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名字里有茶的都是茶吗万物小说
01
什么是茶?
从茶树到茶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但你能说出什么是茶吗?为什么花茶、果茶也能被称为茶呢?
要想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茶的源头——茶树。
茶树是被子植物门下的山茶属类植物,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大多经济年龄只有40-50年。
当茶树由幼年期进入到成年期后,人们就可以采摘茶树上的嫩叶,作为制茶的原材料了。
在新鲜嫩叶加工成茶叶成品的过程中,根据发酵程度不同,茶也被分别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六个种类。
绿茶的发酵度为0,是一种不发酵茶,颜色为绿,基本上跟刚刚采摘下来的鲜叶颜色保持一致。有的绿茶叶片颜色呈墨绿色,很深,但在水中泡开以后,叶片就成了嫩绿色,无半点红的地方。
白茶的发酵度为5%-10%,属于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外形芽毫完整,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
黄茶的发酵度为10-20%,也属于微发酵茶。黄茶的发酵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就像煮青菜时盖上锅盖,青菜很快就会捂黄了。
青茶,一般指乌龙茶,其发酵度为15-70%,属于半发酵茶。
红茶的发酵度在70-90%之间,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鲜叶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和香气物质,具有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征。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它的发酵是最特殊的。其他的茶类都只是依靠自身的物质发酵,而黑茶的发酵还借助了外界微生物的力量,进行了十分充分的发酵。
了解到这儿,我们暂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茶是一种利用山茶属类茶种植物的树叶,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产品。也就是说,狭义上,只有利用茶树的树叶制作而成的饮品,才能叫作茶。
02
花茶是花还是茶?
工序繁杂的花茶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花茶其实是一种利用茶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具有香气的鲜花和新鲜的茶叶一起窨(xūn)制,待多次窨制后再将鲜花筛除,从而得到的一种具有特殊花香气味的茶叶品种。
花茶源于宋朝的香料熏茶,始于明朝的“茶引花香,以益茶味”,成于清朝的茉莉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为原料。根据其所用香花品种的不同,花茶可以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和珠兰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的产量最大。
而花茶的品质,除了与鲜花和茶叶的质量有关,还与花茶窨制的次数有关,窨制的次数越多,茶叶所带有的花香就越浓郁,多次冲泡后依然能留有余味。并且在传统的花茶中,好的花茶,成品里只能有茶,而不能花或者花瓣,因为花瓣的存在会影响品茶时茶叶的味道。
由此可知,花茶其实主要也是以茶叶冲泡为主。
那么问题来了,用没有茶叶的干花冲泡而成的饮品,还能叫作花茶吗?
另外,在川渝地区还流行饮用一种用樟树树叶加工制作的老荫茶,老荫茶里没有茶树树叶,为什么也能被称为茶呢?
现在的茶究竟是指特定的物品,还是指某种特定的冲泡方式呢?
03
我国名茶有哪些?
文化孕育的茶
西湖龙井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已有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细嫩。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这些茶叶品种中,有一款是你的最爱吗?
04
想了解茶的更多秘密?
可以来这里找——
《万物启蒙:茶》以茶的前世今生为线索,先从身边的茶树的生长开始谈起,让学生逐步了解各种茶的特征、产地以及各种饮茶的文化和趣事,把语文、数学、戏剧、科学、美术等学科完美融合。
想认识这本书的作者吗?钱锋
“万物启蒙”教育创始人
万物启蒙课程研究院院长
年度全人教育提名奖获得者
中国乡村万物地图公益计划发起人
《教育家》等多家刊物封面人物
致力于儿童全人教育
著有《重读经典课文》、“万物启蒙”系列中国文化通识读本、《万物启蒙诗歌读本》等。
《万物启蒙通识读本套装》目前已出版共七册,更多内容陆续出版中。(想要购买可以扫海报中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