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价格 >> 论语中的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
慈怀观
慈怀读书会推出全新栏目“慈怀观”:外观世音,内观自在。解世间迷局,洞世事学问,察人性之美,明人情道理。让我们不仅仅是观世界,更是观内心,用心灵去洞察,用心灵去过更好的生活,达到通透明了的人生境界。
本栏目周六周日更新,大家有任何的建议,皆可留言提出。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高梦朗诵
《论语·季氏》有言,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段话,是孔子对人生三阶段的总结。
三个阶段,涵盖了君子的三种修行,也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他说的“戒”,不是完全断绝,而是学会控制。当你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能学会很好地控制,你才能掌握你的人生。
少时戒色,立志看远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欲望,男欢女爱只是诸多外界诱惑的一部分,代表的是自身的欲望。
因为年轻时,血气未定,面对大千世界各种新鲜事物,最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例如曾经看到一段直戳当代年轻人痛点的话:如今大部分年轻人,花着信用卡,用着花呗,熬夜玩游戏,享受着眼前的快乐。
只顾贪图眼前的享乐,只沉迷于目光短浅的快乐,而看不清日后更加美好的风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抵制诱惑,孔子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远大的志向。
所以少年时光,不应该沉溺在物质享受里,一定要立志看远!
因为少年是人生的起点,当你志当存高远,你会发现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会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去完成,根本无瑕将精力浪费在电子游戏或是无效的社交当中。
少年立志,是给人生奠定好基础的关键。
司马光在劝勉教育子孙的时候提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当你习惯于安逸享乐,便再难摆脱。
少时学会控制,目的是养成一种节制的生活态度。
颜回之所以能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和他少时便会控制人生密不可分。
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论语》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虽然简居陋巷,过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生活,但他丝毫没有感到忧愁与困苦,以尧舜为志,终身跟随孔子,为理想而奔波,并且让他不改其乐,活得更加快乐、充实。
少年时期,要学会控制欲望,抵制诱惑。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论语智慧解读
中年戒斗,万事看宽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人至壮年,经过前期的奋斗,在家庭、事业上也都有了收获。
但人都想着更上一层楼,会因为金钱、地位、权力等等,很容易产生没有原则的争斗。
孔子说,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年人,要戒斗。
戒斗,并不是意味着停止争取,反而相反,更应该积极向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当你做好了本职工作,以广阔的胸怀去争取,而不是同他人争斗,你想要的都会来。
在张之洞的遗嘱中,有这样一段“三不争的言论”:
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
中年张之洞也正是凭借着这三不争聚敛人才,专心做事,最终成为了中兴名臣,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林肯就曾经说过:“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辩中耗费时间。”争辩的结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其后果是让人难以承担得起的。
“生活家”李健。因为《我是歌手》大红大紫之后,在竞争激烈人人都争破头皮的演艺圈中,他依然是那个不争不抢不炫耀,过自己生活,唱自己喜欢唱的歌的李健。
朋友笑他心太宽。他却用实际行动回应,当一个已经脱离了浅薄的争论,而深耕作品,用心生活时,他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所以他的歌曲作品总是那么的直击人心,令人深深回味和感动。
人到中年,正值事业和人生最鼎盛的黄金时期,放下眼前的利益和无畏的争斗,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宽。
不争,才是争的最高境界。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论语智慧解读
老年戒得,淡然一笑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身体和精力的衰退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仍然强欲多得,对身心只会有害无益。
当我们老了,要学会放下一些外在的东西,如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