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诗情细语话人生二十五施玮白鹭鸶

发布时间:2021/2/2 4:34:09   点击数:
▲点击聆听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唐朝的七言诗,作者卢仝。卢仝写的是《白鹭鸶》,白鹭鸶是一种白鹭的名字。白鹭鸶又名叫白鹭,羽毛是白色的,腿非常的细长,它以鱼和虾为食物。

这首诗是描写白鹭鸶在浅浅的水滩上等待着要抓小鱼,因为急着伺机抓小鱼,所以它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则是蜷起,这个动作也是白鹭常有的动作。它心里很着急,但旁人看它却不这样觉得,反而觉得它的姿态非常的高雅、闲立。

诗中写道:

刻成片玉白鹭鸶,欲捉纤鳞心自急。

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

卢仝这位诗人隐居在河南邵氏山上,他有官不想当。这首诗是以白鹭来讽喻那些外似高洁让人感到非常优雅、非常高洁,但其实心里却羡慕功名利禄的那些伪君子。

“刻成片玉白鹭鸶”,是描写白鹭它外表很高洁,它那雪白的羽毛从外观看上去就像雕刻好的一块白玉,而它心里却是非常地着急,想抓水中那条美味的细鳞鱼,所以“欲捉纤鳞心自急”,这种细鳞鱼的鱼鳞很细小,但味道非常肥美。

这两句诗让我们看到非常美的景色。白鹭鸶站在那里,看上去非常的冰清玉洁、非常美丽,像雕刻的玉一样一动不动的,但其实它心里是非常地急迫,眼睛紧紧盯着在水中游来游去的细鳞鱼,随时准备迅速用它那长长的嘴去叼住那条鱼,或将它那脚爪一下子就按住那条鱼。这就形象地描述出有一些人表现的样子。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儒家学说、道家学说都表现一种人的礼仪,特别是道家讲究人的一种逍遥,那么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常常以淡定为美,要表现一种高洁淡定、与世无争,但事实上内心却想急于得到那些功名利禄,这就是真实的人性。

“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这只白鹭的一只脚这样翘起来站在沙头,因为它没有得到鱼,所以它是紧张的,而且眼睛紧紧盯着水中的鱼。它的心根本就没有安定,但旁边的人看着却不知道,以为这只白鹭是多么的高雅、多么的闲逸。其实单腿独立是白鹭最常见的也是最典型的站立姿势,本来是在窥视水中的游鱼,等待时机予以捕捉,外表却给人以高雅闲处的假象。

我们回头看这首诗,是多么的形象准确而又讽刺入骨三分。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觉得诗人卢仝实在是很有意思,他自己隐居深山不愿为官,但他的心却没有彻底离开这个世俗,他仍然在看那些为官的人,会讽刺他们,说明了他的心里有不平。他看到那些为官的人也装出一副优雅高闲的样子,然而他就嘲笑他们对功名利禄是非常的在乎,一心想要得到。

这也让我想到了中国文化中儒家和老庄的不同,儒家讲究的是人要有进取之心,这个进取之心就表现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我们修身是为了齐家;齐家是为了操练治国的本领;治国就要有宏图大志来平定天下。所以中国的文人常常是进而仕,崇尚儒家;退而则隐士,崇尚老庄。儒家曾讽刺老庄,觉得那根本是放浪形骸,没有一个抱负和志向。而道家也会瞧不上儒生在那里为了一些功名利禄,或为了一些目标而放弃了做人的一种悠闲或高闲的品格。

究竟是崇尚儒家亦或道家呢?其实就像卢仝诗中所写的,这只白鹭站着不动的时候显得非常的悠闲高洁,但它随时都在寻找机会想去抓河里的鱼。也就像我们很多人得不到机会的时候,我们就表现出一种老庄的优雅飘逸出世的情怀,但内心却仍然对功名利禄放不下,一心想去抓住,所以只要逮着抓住的机会话,就立刻扑下去。人看了这怎么变来变去,过去看上去好像出世飘逸,而今却完全不同,变成了一个利欲攻心的人。其实不是人变了,人的本质没有变,这就是人性。人的罪性就是以我为中心,人的罪性也就是要去被欲望所驱使。被欲望所驱使的人生其实是没有尊严可言的,因为我们成为肉体欲望的奴隶。

《圣经》中说,一个人若是随从肉体就成为肉体的,就称为肉体的奴仆;若是顺从圣灵,我们就能够服侍神,就要将自己的一切来交给神。在这样的人生观里面,无论是出世或入世,无论是当官还是在山林之中,都不会有什么变化。也许这样的人没有白鹭那样让人看着非常悠闲和高雅,但他的心却是平静安定的。也许这样的人每天都在劳苦不息,但他的心却是释放的。所以人应当在乎的不是我们的外表,让人看为多么的高雅还是闲逸,人所在乎的应该是内心的真正平静和安稳。

回头我又想到这只白鹭,其实白鹭本身并没有在乎你看它是闲逸还是忙碌,白鹭本身那细长的腿、那优雅的站立姿态都是造物主所赐的,这本身是可以让我们来欣赏的,欣赏这种自然之美。但诗人这样一写的时候,似乎这白鹭就承担了自然以外的某些使命和预言。人也是一样,无论我们是有优雅的外表或是有一张劳苦的脸这都没有关系,上帝的创造上帝都看为好的,无论我们的环境怎样,若是你心中平静和安稳,神也看为好的。所以今天我们从这首诗看到的就是里面的重于外面的。

亲爱的阿爸天父,愿你恩待我们,愿你让我们的心平静安稳,让我们的心能够脱离世俗的捆绑,脱离肉体欲望的捆绑,脱离被功名利禄引诱的捆绑,让我们的心能够平静安稳在你的怀中。无论我们是忙碌地工作还是悠闲地生活,我们都能够赞美神;无论我们是在痛苦中还是在平稳中,我们都能够享受你的爱。主啊,真是谢谢你!谢谢你创造万有,也谢谢你创造我们,谢谢你给了我们生命,也给我们生命成长的各样环境,谢谢主。

奉主耶稣基督名祷告,阿们!

25

编辑

汉娜

阅读链接

诗情细语话人生(一)

施玮:二月垂杨未挂丝

诗情细语话人生(二)

施玮:北邙山上列坟茔

诗情细语话人生(三)

施玮:蛩声苦吟谁解愁?

诗情细语话人生(四)

施玮: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情细语话人生(五)

施玮:不知细叶谁裁出

诗情细语话人生(六)

施玮:黄鹤楼上为何愁?

诗情细语话人生(七)

施玮:英雄面对夜光杯

诗情细语话人生(八)

施玮:《从军行》中论悲喜

诗情细语话人生(九)

施玮: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

施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一)

施玮:春行即兴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二)

施玮:送杜十四之江南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三)

施玮: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四)

施玮:故人家在桃花岸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五)

施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六)

施玮:李白的离别诗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七)

施玮:白帝城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八)

施玮:云想衣裳花想容

诗情细语话人生(十九)

施玮:登金陵凤凰台

诗情细语话人生(二十)

施玮:高适别董大

诗情细语话人生(二十一)

施玮:杜甫草堂

诗情细语话人生(二十二)

施玮:姑苏城外寒山寺

诗情细语话人生(二十三)

施玮:东边日出西边雨

诗情细语话人生(二十四)

施玮:旧时王谢堂前燕

出版作品目录

诗集

《大地上雪浴的女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年

《生命的长吟》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年

《银笛》香港,银河出版,年

《被呼召的灵魂》北京,汉语诗歌资料馆,年

《十五年》北京,汉语诗歌资料馆,年

诗剧《创世记》北京,汉语诗歌资料馆,年

《歌中雅歌》珠海,珠海出版社出版,年

诗与散文集

《天地的馨香》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年

《以马内利》香港,汉语圣经协会,

中短篇小说集

《日食-风动》厦门,鹭江出版社,年

长篇小说

《柔若无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年

(二版《柔情无限》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年)

(三版《世家美眷》北京,九洲出版社,年)

《放逐伊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年

《红墙白玉兰》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年

《世家美眷》北京,九洲出版社,年

《叛教者》美国,南方出版社,年

《故国宫卷》广州,花城出版社,年

学术论著

《在大观园遇见夏娃——圣经旧约的汉语处境化研读》香港,浸信会出版社,年

画册

《灵——施玮灵性随笔油画集》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年

施玮

施玮,诗人、作家、画家、学者。出生于上海,祖籍中国苏州。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年底移居美国,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灵性文学艺术者协会主席,倡导并推动“灵性文学”创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作家》《国际日报》《侨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小说、随笔、评论五百多万字。作品入选多部选集,获华文著述奖小说第一名等文学奖项。出版作品《叛教者》《世家美眷》《歌中雅歌》《红墙白玉兰》《日食-风动》《以马内利》等十七部。在美国、中国举办多次施玮灵性艺术诗画展,画作多次发表并被私人和博物馆收藏。与音乐家合作交响诗《基督颂》在美国各地巡演,并为大型组歌、歌剧等作词。研究旧约圣经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比较,并在美国、欧洲及亚洲讲学。曾任《OC》杂志、《洛城文苑》等报刊主编、《国际日报》文艺部主任,任广播电台诗歌与文化及灵修主持人,任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为美国西南作家协会会员、美国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等。主编《胡适文集》《灵性文学丛书》等多部文化、经济、文学丛书及工具书。

打赏作者

+

独立思考/关怀生命/真情表达

作品均为作者授权刊登原创

尊重版权欢迎转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063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