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基于核心素养的人生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
基于核心素养的人生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演进(上)
陈继英
(陈继英,深圳市首届教育名家,著名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深圳市首届及第二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走向何方?我认为,其核心价值取向要走向以人的素养培育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生态。人生语文是一种鲜活灵动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核心是强调语文教学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生态,从促进学生人生发展的视角来设计、实施教学内容和选用教学方法,那么,这样的教学理念要不要有教学模式呢?如果要有教学模式,应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呢?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从语文的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来探究。语文是人的语文,教学必须直面人生与人的世界,要植根于人生、人性与人的发展,指引学生人生的精神文化追求,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文本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来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和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推断作者的情感态度,内化自己的灵魂,并掌握写作各类文体的基本方法,学会表达人生情感、抒写自身性灵,从而达到实现提升其语文素养、人生境界与智能的教学目的,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一、
构建人生语文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模式,也称范式。范式(paradigm)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中做了系统阐述,他认为,范式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他还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科学研究者的研究有研究范式,那么教育教学是不是也应该有范式或模式呢?
笔者认为,教育教学有范式或模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任何理论与理念如果没有可供操作的模式,只停留在理论的高度上,不管你如何先进如何伟大,它都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更难以在实践中操作,也便难以推广。
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体,是优秀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验、感悟、反思、总结,提炼而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它往往是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集大成”,是对教学规律的程序性揭示,它能够反映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流程,它能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因其经过广泛的实验和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有效乃至高效,故能使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少教学实践的盲目性,由此,不必再每个老师都“摸着石头过河”,这对教学经验不足或研究能力不足的老师来说,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因而,总结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推广到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加以应用,会减少盲目探索的时间,是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必需。
人生语文教学理念是一种从学生人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养视角出发的灵动的先进教学理念,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这一理念的推广和应用。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类型的学校都在进行教学形式的变革,也产生了不少成果。但问题也相当突出,其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表现在课堂上,教学气氛表面热闹了,而教学内容的思维含量却明显不足,诸如自主学习表面化,合作学习形式化,探究学习肤浅化,思维训练浅层化,作文教学无序化,等等,这些问题在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均不同程度存在。
探究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有的是未能从语文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和本质规律思考设计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有的未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