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富书原创这样读书就够了富兰克林读书俱乐

发布时间:2025/4/6 10:02:52   点击数:
作者:姚瑶(富书签约作者)嗨,大家好,欢迎进入富书晨间阅读时间。今天要和大家聊聊著名的社群学习组织——拆书帮的创始人赵周老师的代表作《这样读书就够了》。如果让我选出一本过去一年对我的人生影响和观念冲击最大的书,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这样读书就够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本教我们学会学习的书,讲得是方法论,介绍的是一种高效的读书工具。我自己的体会是它让我摆脱了过去“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所谓低水平勤奋,大家一定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跟那些牛人比,自己每年的读书量也不算少,佳句摘抄一年能抄出两大本,每本书上都画满了圈圈和线条——搞得像高中生要去赶考。但是结果如何呢?应了那句话:听过无数大道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一方面是读了很多书,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是成效不显著:既没有写出好文章,也没有在认知水平上和周围人拉开差距。这造成了我非常大的认知冲突。于是常常安慰自己,没事啦,不要急功近利,读过的书都融入到我的血液和气质里面去了,一年两年看不出来,三年五年保准看得出来。眼看着毕业后十年的光阴过去了,似乎也看不出什么来。直到我读到《这样读书就够了》才发现,过去的低水平勤奋其实是读书方法的低效和错误造成的。这就好比一个农民,他的收成差,并不是他懒惰,而是由于他使用的工具落后,思想上又没有主动更替工具的意识。当我还在吭哧吭哧用锄头劳作时,《这样读书就够了》给我送来了现代机械化设备。《这样读书就够了》是赵周老师在多年研究成人学习理论和组织现场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成人学习工具,对改变像我这样的低水平勤奋的学习者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因为它首先解决了成人的三大读书问题:1、没时间,没精力我听过的最常关于不读书的理由就是我没有时间和精力。白天工作那么累了,回家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和孩子,实在是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我们会这样想是很正常的。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们过去对于读书的旧观念——一本书拿到手,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看才叫读书。我们从小接受的语文教育就是要给一本书,一篇文章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就好比把一只苍蝇放进玻璃器皿里,任它左冲右突都逃不出去,最后它只好放弃了。直到有一天有人把玻璃器皿拿走了,苍蝇还是在原来的范围内活动。因为过去的挫败感造成了苍蝇的习得无助。这种无助同样也体现在我们对读书的态度上。当外部环境改变时——成人已经不再需要为了应对考试而读书时,过去对于读书的旧观念仍然像玻璃器皿那样牢牢地照在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样读书就够了》打破了那个玻璃器皿。它指出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有相当多是你不需要的。所以很少有书是需要完完全全从头读到尾的,片段读书就够了。这一点,经济学家兰小欢也曾提及。他说他读书除了重要的论文,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决不肯一句句读。那么再没有时间和精力,每天读一本书的三五个片段总还是做得到吧!2、看不懂,记不住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没时间外,看不懂,记不住也是巨大的绊脚石。可是读了那么多书,懂了那么多道理,有多少被我们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生活品质呢。比如说我很早就听过哈佛大学的幸福课程,记住老师传授的一个道理:好事因为漠视而贬值。但我记住之后,并没有把它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及时地赞美和反馈。那么我知道在这个道理和不知道这个道理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全看懂,全记住并不是读书的目的。读书的目的在于更新认知,改变行为,提高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看懂一点,记住一点马上用起来比完全看懂,完全记住但完全不用要强一百倍。3、对一本书抱有过高的期望常常有人抱怨书贵。说句良心话,大陆的读者真的很幸福,因为跟其他国家和地区比,我们花了人家一半的钱读到一样品质的书。我们只需花点小钱,再花少量的时间和一点脑力就可以直接把著名科学家,杰出学者这些拥有超强大脑的人类花费毕生的力气研究出的成果占为己用。拿投资回报率来说,还真想不出有什么比读书更厉害的。后来我发现嫌书贵其实跟书的价格无关,与对书的期望有关。很多人觉得书买回去,翻上一遍就束之高阁,实在太浪费了。其实我们不妨对一本书的期望降低一点。只要你能在工作生活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值回书价。举个例子来说,我前段时间买了本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写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翻译的《经济学原理》。这是一本经济学入门教材。但对我这样甚少接触经济学观点的文科生来说,通读这本书是比较烧脑的。买来不久后,大部分时间闲置角落,看起来是浪费了。但有一天,我翻出来看了一小段。那段文字是讲经济学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就是某个人做某件事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人。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在家庭生活或职场中,我们决定某人做某事,并不是取决于他们的绝对优势,而是取决于比较优势。比如说在家里,跟老公比,老婆既擅长做家务,也擅长带小孩,而且带小孩又优于做家务,那么老婆在做家务和带小孩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这不表示老婆就该既做家务,又带小孩,正确的分配是老婆负责带小孩,老公负责做家务。这里运用了最有效率的决策原理:每个人都从事他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作。跟绝对优势无关。话说看到这一段时,我手上正真准备开始读另一本书,叫《黏性沟通》。一本介绍如何将思维视觉化的书。我想在自己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运用这个技巧——据我所知,彭小六和秋叶大叔这些牛人就会这一招。但是我从小美术就不好,要把这本书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有点困难。换句话说机会成本很高。但我因为了解了比较优势的原理。我马上想起我儿子的美术老师,她是美院科班生,搞懂这样一本书非常容易。于是我就拿着书,跑去和老师商量:由您来替我看这本书,然后设计一个短期课程,我来报您的班。美术老师愉快地同意了,而且她保证只收取非常低廉的课酬——因为我帮助她找到了一个新的课程领域。当我能在生活中做到所学即用的时候,我还会觉得读书无用和书太贵么,相反读书太有用了,书也太便宜了。好,今天先讲到这里,后续再跟大家分享更多具有学习革命意义的书。作者简介:姚瑶,富书签约作者,浙江某高校护理老师,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心理学、教育学终身学习者,专注于亲子,情感,社会心理方面的写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77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