罗素:与其寻觅快乐之道,不如每天步行6英里

林语堂:人生路上要有一两个后台朋友

尼采:为什么人喜欢随大流,而不愿意做自己

史铁生:人生最重要的也就这三件事

毛姆: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苏格拉底等:20位哲学大师的人生点拨,令人豁然开朗

贾平凹: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

杨绛:阅读是“隐身”的串门儿

罗素:很少有人看到通向幸福的道路

村上春树:美好人生不过是“恰到好处”

朱棣文: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深情

加缪:活着并努力做自己热爱的事

尼采:人生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

北野武: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要去过滚烫的人生

木心:所谓智者,就是看清世界的荒谬而依然爱它

丰子恺:人生的至高境界不过是活得像个孩子

王鼎钧:真正的衰老不是白发,而是停止学习

纪念杨绛:百岁智者的10个生命感悟

尼采:爱是什么?爱是两个人的彼此照亮

朱德庸:长期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

渡边淳一:男女关系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领悟

尼采:所谓厌倦,不过是你停止了成长

萨特去世40周年

你是谁,用不着别人贴标签

蒋勋:疫情是每个人的功课,美丽人生不过是云淡风轻

梵高:人生是一趟旅程,需要心灵火焰的照耀

德波顿:人生苦短,半数人却为新闻走火入魔

叔本华: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枯燥乏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954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