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蔡林秋过早遇见的鲁迅

发布时间:2017/8/10 12:50:57   点击数:

在书籍比较匮乏的初中时代,我得到过一本书——《鲁迅全集》中的一本。

书出版于年,收录鲁迅的几本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和《而已集续编》。

按说,一个初中生,喜欢一个作家,最喜欢的作品类型应该是他的小说。但是没办法,对于鲁迅,我最先接触到的就是他的杂文(鲁迅自称为杂感)。至于小说,只局限于教材上的《孔乙己》《故乡》寥寥数篇,而他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则要等到读师范后了。

书以繁体字印行,我连蒙带猜,把里面一些常见繁体字认了个大概。我现在阅读繁体字印刷品时,基本无障碍,这是读这本书的额外收获。

这本书的特点是,对文章写作背景及提到的人物等,注释很精心很详尽,也基本不带政治色彩。可以同时把它当做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人物史来读,非常耐读。

因这本书,我知道了“三.一八”事件,知道了由此导致的“女师大风潮”,知道了“读经运动”(联想到近年来的读经运动,不由感叹历史真是轮回呀)。还知道了一些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蔡元培、胡适、李四光、章士钊、王世杰、李大钊、陈西滢、郭沫若、段祺瑞、杨荫榆(就是杨绛的姑姑)、徐志摩等,鲁迅和这些人的恩恩怨怨及其来龙去脉,我也读得极有趣味。后来看傅国涌张鸣诸先生有关民国史的著作,毫无违和感,这是读这本书的另一额外收获。

这本书我一直带着,读师范时也带在身边,有空就看,有空就看,以至最后把书的封皮都翻掉了。里面一些特别喜欢的篇章,我基本熟读成诵了。不怕人说矫情,这本书确实深深影响了我最初的语言趣味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就是它,封皮都掉了)

不知从哪里看到,说鲁迅文章的语言,有一种内在的节奏感。我深以为然,书中《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句子便是例证: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虽然里面大量使用的副词、助词及修饰语,可能让有些人读起来觉得不是很流畅,但我觉得,正是这种不流畅感,增加了语言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而且,这与鲁迅内心对于刘和珍等学生被残杀的抑郁、沉痛、愤怒是非常匹配的。我一度非常迷恋这种文风,并且在自己的习作中大量模仿。这种影响到现在还有,为此没少受晓余同学批评,但我心里是不服气的——这种文风自然是好的,只不过我功力太浅,把握不住而已。这好比纷繁华美的衣服须得穿在气质高贵的妇人身上才行,穿在乞丐身上就不大妥当。

但鲁迅也有另一种文风在,这本书中有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鲁迅杂文中,这是一篇不怎么被







































北京中科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1323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