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鲁迅是谁鲁迅精神何在中工网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鲁迅是谁?鲁迅精神何在?(主题)
——重温两句旧话(副题)
主讲人:陈漱渝
主讲人简介:
陈漱渝,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丁玲研究会原副会长。曾参与年版《鲁迅全集》、年版《郭沫若文集》及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近40多年来,编写百余部著作,其中代表作有《鲁迅史实新探》《鲁迅史实求真录》《假如鲁迅活到今天——陈漱渝讲鲁迅》《鲁迅在北京》《五四文坛鳞爪》《搏击暗夜——鲁迅传》《我活在人间:陈漱渝的八十年》等20余部,学术论文余篇。
编者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上半年,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人们重新回顾了建党前夕的中国和一群以救国为己任的先驱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这些伟大先驱,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任时光流转而经久不息,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影响深远。今年9月25日,是新文学革命的先驱鲁迅先生诞辰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曾对他作出很高的评价,并指出要学习和发扬他的精神品格。为此,本期讲坛邀请陈漱渝先生讲述鲁迅及其精神魅力。
阅读鲁迅的书,弘扬鲁迅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叫《呐喊》。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道:“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鲁迅当年在《新青年》发表的很多稿件都是经陈独秀之手编发的。
陈独秀年8月22日致周作人信中说:“鲁迅兄做的小说,我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陈独秀还在鲁迅逝世一周年时作《我对于鲁迅之认识》,他认为鲁迅参加《新青年》阵营时,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并不是附和《新青年》作者中的哪一个人。“鲁迅是空前的文学天才,思想也是前进的。”
李大钊是鲁迅崇敬的革命先烈,生前彼此不但有书信往来,牺牲之后鲁迅在白色恐怖下又多次撰文哀悼,称赞李大钊“诚实”“谦和”“朴质”“儒雅”,经常在眼前浮现出“他的圆圆的脸和中国式的下垂的黑胡子。”鲁迅为《守常全集》撰写了《题记》,年又为其公葬捐款50元。李大钊也教育自己的子女阅读鲁迅的书,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作品。
瞿秋白跟鲁迅的“知己”关系更传为美谈。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指出,鲁迅是“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中来的”,“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瞿秋白牺牲之后,鲁迅赞扬瞿秋白的译文“信而且达,并世无两”,仅此一点,“即足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
年10月,鲁迅逝世一周年,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发表了《论鲁迅精神》的讲演,论述了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称赞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又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觉得,这些话虽然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但仍有重温的必要。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出生于年,今年逢他周年诞辰。如果回顾鲁迅研究的历史,大约应该有年。因为年日本东京出版的《日本及日本人》杂志第期就最早报道了周氏兄弟从事的翻译活动。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更奠定了他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历史地位。这距今也有年了。
如果回顾这一个多世纪的鲁迅研究史,可以粗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年至年。这是认识鲁迅、质疑鲁迅到确立鲁迅文坛领袖地位的起始阶段。鲁迅逝世之后,就连鲁迅的论敌也不能无视他的存在。第二个时期是年至年。从毛泽东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开始,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位置已经确立。这也成了中国一般鲁迅研究者研究鲁迅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第三个时期是从年至今,中国经历了重大的历史转折,鲁迅研究领域跟其他学术领域一样日趋活跃,出现了观念多元和研究方法多样的新态势,产生了丰硕的成果,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了一种跨学科的研究。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作为一个读者,在我心目中的文学经典之作,无论是采用什么创新方法,或写实,或浪漫,或魔幻,在内容上都应该是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净化心灵,为民代言;而在形式上,则应该符合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做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鲁迅的作品则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就连胡适也承认鲁迅在创作方面的贡献,认为鲁迅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一员“健将”,一员“大将”,他的文言译文是“最好的古文”,“比林琴南都好”。
鲁迅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最突出的成就,一是塑造了阿Q这个既能概括中国国民心理病态而又能显示人性普遍弱点的精神典型;二是创造了杂文这种新型的现代散文文体。如果说,恩格斯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看到了一部年至年的法国历史;那么,鲁迅的杂文就是从年至年中国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鲁迅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侧影,而且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行了精辟而凝练的概括。有人以鲁迅没有写过长篇小说为论据,否定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存在,这不过是一种“奇葩说”。屈原、李白、杜甫没有写过长篇小说,难道就不是“伟大的文学家”了吗?相反,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不是诗人,也不能称之为“伟大的文学家”了吗?以文体衡量作家的文学地位,这种观点毫无学理价值。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有学者想修正这个说法,要改称鲁迅为“思想深刻的文学家”。我以为,如果不拘泥于对西方“思想家”概念的机械理解,这两个提法并无实质性的区别。的确,鲁迅并没有专门去研究思想、思维和思维模式,也没有峨冠博带的理论专著,但他跟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一样,都是以怀疑、批判为精神利剑,以探求真理、揭示本质为天职己任,以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唤醒当时国人沉睡的灵魂,其思想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甚至高于同时代的一些思想家。早在年,林语堂就在《北新》半月刊3卷6期发表了《鲁迅》一文,称颂鲁迅是“叛逆的思想家”。鲁迅的友人郁达夫也赞颂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说当我们看到局部的时候,鲁迅已经总揽了全局;我们看到当下的时候,鲁迅已经回顾了历史并洞察了未来。(《怀鲁迅》)
鲁迅的思想是一种资源性质的思想,也就是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思想。现已出版的研究论著中,有《鲁迅的教育思想》《鲁迅的哲学思想》《鲁迅的文学思想》《鲁迅的美学思想》《鲁迅的历史观》,乃至《鲁迅的法律思想》,等等。在学术论著征引的文献索引中,《鲁迅全集》位居前列,可见鲁迅思想的现实意义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是当下一种珍稀的精神财富。在鲁迅的思想宝库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叫“人论”。鲁迅创作部分的汉字用量是万字,其中“人”字就出现了次。对“人”——主要是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