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大千世界08佛教世界世界发展的内
“大千世界”
一
佛教
世界
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优婆塞所述世界
第二章“世界”属于佛
第三章三千大千世界
第四章有情世间及社会结构
第五章世界的成住坏空
我们分享第五章:
佛教
世界
5
世界的成住坏空
第五节、世界发展的内因与规律
佛典讲世界的成、住、坏、空,有其特定的宗教意义。
《长阿含经?三灾品》记载:佛陀边讲成、住、坏、空,边不断重复说:是故当知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诸有为,甚可厌患,当求度世解脱之道。
意思是说世界不断经历成、住、坏、空的劫难,非常痛苦,人应该断绝一切“行”,一切“有为”以求出世。这里的“行”和“有为”恰恰接触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原因与规律问题。
“行”就是“业”,它在十二有支中排在第二位,指造作或一种领纳分别的意欲。
“有为”也指“造作”及造作的后果。
《大乘义章》卷二释“有为”说:“为是集起造作之义,法有为作故,名有为。”
有为和行都是造作,造作就是“业”。《俱舍论光记》卷十三说:“造作名业。”
“业”是形成凡夫世界的根本原因,也是支配着它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
造作也就是运动或行动。但业这种造作比较特殊。一般来说,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但业这种造作却是可以脱离物质的。
如佛典说众生的业分三种:身业、口业、意业。身业、口业见之于身体的行为,出之于语言;而意业便纯属于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可直接产生物质的或经验的后果。
按佛教的“业感缘起”论,生命现象乃至物质世界,都是由于宇宙精神的无明欲动而引发的一种纯精神性运动造成的。
这种纯精神性运动称之为“行”,也就是造作,是业。也就是说,完全脱离物质的精神性运动是产生物质世界的直接原因。
业以一种因果牵系的“力”的形式存在,所以业又可称之为业力。
《毗奈耶》四十六中就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也就是说造作必有后果,业就是从因至果的牵引力。
整个物质世界、众生的身体就是业力的产物。所以佛典将国土、世界、房舍、器具等物质现象统称为“依报”或“共报”;将众生的五蕴之身称为“正报”或“别报”。
《往生论注》说:“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用。”
别报或正报指众生,依报或共报指众生依止之环境。所谓“报”就是指业报或业果之报。依此而论,我们或者可以说世界只是“业力”的形式,而“业力”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质料吗?
业或业力是行动或运动,但它却违反了常识。按照现代科学的认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属性,运动的主体只能是物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现在情况完全相反,业这种运动非但不是物质的形式和属性,它反而成为主体,物质世界成为它的形式和属性。更确切地说,“佛教世界”是业或业力的存在形式和属性。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从了解业的性质入手,以更深刻地理解佛教世界呢?
其实业本身无形无相,而却能够集起一切事物。但这种集起,是严格依照因果律实现的。佛法常宣扬因果的铁律,说“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有因必有果,果又成为下一次果之因;所以只要造作,便如雪崩一样,从一雪粒的流动,越滚越大,乃至雪山崩颓。
但人们谈到佛教中的因果关系时,往往一般地看待它,不自觉地将它与自然界客观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相混淆,这便产生极大误解。
佛教的因果关系与客观事物之因果关系的区别在于:它依照道德价值判断而运作,而客观的物质的因果联系则不是这样的。
佛教的因果关系,是业因业果,宿缘业报,以善恶之分为运作的基本依据。
业的性质,从深层的方面来说,是愚痴颠倒,在这个基础之上,又依道德价值划分为三种,就是:善、恶、无记。
善与恶不言自明。
而“无记”较为特殊,“记”为分别;“无记”就是无分别。所谓无分别,是指不分善恶而言。
《俱舍论》卷二说:“无记者,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故名无记。”
就是说人的思想行为,常常无法用善恶来衡量,比如一般生活中的行住坐卧,俯仰屈伸,或学习知识、研究技艺时的思维活动等等。但无记善恶的意识和行为,有些仍具有道德价值的判断,反映出深层次的痴迷蒙昧。
《百法问答抄》卷三说有一种“有覆无记”,指凡夫生来就有的“我法二执”,就是认为“我”是真实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意识。
这虽然无所谓善恶,但“自性妄惑,能隐覆圣道”,所以将来仍要受报,自食苦果。
实际上,佛教将许多无记业也赋予了道德的价值。含有道德价值的业力,尤其是善恶二业,则是构成大千世界并推动它发展变化、循环往复的直接原因。
由于善恶不同,所以才有“三界六道”的区别。又由于众生的善恶业有程度、质量和轻重等等,几乎是无限的分别,所以业报也几乎是无限的。三界六道只是大体的划分,众生在每一界、每一道中的境遇又不相同。
譬如:同在人道,还有男女之别,贫富贵贱之别;同是在畜生道,有的作牛作马,勤苦一生仍不免遭到屠宰杀戮,有的为狮为虎,横行山林为所欲为。这都是业因业果的差别造成的。
正由于众生的业因千差万别,善恶交加,所以才创造出这万象森罗、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佛教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也是业力支配的,不过它是众生共同的业力所致。
《顺正理论》说,成劫之初,空中突起极微细之风,这是器世间将要成立的前兆。此风从何而起呢?
经中说:正是“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所致。
“增上”可指极强的势力而言。但这个风是一种特殊的风,与风轮的风不同。它由细微转强盛,以力的形式出现,先造梵天宫一直到夜摩天宫,然后金轮水轮,最后是风轮。所以,这种“业力增上”也可称之为“业风”。
《楞伽经》卷九说:“业风长四大,如诸果成熟。”
四大就是古印度所谓地、水、火、风四种基本物质元素。可知成劫时业力虽无形无相,却可集起各种物质,使它们增加和坚实,最终形成物质世界。但这里众生共同的业力,也不是自然客观的。
《对法论》就说:“如是若有情世间、若器世间,业烦恼力所生故,业烦恼增上所起故,总名苦谛。”
就是在业力之前加上“烦恼”,这“烦恼”指颠倒无明,是贪、瞋、痴、慢、疑、恶见等一切不善的总蕴,由这种性质的业力生起的世界,必充满痛苦,烦恼业力是因,凡夫世界是果,这痛苦的迷界之果称为“苦谛”。
世界的生成是由于业力,世界的坏灭也同样是众生共同业力所导致。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依据《瑜伽论》中说,坏劫时所起的火灾,也是果报所致,“诸有情能灭坏增上力故,及依六种所烧事故,复有六日轮渐次而现”。
也就是说,正是众生共同的“能灭坏也增上力”,致使出现了六日,引起器世间的劫火。这时劫火仍与业风有关,所以经中又说:“即此火焰为风所鼓,辗转炽盛至梵世,如是世界皆悉烧已。”
《华严经》卷十三种说:“世界坏时有大风起名坏散,悉能吹坏摩灭大千世界,金刚铁围山等一切万物。时大千世界外,复有风起名障坏散,能隔风灾得至余方,若无次障风,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无不散灭。”
世界的成住坏空,都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范围,坏劫时,有大风名叫“坏散”,吹毁这个大千世界,此风是此一世界的有情众生的能坏灭业力产生的。
但此风威力很大,如无屏障,将摧毁无边无量的大千世界,所以围绕这个大千世界之外,又起一道遮挡这个“坏散”风的风墙,这风墙名称为“障坏散”。
那障坏散风从哪里来呢?是大千世界众生的共同业力所形成的,也就是佛经所讲“诸法从缘起”。
正是由于各个大千世界众生共业的发展不同,所以在浩瀚的宇宙中,它们处于成住坏空的不同阶段上,然后依各自的业力和内因而自然运转着。
《对法论》中说:“无量世界,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
就是说无量的世界,有许多星球、许多星系,许多星云,有的毁灭爆炸,有的聚合形成,生生灭灭,处于不同的形态和阶段上。
佛教世界犹如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按照一定的规律性自动运行和发展。
这规律就是业的因果规律。但它不是一般的因果关系,而是完全建立在道德价值基础上的因果关系。
《大乘义章》卷七说:“业力如风,善业,风故吹诸众生好处受乐;恶业,风故吹诸众生恶处受苦。”
也就是说,业力是依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来实现因果联系的。因此,佛教世界的特殊规律,应该称之为“善恶因果律”。
佛教世界没有造物主和主宰者,一切都为善恶因果律所控制。它将众生的善恶业自动地加以存贮、传输、反馈、变换、调节和处理。
假如把佛教世界比作一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的电子计算机的话,那么善恶因果律就好比控制它自动运行的管理程序。
第一篇,佛教世界就分享到这里。
——未完待续——
一句弥陀作大舟
携手往生极乐邦
往期推荐
向上滑动阅览
省思特刊活着不易,好好照顾自己节日特刊
最伟大的情人抗疫特刊
无论如何就是要救你抗疫特刊
轮回不出太可怕!疫情特刊
佛光护佑远离灾难疫情特刊
念佛放光远离灾难疫情特刊
六字洪名是万灵妙药疫情特刊
念佛诸佛护持疫情特刊
怎样增长福报抵御疫情?疫情特刊
为何吃素?疫情特刊
念佛的利益省思特刊
该生起对佛法的信仰了省思特刊
改命第一步—皈依省思特刊
人生叵测,学会爱自己!能量特刊
思维改变命运能量特刊
做事与念佛智慧之光
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省思特刊
越修行越看到自己罪恶智慧之光
人的心识是如何运转的?观音专刊
认识观世音智慧之光
怎样才是“一心不乱”?智慧之光
您想亲听佛的声音吗?智慧之光
怎样保证“心不颠倒”?念佛胜易
应机妙法唯在念佛智慧之光
念佛人怎样应对烦恼?清明特刊
真正的大孝答疑专刊
怎样处理各种家庭关系?答疑专刊
略说青少年的教育引导答疑专刊
怎样应对世间烦恼?智慧之光
如何面对情爱?答疑专刊
如何应对世间的种种烦恼?智慧之光
僧人与钱智慧之光
修行路上,您会择师吗?因果故事
千万别随便发毒誓智慧之光
如何应对人事烦恼智慧之光
您会读经吗?法师亲历
持咒不如念佛智慧之光
思维不同,结果不同智慧之光
沟通不是为了说服别人智慧之光
怎样才是“多善根”?(上)智慧之光
怎样才是“多善根”?(下)法音宣流
念佛一辈子绝对不吃亏法音宣流
为什么有时会觉得孤独?智慧之光
情债要如何还清?智慧之光
为何祈福却高考失常?智慧之光
念佛每天一声与万声的区别?法音宣流
发愿和回向智慧之光
命运交给阿弥陀佛就行了吗?念佛感应
妇产科异事法音宣流
六字名号就是“转佛筒”法音宣流
念佛“口称”胜“心念”法音宣流
信愿最后要归到念佛法音宣流
往生极乐无条件法音宣流
念佛当下灭所有罪法音宣流
只要念佛都能往生!法音宣流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求财法门?盂兰盆节
将父母托付给阿弥陀佛法音宣流
临终念佛都能得救何况平生呢!法音宣流
阿弥陀佛与诸佛是什么关系?法音宣流
湖北老河口遇仙记(终结)法音宣流
佛弟子如何买菜法音宣流
化解怨结的秘密法音宣流
您了解“凡夫入报”吗?法音宣流
念佛放光神鬼失灵念佛利益
凡夫一生成佛法音宣流
弥陀慈悲救度超出凡夫想象大千世界
1优婆塞讲述的世界大千世界
2世界是属于佛的大千世界
3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
4三界概说大千世界
5六道与十界大千世界
6世界的坏、空劫大千世界
7世界的成劫与住劫
一句弥陀作大舟
携手往生极乐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