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校园达人年均阅读本书,ld

发布时间:2020/11/10 19:51:44   点击数:

4月23日,我交图书馆公布了年度月度报告,分别有6位思源悦读之星和2位驻馆达人上榜。益友专访了其中三位悦读之星,走进阅读达人的生活。

郑鸿升-当我借完第本书

    “阅读,让我更好地了解世界”

一年内平均每天借阅1.18本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年,郑鸿升凭借年度阅读量本独占鳌头,成为了研究生榜单上的第一名。当然,冰冷的数字不足以说明一切,手不释卷的背后是对于书内广袤世界的追求。

◆◆◆

已经读到博三的郑鸿升,最近一直在准备自己的论文,因此跑图书馆成了家常便饭。借书和看书有着本质区别,这四百多本书中大多都是针对论文而借,因此也不是每本都会看完。往往论文里提及的书目,他会深究;其他的书,基本都是了解大致内容,点到为止。

刚到西餐厅的时候,发现他人已到,在周围略显嘈杂的环境下聚神地翻阅着一本书。“我稍微早到了一点,”他说,“等会这本书我还要去包图还掉。”

不同于交大的理工男们,专业是英国文学的郑同学显得有些“另类”。带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干净整齐,西服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是一副知识分子的派头;说话慢条斯理,夹杂着闽南口音,略显局促,时不时也会推扶一下镜框。

谈及读书的内容,郑鸿升难得露出了腼腆的笑容。由于主修英国文学,一般涉猎的书籍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文学原著,比如莎士比亚戏剧,大多还是以英国古典及当代文学为主;另一类是研究性的文章,和自己手头所写的论文研究相关。平时也会出于个人兴趣,阅读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比如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不用于一般读者,郑鸿升所读的外国作品都比较小众。前一段时间,他在看的侦探小说《代号星期四》,就是由英国作家G.K.Chesterton所写。Chesterton的笔风较为严肃,因此在英国当地也不是很流行,唯有这本书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据郑鸿升所说,这本书的翻译版在包图可以找到,可是原版则要到密集书库方可阅览。本着严谨的态度,他最终选择了两本都仔细研究。

至于研究性的文章,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论文而看,郑鸿升也形成了自己的读书习惯。“我经常会用那种彩色的便贴纸来做标记,看到比较好的书或者文章也会全部复印下来。”一本书,如果要复印下来也并非易事,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收藏癖,麻烦都可以克服。看着寝室里侵占了大部分空间的影印书籍,郑鸿升不禁感慨,幸好博士生的宿舍比较宽敞。

对于近些年来日趋主流的电子阅读市场,郑鸿升坦言,自己也会经常下载TXT在电脑上阅读。微盘是他获取电子书的主要渠道,这样一来也可以弥补纸质书的不足。虽然阅读的重心依旧在纸质书上,但找书的过程往往充满了未知,有时候图书馆借阅不到的时候,网络往往会给他惊喜。

除了包图和电子书以外,郑鸿升还提到了学校之间馆际互借的服务。现在图书馆之间都采用联网模式,如果一本书在交大找不到,却能在复旦、北大、国家图书馆内找到,就可以联系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而寻求帮助。交大毕竟是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文科资料的供应相对较少,不少书籍需要外借。一般只要向图书馆人员报上书名抑或书号,会有专门负责的老师来协调,书到了会通知学生来取。“对学生而言,借书是很方便的,”他说,“可是图书馆老师的工作,却很复杂。”

“多去图书馆,每次去都会有新的收获。”郑鸿升说,每次带着不同的目的,都会发现以往被自己遗漏的好书。不同于需要实验操作的理工科,文科主要就是阅读大量的书籍,只有通过看书和查找资料,自身才能获得提升。

从小就喜欢看书的郑鸿升,讲到读书带给自己最大的好处,莫过于找到了自我。时至今日仍从未注册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026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