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期专栏汤会娥二次备课,构

发布时间:2021/4/20 16:51:46   点击数:

作者简介

汤会娥,杨陵区第一实验学校语文教师。曾获全国语文竞赛指导教师奖;陕西省课改先进个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年度教师专业成长先进个人”;杨凌示范区“教学名师”、示范区“最美教师”、“示范区优秀班主任”、“示范区骨干教师”、“示范区中考先进个人”、“示范区中考优秀班主任”、“示范区巾帼建功标兵”、“示范区优秀共青团干部”;“杨陵区十大师德标兵”、“杨陵区中考先进个人”和“杨陵区中考优秀班主任”;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在《教育艺术》《教师报》等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杨陵区汤会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编语

课堂,不确定因素很多。作为老师,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期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是真实的,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地发生!

/3/8

这里所谈的二次备课,指的是教师在对学情的把握不是很清楚,或者课前的预判和课堂呈现有差距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及时对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行为。

因为是随机生成的,老师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所以这种教学行为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前几天看徐杰老师的一篇教后记——《课堂上,我把教案改了又改》,不禁感叹,一流老师的控场能力让人望尘莫及。课堂上,因为学生的表现和老师预期的差距比较大,徐杰老师一路将自己设计的四个环节生生地“砍”掉了三个,哪怕是自己认为最出彩的环节他都忍痛割爱地舍去了,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朴素而真挚的念头:让孩子们把书读好吧。

徐杰老师的做法,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位语文老师朴素的育人情怀——孩子们文本都读不懂,还有必要讲那么多吗?与其老师生拉硬拽着学生沿着教学设计的路线跑,倒不如因地制宜,让课堂适应学生的节奏。这才是对课堂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反观自己,上课一直都很赶,总想“拖”着学生赶往既定内容的终点。如果是公开课或展示课,就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办法把内容讲完,哪怕越俎代庖替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对学生中存在的疑问熟视无睹、笼统带过,总之,一定要呈现给评委一堂完整的课。可是,随着教学经验的日积月累,也聆听了一些名师和身边老师的课,头脑里的认知慢慢发生了改变。“适合学生的发展”,这是目前我对一节好课最直观也是最根本的评判标准,越来越喜欢素面朝天、洋溢着语文味道的课堂了。培东老师说,我想浅浅地教语文。而我,也只想真实地、贴合学生实际地去构建一堂堂“经济适用”课。

最近的几次送教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二次备课”的重要意义。一次在临潼某中学,授课内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个环节下来还算流畅,学生配合度也不错。评课时,导师于红梅老师一针见血指出了我课堂的问题所在:当老师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还不太好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带着孩子解决生字障碍,而不是一味地“赶”课,只为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于老师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课堂,一定要落到地上!当时听了就很惭愧,我平时上课总是忽略了生字的教学,认为他们已经上初中了,生字关自己就能过,可是鲁迅文章里的生僻字比较多,学生明显读得磕磕巴巴,而我却熟视无睹,把学生存在的障碍明显地越过,这样的课堂是飘着的,没有落到实处。

你我笔下的春天

还有一次在周至某中学,为初二一个班上《答谢中书书》。因为学校有餐前朗诵的良好习惯,所以孩子们虽然没有学习那篇文章,但是通篇已经可以背诵,而且连译文都背得滚瓜烂熟。了解到这个学情我犯了难,这样的情况要怎样设计课?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很明显,再按照常规的文言文授课思路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我综合了一下“文”和“言”的教学,设计了课堂内容。纵然我考虑万般,现实情况和我预想的还是有很大不同。这班孩子的思维很活跃,一开课气氛就相当活跃。在梳理重点字词环节,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能难倒的。好在我灵机一动,临时添加了对“借代”修辞手法的讲解,让学生学有所获。

分析文本内容环节,我将预先设计的从四个角度分析写景提到了七个角度,让孩子的思维充分发散,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最后,我又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素养高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尝试更高难度的“挑战”!

我把自己一直琢磨的问题抛了出去——

古代先贤大多喜欢娱情山水、避世退隐,对于这种人生态度你怎么看?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慷慨激昂。无论他们是从积极方面去肯定还是消极的方面去评判,最终我都给予了客观合理的引导,以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随机的过程,这里面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练就一颗处变不惊的心,更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能够根据具体的学情随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二次备课以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的课堂才更加有效,而且有意义!

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本期编辑:符梅

//

TheEnd

无论您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您的灵魂树洞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148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