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一博,北方民族大学民族文学研究生,作品曾连续五年获大学生征文比赛二、三等奖,年获河南省征文比赛省级二等奖,年获安阳市大学生征文比赛特等奖,诗歌获第三届西夏杯校园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北方民族大学诗文展览比赛一等奖。年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学生主题征文二等奖。
论马金莲小说中的伦理书写
内容提要:
马金莲作为在西海固成长的传统女性,目睹乡村社会下各色人的生存方式,这些文化元素在马金莲的小说中不时闪现。论文旨在剖析马金莲小说琐碎化的伦理书写,探察到其小说背后,暗藏对家园故土的深切回望;女性作家的敏感性让其深感传统伦理的桎梏性;以及作家在现代化席卷的浪潮中对传统伦理被迫颠覆与解构的忧虑。所以,马金莲呼唤和谐伦理道德的回归;渴望重塑一个新型的伦理关系社会;展现女性文人身上具有的普世人文关怀与情感观照。关键词:亲情伦理;情爱伦理;社会伦理;底层人物;农民工马金莲作为一个宁夏女性作家,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西海固深厚的地域文化是她汲取的养分来源,所以,她的小说呈现悲悯性与超脱性的审美色调,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出生于以苦甲天下著称的西海固作家们,对苦难与底层人物的原型书写是他们见诸笔端的叙事方式,马金莲也不例外。作为宁夏当代女作家,将西北特异文明形态与异域民俗风情呈现读者面前,建构奇异的文学叙事空间,凸显苍凉空旷与坚韧顽强多元并存的审美表征。她以独特女性视角与人文关怀对西海固家庭苦难下的伦理关系进行观照。“伦理关系指人伦关系,人与人之间能体现并反映其伦理规定的关系;它是指导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他人等关系的道德规范。”亲情伦理指家庭中兄弟姊妹,婆媳妯娌,父母子女以及血亲亲属之间的关系;情爱伦理指夫妻关系;社会伦理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马金莲从不夸大与掩饰西海固边缘人物所遭受贫瘠环境里的生存苦难;文化胁迫下的命运苦难;以及善恶与美丑统摄下的人性苦难,只做客观如实地呈现。她用平淡如水,质朴粗粝的语言形象地揭示出苦难导致的伦理关系异化。“文学就是关于人的伦理的文学,也是关于生命伦理的文学。”《碎媳妇》《掌灯猴》《难肠》《人妻》《山歌儿》《柳叶哨》《舍舍》等小说,都把男权压抑下女性卑微的生存状态揭示出来。扇子湾是作者绕不开的话题,在这个贫瘠破败的山村,重男轻女,男权主义,乡村舆论等传统乡村的落后思想对当地女性造成的身体与精神重负,导致家庭伦理关系的异化是作者辛辣嘲讽的对象。老一辈对故乡的坚守与新一辈对世界的向往构成显性二元对立,二者的矛盾张力在作者平淡叙述下不断强化,新一辈从乡村搬往城市过程中,农村空心化现象越发普遍。新一辈对老一辈的反叛与抛弃,对传统人伦关系的颠覆是作者极力予以谴责的。伴随打工热潮,农民工以乡下人身份逃离所熟悉的农村场域,闯入都市场域,必经伦理的异化,这些底层群体的世俗场景在文本反复出现,传统乡村伦理遭解构的现状让人忧虑。在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地迅猛冲击下,传统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面临严峻挑战,个人命运,民族未来摆在了以马金莲为代表的宁夏作家面前。鉴于此,马金莲希望能重塑新型健康的生态伦理观。回归道德伦理的本质、呼唤生态伦理的出现、创造美好精神家园的情感诉求展示作家深层次人文关怀,她试图通过文化寻根探寻在现代化浪潮中本民族的救赎之道,是立足本土的民族化表达,对民族未来发展起到引领式作用。笔者从亲情伦理,情爱伦理与社会伦理三个维度,来探究马金莲小说背后隐喻的文化蕴含与社会意义。
一、
重塑全新亲情伦理观马金莲以独特女童视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