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写论文写到失眠心理专家说要治要治要治

发布时间:2021/5/3 13:27:59   点击数:
白蚀病 http://m.39.net/pf/a_4342802.html

一年一度毕业季就在眼前

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

却像是一道最难过的坎

毕业季的论文梦魇

我已经

三天三夜

没好好睡觉了

即将迎来的毕业季,研三的李洁却还没有搞定论文。她日夜扎在实验室里,收集资料,寻找文献,分析数据,但写着写着总会走到死胡同。

沉重的压力导致她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问题。躺在床上,强迫自己不要多想,可论文的事情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现。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也会被噩梦惊醒,凌晨4、5点之后就再无法入睡。

压力加上睡眠问题,折磨得她几乎想去死。白天头昏脑涨,注意力不集中,反复背诵也记不住东西,甚至出门忘记带宿舍钥匙。工作效率低,本来1小时可以搞定的事情要2~3小时才能完成。

而且她自己都能感觉到脾气越来越坏,3天前,她忍不住和实验室同学吵架了,结果这就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睡眠问题——整整三天三夜没睡觉。

失眠背后竟有主谋

李洁终于忍受不了了,她鼓起勇气走进了浙大二院精神科门诊。

精神科医生耐心地和李洁聊着,追踪着她失眠背后的缘由。

这事,要追溯到五年前。那时候,李洁用了两年时间准备研究生考试,在这期间,她总觉得郁郁寡欢;后来终于考上研究生,又觉得调剂的专业不理想,所以整个读研期间,她情绪都不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看不到希望,觉得人生无味。

根据李洁的描述,精神科医生做出了一个判断:失眠只是一个明显的临床症状,背后的“抑郁症”才是主谋。

医生根据治疗指南给与系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李洁的症状逐步缓解,生活开始又变得“精致”。

关于失眠

这五个热门问题一定要看

失眠在人群中非常常见

调查发现80%以上的人群受到失眠的困扰

大部分失眠的患者

合并焦虑抑郁等其他心理问题

失眠患者中

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有10%~15%

且呈慢性化病程

近半数严重失眠者症状可持续10年以上

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影响生活质量

对个人和社会都构成沉重的负担

关于失眠的诊治

以下几个热门疑惑

和大家一起探讨

Q1

我是失眠,医生为什么给我吃抗抑郁、抗焦虑等其他药物?

失眠只是一个症状。

在诊断失眠症时,需要考虑是否有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以及确定是否有其他精神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

例如:抑郁与失眠常常同时出现,>70%的抑郁患者合并失眠,大约2/3的焦虑障碍患者有失眠。

失眠是焦虑抑郁障碍的风险因素(预测因素)和前驱症状,也可以是该疾病的一个症状。这就需要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了。

因此,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评估、精神检查、测试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Q2

失眠可以做哪些检查?

除了常规和症状相关的身体疾病指标,专门诊断睡眠的有睡眠脑电图等。

Q3

失眠是不是一定要吃药?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心理、物理治疗。

研究发现“睡眠认知行为治疗”效果对有些患者的疗效和药物相当。

还有“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Q4

助眠药物是不是有依赖,一吃就停不下来?

根据治疗规范,系统治疗,出现依赖性的可能性很低。

有些失眠伴焦虑的患者,和个体的焦虑素质息息相关,可能需要长期服药。

助眠的药物不止一个种类。

如果长期大量服用艾司唑仑、安定等苯二氮卓类药物,有潜在成瘾风险,普通意义上的安眠药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类;

其他种类的药物,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阿戈美拉汀)、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如曲唑酮、米氮平)、以及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等并不具有成瘾性。建议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

Q5

吃安眠药会不会老年痴呆?

痴呆往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全面下降,并非药物一己之力。

有的失眠患者多思虑、担心药物副作用等,犹豫不决、东问西诊、天天百度、反而诱发预期焦虑,使失眠迁延不愈。

规律睡眠健康未来

精神科党支部·红心义诊

本周日(3月21日)上午,浙大二院精神科党支部联合浙大院区心理治疗中心、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将在浙大院区(紫金港)开设免费义诊,4名精神科临床专家和3名心理咨询师,提供40余个免费珍贵号源。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17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