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9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9世纪欧美文学呈现多元化:现实主义文学(主流)、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前期象征主义。
(一)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文学:莫泊桑: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被法朗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一举成名。
长篇以《一生》、《漂亮朋友》为代表。莫泊桑文学创作最高成就是中短篇小说。
都德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以普法战争为题材,表现了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中短篇小说是莫泊桑作家身份的“名片”,体现了莫泊桑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可以拼贴成法国19世纪中后期完整的政治、风俗画面。
首先,表现普法战争成为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重要题材。在这类作品中,莫泊桑着力描写了法国普通民众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可贵品德,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更暴露了法国当权者的腐败、上流社会体面人士的怯懦、自私。
其次,描写小职员的生活,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
第三,以诺曼底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在美丽的农村自然风光映衬下,广大农民的淳朴、愚昧以及悲惨处境,也成为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重要内容。
此外,莫泊桑还写有表现人的神秘精神状态的作品等。
艺术成就:在艺术上,莫泊桑的小说文字简洁、结构严密,用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为读者勾连出完整的生活画面,节省了很多篇幅。以平淡的口气叙述故事,却能够唤起读者复杂的情绪。语言朴素无华,却字字珠玑,以最恰当的文字和描绘方式展开故事内容。他的优秀短篇小说不仅是法国文学,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精品。
英国文学:代表作家有:梅瑞迪斯《利己主义者》、哈代
德国文学:冯达诺:德国文学史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艾菲?布利斯特》
中欧和南欧文学: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小说《你往何处去》获得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易卜生、比昂逊的戏剧创作带动了挪威、北欧成为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重镇。
俄国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成就最高的国家,文学主人公由“多余人”转向“新人”。
列夫?托尔斯泰: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契诃夫(一年):19世纪后期的短篇小说巨匠。著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哀伤》、《苦恼》。代表作《套中人》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形象。
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特色:
1.他的小说多选取普通生活中的平常事,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的朴素描绘,自然而然地反映社会现象背后的善恶是非,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
2.契柯夫在短篇小说中采取不动声色的叙述态度,不论作者对所述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持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同情或憎恶的立场,他都能够做到含而不露,客观冷峻,不轻易发表议论,通过作品本身提供给读者判断依据。
3.契柯夫的小说没有大篇幅的景物描写,少见曲折离奇的情节,缺少变化剧烈的戏剧性冲突,语言简洁,不加缀饰。
契柯夫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的著名戏剧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樱桃园》,以象征社会的樱桃园的出卖,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导致俄国传统的贵族庄园制崩溃的现实。
戏剧特色:
契柯夫的戏剧充满平淡的生活,灰色的人物,不连贯的对话,停顿和伤害。剧情无高潮,无强烈的外在冲突,旨在展示灵魂的角逐,呈现出散文化、内向化的风格。这种风格对20世纪西方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文学:马克?吐温: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白牙》;《铁蹄》。代表作《马丁?伊登》通过马丁的人生悲剧批判资本主义。
欧?亨利:代表作《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欧?亨利法”指情节在意料之中,结局却出人意料。
(二)自然主义文学
龚古尔兄弟:代表作《翟米尼?拉赛特》。自然主义文学在龚古尔兄弟倡导下诞生于法国。
爱弥儿?左拉:法著名的自然主义小说家、理论家。早期小说《黛蕾丝?拉甘》。
长篇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这部作品将成为“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描写工人生活的小说《小酒店》、《萌芽》(法国文学史上首次将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有觉悟、有组织的整体力量来表现)是左拉优秀的作品。致共和国总理的公开信《我控诉》。
(三)前期象征主义文学
夏尔?波德莱尔:象征主义崛起于法国。他开启了象征主义的先河,成为现代文学的先驱。
诗集《恶之花》:代表其象征主义的成就。标志着其诗歌从浪漫主义、巴纳斯诗派向象征主义的转变。
魏尔伦:代表其最成熟的作品《无言罗曼斯》。
兰波:被称为象征派的怪杰,15岁写出《元音》,演奏了一首“感觉交响乐”。
马拉美:象征派的泰斗。代表作《牧神的午后》。
(四)唯美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中期源于法国,兴盛于英国。提出“为艺术而艺术”口号。
戈蒂耶:在《莫班小姐序言》中明确提出“为艺术而艺术”主张,被公认为唯美主义的“始作俑者”。
王尔德: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
(五)巴黎公社文学
代表诗人有:欧仁?鲍狄埃《国际歌》、让?巴蒂斯特?克莱芒、路易丝?米歇尔、儒勒?瓦莱斯
第二节哈代
①19世纪最后30年间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成就:是一套以故乡道赛特郡及其附近为背景的小说,称“性格与环境小说”。
②《还乡》是其重要小说,悲剧色彩成为整篇小说的基调。
③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代表作)、《无名的裘德》。
④晚年,作者创作了优秀作品——史诗剧《列王》。
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的形象及其悲剧的根源
1、苔丝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少女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感情真挚、心地纯洁、性格刚强。
2、苔丝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被骗失身,本是一个受害者,但她认为自己在丈夫面前是有罪的。
悲剧根源:
内在: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外在: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宿命论)
两家德伯的对比:一贫;一富。克莱和亚雷的对比:一个比较纯洁;一个淫邪不正。
简析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1、悲剧性的结局。
2、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光照,。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诸神的戏弄”,人没有能力支配自然,没有能力与之抗争,人的命运终究是悲观的。
分析《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特色
1、在艺术上,哈代塑造具有多重蕴重的人物形象,他们血肉丰满、性格复杂多样,体现了作家对于“一个灵魂就是一个世界”的人本质性的把握,对人的深刻理解。
2、《德伯家的苔丝》中大量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这些景色在作品中已经不单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而是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命运紧密相连,它们也成为小说中不可忽视的形象。
3、小说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分量大大增加。这使哈代的创作与英国传统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相比,更增加了文学现代化的色彩。
第三节列夫?托尔斯泰
①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②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3部曲通过写尼古林卡性格演变的过程,揭示贵族生活对人的恶劣的影响。
③《一个地主的早晨》首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问题的探索。
④短篇小说《琉森》
⑤小说《哥萨克》首次提出贵族阶级“平民化”的问题。
⑥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⑦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世界观转变
①《忏悔录》标志着作者世界观转变。
②文艺观随着改变,主要作品有: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活尸》;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等。
③代表作《复活》
《复活》的思想内容
1小说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同时小说又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
2小说还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谬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
3小说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良主义(空想)。
分析《复活》中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的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
1、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2、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3、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
分析《复活》的艺术特色(成就)
1、小说以单线的情节线索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2、在描绘艺术画面和人物形象时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3、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
4、很重视细节的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外貌和生活环境的描绘。
为什么说《复活》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小说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同时小说又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
2、小说还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谬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
3、小说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良主义(空想)。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根源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1、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2、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安娜悲剧根源
内在因素: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
外在原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
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公开这种爱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挑战。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卡列宁为了折磨她,拒绝离婚,并且剥夺了她心爱的儿子。在失去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惟一的安慰便是渥伦斯基的爱情了。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
1、小说具有出色的心理描写,通过“心灵辩证法”,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话语揭示其内心世界。
2、小说的结构独特,谋篇布局缜密严谨。
(一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心灵辩证法)
如1安娜和渥伦斯基相遇后,当卡列宁再次去车站接她时,安娜觉得他很丑陋。
2当安娜分娩是内心希望两个情敌能和好,以此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
二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
如安娜第一次在舞会上出现时,作者通过对她的穿着、佩带的首饰、外貌等的描写来揭示她的内心被压抑的情感。
三结构完整,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条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两条线索:安娜的家庭悲剧、列文的农事改革。
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生活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情节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
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普通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
托尔斯泰的创作特色
1、主题思想严肃深沉。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
2、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列宁)。
3、对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4、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5、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
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中分析,自己总结。
第四节易卜生
①19世纪挪威杰出的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②第一次戏剧创作是《凯替莱恩》、后又有戏剧《勇士坟》并获得极大的成功。
③创作了重要的哲理诗剧《布朗德》、《培尔?金特》——表明易卜生创作开始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④《青年同盟》是易卜生以散文体创作社会问题剧的开始。
⑤发表一系列著名的“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称为“社会问题剧”登峰造极之作)。
⑥《野鸭》是易卜生创作的分水岭,从此剧开始,他的创作更趋于内倾型的自我分析风格。
分析《玩偶之家》中海尔茂的形象
海尔茂是作为男权社会的典型人物出现的。从男权社会的评价标准来看,海尔茂是一位优秀的男人,是好丈夫、好父亲。但是当生活出现困难、遇到重大考验时,他的自私、卑劣的品性便暴露无遗。从本质而论,他既是男权既得利益的维护者,也是这种虚伪自私观念的体现者。
分析《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
娜拉是《玩偶之家》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她的性格起初表现得无忧无虑,单纯任性。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的形象不断发生改变。最后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性格坚定、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女性。
1、从品性上看,娜拉是一个善良、诚恳的女性。
2、在爱情观念上,娜拉理想爱情是为所爱的人舍弃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3、娜拉的离家出走显示她坚决摆脱玩偶之家的决心。她勇敢地关闭玩偶之家的大门,是思想上自觉向男性权威宣战。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1、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他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
2、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
第一阶段: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
第二阶段:由烦乱到幻想。她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
第三阶段: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
3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
思想意义:《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在剧中提出了很多敏感而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1、首先,是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
2、拥有特权的资产阶级社会上层男性自私虚伪的问题。
3、女性如何争取平等权利的问题。
艺术成就:《玩偶之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1、首先剧作避免选择重大题材,而是注意从日常生活入手,选择最贴近人们感觉的夫妻关系、家庭事务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表现主题的切入口。
2、其次,在戏剧情节结构方面,作家运用了“追溯法”。
3、再次,作家创造性地将“讨论”引入戏剧。
4、善于使用伏笔。
第五节马克?吐温
①是19世纪美国成就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巧妙的运用幽默的写作风格、大量的方言土语。
②第一篇幽默故事《卡列瓦拉县驰名的跳蛙》
③《竞选州长》是一篇出色的讽刺美国“民主”竞选的欺骗性和丑恶的短篇小说。
④马克?吐温与小说家华纳合作,写了他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
⑤著名的儿童冒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
⑥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⑦《王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2部是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讽刺封建专制。
⑧中篇小说《破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反应了马克?吐温晚年创作风格的转向。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内容:
1、表达了强烈的追求自由的思想。
2、反映了作者反对种族歧视的民主立场。
3、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一些社会现实。
(1、小说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为背景,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追求自由故事,表达了反蓄奴制的思想和对民主、自由的真诚向往。
2、逃跑是这部小说中另一个主题。在蓄奴制猖獗的时代,自由并不是和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而是和逃离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艺术特色: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集中反映了马克?吐温的创作特点。首先,作品出色地刻画了儿童的心理,以孩子稚拙的眼光观察世界,形成了夸张变形却又不失真实的现实景象。以孩子天真无邪、毫无遮掩的口吻来叙述,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幽默讽刺效果。作者以哈克贝利的口吻讲故事,使作品亲切感人,真实生动。
其次,作者将大量的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的方言口语写进作品,创造了一种迥异于欧洲优雅文学的语体风格。
(1、成功地运用了地道的美国英语描写真正的美国生活。
2、大量的方言、俗语的使用,即符合一个顽童的性格,也符合他的认识水平。
3、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吉姆的形象
哈克是美国“文明社会”的叛逆者。在反叛文明社会,追求自由、民主的过程中,他的善良淳朴、正直无私和勇敢机智的性格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吉姆是小说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作家在他身上突出了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的精神,他善良、诚实、忠于友谊的可贵品质。但同时,作家也没有回避吉姆的无知和迷信等弱点。
名词解释
1、欧亨利法
“欧亨利法”是指美国作家欧亨利创作短篇小说时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欧亨利的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在意料之中,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2、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是在龚古尔兄弟的首倡下诞生于法国文坛的。它强调写真实,主张文学应完整的再现自然,强调客观性,突出科学性。
3、早期象征主义
早期象征主义是在19世纪末期登上欧洲文坛的。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诗歌应该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的真实,但内心的感受也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当找出与之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通感手法。代表诗人有保尔魏尔伦、阿尔多尔兰波、斯蒂芬马拉美等。
4、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唯美主义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英国的王尔德,代表作是《道林格雷的画像》。
5、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是19世纪30至40年代成就最大的欧洲无产阶级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约20年间公社社员的大量文学创作。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继续和发展。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有诗人欧仁?鲍狄埃《国际歌》、让?巴蒂斯特?克莱芒、路易丝?米歇尔、儒勒?瓦莱斯等。
(巴黎公社文学特征:
1.真实地纪录了巴黎人民英勇的事迹和反对派血腥镇压的滔天罪行。
2.表现了被压迫阶级为争取做人的权利而斗争的主题。
3.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4.采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诗歌形式。)
6、威塞克斯小说
哈代主要成就是一套以故乡道赛特郡及其附近为背景的小说,称“性格与环境小说”。其中所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情节,几乎总是在同一个地方展开,这地方就是作家出生和生活的乡村。在他的作品中,这个地方得到一个假定的名字——“威赛克斯”,因此哈代的小说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它们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
《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
7、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出生贵族,但是他有自己的人生准则,他同情和接近人民,执着地寻求消除贫富差距的方法,认真地思考祖国和人类的命运问题。他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的的制度和现实生活中一切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8、“忏悔贵族”
忏悔贵族主要出现在19是俄国文学中。一般是有理想象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由于腐败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的就会做下一些恶事,伤害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就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变立场,批判本阶级的罪恶本质。
9、心灵辩证法
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自传性小说的评价,他认为托尔斯泰最注意的是一种情感和思想怎样发展成别的情感和思想。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小说注重于描述人物心理变化和运动的过程,并力求达到对人物心理的多层次展示。
10、社会问题剧
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层层揭开,使矛盾突出,启发观众思考,从而引导人们起来改革社会弊端。
(一、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叫社会问题剧。
二、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
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
2.讨论的手法。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