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鲁迅的教育观比现在很多家长正确杜江说给嗯

发布时间:2024/3/8 15:47:49   点击数:

“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这段话中,鲁迅先生论述了两个观点:一、孩子是我生的,所以我应该担负起教育引导的责任;二、孩子虽然是我生的,但又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应该自己去探索要走的路。

鲁迅

但反观现在的父母,不是管得太多,如ZYC母亲,让孩子丧失独立能力,甚至丧失交友能力;就是管得太少,只提供给孩子们丰厚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们一个个变成《变形计》里的少年。

那父母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恰如其分呢?

鲁迅先生也作出了回答:“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鲁迅、海婴、许广平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因为自己做的不符合父亲心意,他就总是重重打我。长大后我跟父亲聊起这段往事,父亲惊讶地问:你还记得?我以为只要你没过12岁,用这种方法是对的。

父亲没有跟我道歉,因为这是爷爷对他的教育方式。他也用这种方式,让我的行为在方圆和规矩之内。我现在不怪父亲了,但我无法忘记被打时,从内心涌上来的害怕和反叛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少一点叛逆和对大人的失望,家长们是不是能高抬贵手,在举起手的瞬间,认真看看孩子眼中的恐惧和泪水?

杜江一家

其实,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写在年的10月,他的观点是年前的观点,但放在现在仍旧不过时,甚至与网评非常好的杜江一家的教育观非常相近,杜江曾给嗯哼写诗: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与你无关,就让它与你无关吧。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那梦里,不必有我。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这是我的固执。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仅此而已。

嗯哼的温暖和对父母爱的表达、人格的健全,是大家有目共睹。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父母们总遵循着一条类似的规律:不把自己的人生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们自由成长,成为自己,而不是仅仅是家长生命的延续。

鲁迅先生也提醒父母:“觉醒的父母,完全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也就是说,只在孩子身上耕耘,而减少对孩子回报的渴求,这才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方式。

鲁迅一家

有时候,就是父母期待的太多,造成孩子的压力太大,所以孩子才无法在学习中探究到乐趣,因为他们只想着,如何获得更高的成绩。

但大多数上了清华、北大的孩子,都说自己其实是靠探究欲来驱动的,也就是说,他们想解答自己的疑惑,在学习中感觉到了快乐。

唯有如此,孩子们才能在不断摸索中,体验自己的优势所在,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鲁迅

但这也是中国大部分孩子们欠缺的。比如,你问高三的学生,你喜欢什么,想报考什么大学,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你问大学生,你为什么想考研?

大部分高三的孩子的回答是:不知道,但我想考一个好点的一本大学,专业不好也行。一部分大学生会回答是:考研是为了能晚点进入社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

虽然这两个回答,听起来都很正确,但却让人感到忧伤,孩子们对学习和生活本身的兴趣被抹杀了。我想,这就是孩子们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原因所在。

最后,想借用鲁迅先生的话,父母待孩子应“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明亮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度日,合理的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66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