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价格 >> 高校思政课教学怎样坚持八个相统一央
我年在清华大学作政治辅导员,年开始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开放以后,我参与清华大学文科复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年退休后,我也从未离开讲台,一直继续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党支部干部讲课;参加各种活动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旁听思政课,与其他老师探讨怎样上好思政课。我写的理论文章和著作也都和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紧密相关。我今年87岁了,精力大不如前,但只要一上讲台,就还会像过去一样有精神。60年的教学和研究,我亲身经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改革、完善。见证了中共党史课向中国近代史纲要转化,更好地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族救亡、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决定性作用;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形成的重要影响;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成为思政课的核心内容;见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道德教育在思政课程中的加强。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做些有益的工作,已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以文艺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由清华大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马兰花开》,艺术地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光辉一生,自年首演以来,至今演出69场,覆盖10万多观众,感染了无数青年学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摄影队苏川津/摄
今年3月18日,我以退休教授的身份参加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直接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讲话。这样的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总书记的讲话全面系统而深刻,直面问题同时又提出明确的解决路径,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听后倍感亲切。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研究的经历,就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谈谈认识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我体会这是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为讲的是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他们就会觉得有亲和力,而不是身外之物,从而把课讲到学生心里去。
为此,总书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八个“相统一”,第一个就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求在教学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求从根本上彻底地讲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譬如,有人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都搞早了,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迷惑性。对此,在教学中必须从资本主义在世界发展的大视野出发,深入剖析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焦点已经转移到落后国家、上层建筑统治的薄弱环节也在落后国家的事实和道理。透过这些本质特征,才能透彻地向学生说明某些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以及艰巨性、曲折性。再如,曾经是社会热点、也为大学生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