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价格 >> 谌一生涯理论筑基学徒班中期成长报告
全文字
预计阅读用时4分钟
年11月7日生涯筑基学徒班正式开班,我有幸作为学徒班的一员,也开启了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开班至今已经快八个月了。总结收获,却感觉汗颜。不够努力,不够踏实,有些愧对老师,更有愧于最初的豪情壮志。然而,八个月的时间,幸好有老师的督促,同学们的榜样,让我这个后进生也小有所获。一、熟悉生涯理论发展的脉络,逐步理解主流生涯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第一季,我们系统学习了生涯领域的经典著作金树人先生的《生涯咨询与辅导》,老师用了8周的时间,系统详细的解读了这本经典著作,并对其中很多观点都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看法,真正从源头出发,正本清源,帮助我们夯实地基。进入第二季,老师推荐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同样经典的五本著作,并带领我们通过领读、抢答、分享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视角,反复解读生涯理论,进一步扎实基础。前两季是冬藏春生,第三季进入夏长,这次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我们要用17周的时间,将生涯领域的34本书籍进行不间断的分享,像是一场饕餮盛宴。通过老师巧妙的课程设计,虽然我不够用功,但对诸如霍兰德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生涯建构理论等等,有了大致的印象。明白了每种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以及不足等等,再来看最初的购买各种生涯相关书中的生涯活动设计,这才真正理解这些设计的深意所在。知其所以然,才更知其然。二、学习中发现的不足之处
在八个月的学习中,老师设计了好几次分享活动。每一次都要经历“跃跃欲试—忐忑不安—先完成再完美—最终完成”的实践过程,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能够完整的输出。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自己看书不少,却始终找不到理论自信的根源。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一直沉醉在“看了=懂了”的自我幻象之中,真正用起来时,却又发现自己无从表达。一直洋洋自得的“学习”,其实一直是自我欺骗,因为走马观花似的看过听过,实质极其低效。除了理论学习,老师还开设了写作课,手把手教我们写作。通过写作,我再一次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短板——理论理解不透,实践经验不足。写作的实质并不是文字的表达,而是经历在经过思维加工后的呈现。几篇文章写完,便感觉腹中空空,僵化的思维短板暴露无遗。三、明确成长方向
所谓生涯规划,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十二个字:理解自己,认清世界,合理规划。这十二个字虽然简单,但却分量十足。八个月的学习,让我开始慢慢理解自己,但依然云雾朦胧;我更清晰认识周遭的世界,却发现一人一事都复杂至极;世事无常,在复杂世界中安顿好自己绝非易事。然而,如前所言,我已经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就是最大的进步。未来的方向,是跳出舒适区,通过输出加实践,逐步转变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前路漫漫,不怕远,不怕慢,但求,不停。-作者介绍-
昂sir点评
谌一的总结很有价值。不妨做这样一个设想,如果每年都有这样的学习与成长,那么,三年后,会是怎样的?十年后呢?这是一个难以预料,但想想都会兴奋的发展。促使这样发展的开启,关键点只有一个:延续已经验证有效的经验,别停下来。在一个系统中,或许被推着走,或许主动跑,但当发现了有价值的路径时,就要不断反复练习。这样的路径或许并不多,大道至简,无外乎就那么几条,但持续反复练习的结果会令人非常惊喜。对于生涯专业学习而言,深入而全景地追根溯源,会让人慧眼独具。END
推荐阅读??
生涯筑基学徒班
“生涯筑基学徒班”-学徒专栏”系列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