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什物红宝书薄荷花丘牌蚂

发布时间:2017/12/25 16:30:31   点击数:

红宝书

  想起来,那一年的春节前,新装修的房屋得挂点什么,贴点什么的,于是我到潘家园古玩市场,买回一幅用边框装裱好的毛主席像,挂在了房屋大厅的上席,两边也贴上了对联。几年过去了,虽然对联是年年在换,但毛主席像一直还挂着。

  每当我看到毛主席画像,就会想起“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来。那种奇特的社会现象的记忆,一个值得反思的时代标记,总浮现在我眼前。

  凡是经历过“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在当时被誉为的“红宝书”的。

  《毛主席语录》在当时,由于鼓吹和积极推行一系列加强个人崇拜的狂热举动,这本小册子,曾风靡全国、遍及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我国图书出版发行数量的最高纪录,有“东方的《圣经》”之称。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年5月问世到年2月12日中宣部发文通知停止发行时止,在短短的15年内,仅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总印数就有十亿五千五百多万册,如果加上“文革”初期“造反派”和许多机关、团体、部队、厂矿等翻印和内部编印的,其数量之巨大更为惊人!

  “红宝书”,因为在当时发行量最大、印制最精美、读者最多,且封面又是由红塑料封皮特制,人们心目中的“红宝书”往往专指《毛主席语录》。“红宝书”从严格意义上讲,还应包括各种正式出版的毛主席书:如《毛主席诗词》、《毛泽东选集1—5卷》;当然也出版些单行本,即毛泽东著作中名言警句的选编本,如《老三篇》、《毛主席五篇哲学著作》;续篇如《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等等,再就是最高指示,最新指示了。那时,人们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红宝书”不可不读,不可以不带,连结婚送礼也必少不了一本“红宝书”。

  想起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那些特殊的用语还是那么的耳熟能详。不管是举行什么样的活动,在开始时,主持人则宣布: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四个伟大),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让我们共同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毛主席的接班人,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林副统帅身体永远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人们齐肃立,手举红宝书挥动着,大声地念着:万寿无疆!永远健康!接着是读《毛主席语录》,如“我们的党,是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主持人一句,群众跟着读一句。

  那时,不论你是什么人(包括地、富、反、坏、右)只要出门,必需胸戴毛主席像章,身带一本“红宝书”。无论你身居何处,每天都要“早请示、晚汇报”。背诵毛主席语录时,右手持“红宝书”贴在胸口,背不会就不吃饭。“忠字舞”那是每天都要跳的,全中国人民一时间都变得能歌善舞。即使是髦耋老人还是刚学步的幼童,都要每天定时地边跳边唱:“敬爱的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给您唱。千万颗红心向着北京,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敬祝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人们手持“红宝书”,扭动腰肢和手臂,颇为壮观。还有那“忠”字牌(也就是一块木牌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忠”字),人到哪里,要搬到哪里。农民嘛,就只有搬在田间地头了。那时照相,也都是一种姿势,就是手持着“红宝书”。在人际交往中,也要像对口令一样用毛主席语录来问答。如老太太上街买菜,要对售货员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请给我切二块豆腐”;售货员要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找你的钱”。否则买卖就不能成交。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活学活用,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毛主席的话就是最高指示,一句顶一万句,凡有人领读最高指示时,在场的人都要弄出一副比较严肃认真的表情。那时的造反派做出任何事情,都要引用最高指示,用理论指导行动,用来证明每件事都是听了毛主席的话才做的。当造反派要揪斗干部时,一定会集体背诵毛主席最高指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揪斗坏分子时,引用“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念念不忘突出政治,念念不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这就是当时的四个“念念不忘”。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也是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中其中的一则。在年最高指示的应用范围达到高潮,在说话、作报告、写文章、写检讨、写家信、写情书的时候,都引用《最高指示》中的内容。奖状、笔记本等都印着最高指示,被当成了一种法令象征、装饰图案。在文革时期的结婚证书上,也印刷着最高指示。如引用最高指示中,有一个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或漏掉,也会揪去开了一晚上批判会,有历史问题的,称其是“现行反革命”。

  最新指示是在毛主席最新讲话中摘录出来的句子,如主席宣讲《报告》结尾:“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通过摘自发行,就是最新指示了。

  《毛主席诗词》是文革的工具与武器,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概括毛主席诗词的佳作。封面也是由红塑料封皮特制,封皮印有主席的人头像。共摘录毛主席诗词34首(记得是《湖北版》)。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编入的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一至四卷是毛泽东最主要的著作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毛泽东年以后著作的选集。该书的编辑、出版用了几乎十年的时间,贯穿了整个“文革”。

  红宝书、毛主席像章、《毛泽东选集》……这些留在人们心中的珍贵记忆,随着岁月的风尘一路走远,但却并没有完全走出我们的生活。有时在出租车上,还能看到的一枚毛主席像章;在农村看到的一面影壁上的毛主席语录;还有那些收藏的一张张泛黄的,手握红宝书相片......点点滴滴足以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火热而又令人心情复杂的年代。历史长河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忧伤,我们必须记忆;快乐,必须珍惜。

  当中国色已走向多元多彩的今天,我们无论如何不该忘记这段红色记忆,因为,它会让我们的脚步更稳健、目光更远大、信念更坚定。

薄荷花

  农业大分为“农林牧副渔”,小分为“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大集体时,生产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在荒坡野地种植各项经济作物,如种黄花菜、苎麻、红麻、蓖麻、药草、育树苗等等,并安排有专人管理。

  初识薄荷是在参加生产队劳动时,我所在的生产队的坟墓地就种有薄荷。坟头间交界的平地长满薄荷,一片葱绿,路过坟墓地,薄荷的香味四溢。

  薄荷也叫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花期6-9月,果期10月。花呈红、白或淡紫色。薄荷是门中草药,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目利咽,透疹止痒。中医加工薄荷,除去老茎和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并及时低温干燥。

  生产队用零星田块种植薄荷,由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也不深加工,如熬薄荷油等,卖给供销社的只是泡制中药的薄荷梗。

  生产队给社员评比工分,对老年人的底分会逐渐的少起来。队长也会根据老年人所拿的底分,去安排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做,如看青苗、护绿化、守剅闸等,同时也安排一二名老人去抓多种经营,如种植药草、蓖麻、土烟叶、育树苗等。

  我曾经劳动过所在的生产队,负责队里多种经营的,是一位在中药房工作过离职回村的老司药,懂中草药栽培技术,知道药草值钱。他为队里种麦冬、田七、枸杞、红花草、车前草、金银花,也种有薄荷。凭他的关系,老人可把采收的药草,经过简单地泡制,医院,比卖给供销社收购门市部,价格要高的多。

  老人每次卖完药草回来,总是一分不少的把所卖得的钱交给生产队出纳,出纳也另给几毛钱老人,去买两包“城乡”牌香烟抽,年终评定总工分,不论多少。

  回想起来,我对中草药略知一二,也是从老人那里学来的,什么“十药九毒”,“药吃进了肚子里,掏都掏不出来”这些都是老人告诉我肤浅的药理,也知道少数草药的栽培技术。就拿薄荷来说,其栽种可以播种,也可以扦插和分蔸。

  后来我当上了一名教师,带领学生勤工俭学,在学农基地,首要的是种药草,其次是种蓖麻、向日葵。也组织学生们到田间地头去采药草,如挖半夏等。

  我喜欢去闻薄荷淡淡清雅的香味,也习惯去摘一片薄荷叶放在舌尖上,去享受瞬间的清凉。酷热的夏天,两腿蚊叮虫咬或创伤,引起皮肤感染化脓溃烂,饭蚊子叮咬伤口。去掐一片鲜嫩的薄荷叶,用手拍出绿汁来,粘贴在伤口,会起到很好地驱赶饭蚊子和愈合伤口的作用。

  提到蚊子,其种类按家乡的方言来分,大致为:白天叮在牛身上的叫苍蚊;夜间叮咬人的叫夜蚊子;食物上的叫饭蚊子;茅厕里的叫蛆蚊……夏天,夜蚊子昼伏夜袭,特别令人厌恶。过去没有蚊香、敌敌畏,一般是挂蚊帐,也用锯末拌六六粉燃烧烟熏来驱蚊。

  时光的痕迹,清晰如初,但生产队那片坟墓地早已被推平,种上了其它农作物,昔日那片薄荷已不见了踪影,“薄荷花开蝶翅翻,风枝露叶弄秋妍”的记忆,总在回眸里。

  去年春天,我在花卉市场买回一盆薄荷,只是隔三差五地去浇水,没几天,薄荷分蘖出好多枝,茎和叶生长旺盛,满屋是薄荷的郁香。

  我家院墙外有一块小菜园,栽有一棵桃树的底下露着土,我见缝插针地移栽起盆里的薄荷。松土后,用旧菜刀引出一条缝来,把掐来的薄荷顶心扦插在缝里,紧土浇水,三五天之后,薄荷一一成活。

  薄荷越掐越发枝,越掐越生长茁壮。盆里的被掐过顶心的薄荷,每枝在掐过之处,又长出好几株新枝叶来,且生长得很嫩绿,我再次去掐其顶部,继续去移栽,直至栽满巴掌大的空地。

  薄荷生命力极强,脚踩过也不会死掉,桃树争夺阳光,它也照样生长。到了夏天,移栽的薄荷已是一片生机勃勃,显现出没有一点空白地。但看不出开花结籽的迹象。

  至于原因,很可能是去年刚移栽,且水肥的不足,还有光照的缺少。

  秋天到了,天气变冷,薄荷开始枯萎倒伏,我拔尽薄荷的枯茎叶,捆好后挂在护栏内,以备用处。考虑到北方冬天的寒冷,我将薄荷的桩根用泥土埋了起来,也不知这薄荷根在来年是否还能生长。

  奇妙的是,今年春天,还没等到阳春三月,埋在土里的薄荷,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比去年分蘖得更多,长得更嫩绿。加之今年雨水充足,砍过枝杈的桃树底下生长的薄荷,密密匝匝,根根茎枝,片片绿叶各不相让,生长得有如抬起来一般。

  前几天,我来到菜园,不经意间发现薄荷竟然开花了,白色的花看上去很小,但不时地引来野蜜蜂采花,好不惬意。

  有了蜜蜂传授花粉,薄荷结籽就能形成,我还真的是没有见到过薄荷籽呢!

  在老家,人们习惯称薄荷糖叫“呴巴糖”。小时候要吃小商贩卖的斑马条小块薄荷糖,孩子们都是捡废品去换。这“呴巴糖”酥松沙甜。现在嚼的是长薄片的薄荷糖,也叫口香糖,其冰凉清爽的味道,回味悠长。薄荷牙膏有一股薄荷的清香味,有保持口气清新的作用。

  薄荷花是我见过的最微小的花朵,让人禁不住拿起相机去把它拍摄下来,珍藏着我对薄荷花的喜爱。

丘牌

  丘牌是流行于仙桃民间的一种娱乐纸牌(因牌形窄长又称为长牌,俗称麻叶子),五个头的丘牌,我所知道的除剅河,毛场等地流行外,仙桃城区其它地方一般流行玩法是四个头丘牌。

  据说丘牌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那些文人们为了宣扬他们的祖师爷孔圣人的道德思想文化,便想出了用纸牌这种形式,在娱乐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普及效果。

  我对丘牌的玩法和手写纸牌的制作方法不是完全的了解,在家时只记得仙桃毛场一姓陈的人家,农闲时制卖手写纸牌,红底黄面涂有清漆。现在市场上所销售丘牌已淘汰了手写,大多是用刻制好的模版印刷的,字迹整齐,箭头清晰。也称箭头红丘牌。

  丘牌的局口有八句: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仕、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从字面上看,上大人、丘乙己;是对孔丘的尊称和崇敬,孔子排行老二,属甲乙的乙,出生己年。化三千、七十仕;意思是说孔圣人一生教书育人,相传有弟子三千,有学问的干出了一番成就的有七十二人。尔小生、八九子;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跟随他到处游说讲学的弟子只有八九个。佳作仁、可知礼;讲的是知识和道德,意思是説做人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你们可知道,懂得这些道理吗?

  何谓丘牌的四个头,五个头呢?丘牌共八句话,每句话三个字,一共是二十四个字。如抹四个头的丘牌,就是每个字有四张牌,二十四乘四,四个头的这副牌就是九十六张,再加一张满当的混将(相当麻将的赖子)牌,那么四个头的一副丘牌总共是九十七张。按这样算,五个头的就是一百二十张,同样加一张混将,一起是一百二十一张牌。

  丘牌上的字是有颜色之分的,“上大人,可知礼”这六个字是红色的;其余的是黑色的,包括混将。抓牌时为了手好捏牌,在字的右上方标有圈圈,斜线的记号,俗称箭头。抓牌时按局口插好牌,和牌时也要是局口。如手里有混将,是可以代替缺牌中任意一张的。

  抹丘牌算湖。丘牌玩时算出的湖多,你和了就赢牌。也讲做庄,但不挽庄依次来。洗了牌抬牌时,先在一副牌的中间抬一个将出来,这一张牌代表一局口,如抬出一个八字,这一盘就是八九子的将了,是因为它连着局口。红将一句话是二湖,黑将一句话是一湖。抓一对牌红的是二湖,如是将的话是四湖;抓一对黑的是一湖,如是将的话是二湖。抓三张字一样的牌,红的是六湖,黑的是三湖,如是将的话翻倍。抓四张字一样的牌,红的是十二湖,黑的是六湖,如是将的话也同样翻倍。如抹的是五个头,抓五个红的就是二十四湖,是将就是四十八湖,黑的减半,如果有五张同样字的牌,可以连抓两张牌,为赶张。连抓四张五张牌的机运是很少的。抹五个头其余的算湖与抹四个头的一样的算法……这算湖,仙桃各地的算法我想是大同小异的,看你怎样去讲。

  抹丘牌还讲红,黑,对,边,刊,卡……红湖黑湖;红湖就是和的牌必须有十张以上的红牌。黑湖则是和的牌一张黑的都没有,全打出去了。混将无红黑限制。除红黑湖以外还讲对湖;即连三张,连四张,碰的,手里和的全是对子牌。边,刊,卡;边指和人字,礼字;刊指十字;卡即卡湖则指十湖,二十湖,三十湖等为整湖的和牌。

  丘牌有三人玩的,多半是抹比湖,比湖是谁的湖多谁赢,一盘一次;也有拖百湖的,百湖是满多少湖了算一局,用算盘累记每人的湖数。四人玩的一般是抹七湖,也就是牌够七湖才可以和,差脚时三人抹七湖叫育箢弓子。

  抹丘牌还讲牌小礼性大。吃牌碰牌按坐次顺序来,打牌要敲一下桌子,证明你不吃牌,不碰牌,让坐你下方的人知道。吃的踫的牌要放在自己的面前,和牌时别人好清你牌的数量,如抹七湖看的牌,总数是不是二十张,还要检查你算的湖。否则别人说你和的是诈和,是不会承认你赢牌的。

  由丘牌地方也引出了些歇后语;如丘字抓缭——一挤等。

  抹丘牌是一项考智力的游戏,牌的变数大,同样的有多种出牌的方法,赢牌除了凭手气,也凭手段。手里的牌,桌子上打出的牌,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此知彼。

  解放初,政府只允许老百姓把丘牌作为农闲时的娱乐,不准作为赌博工具。文革期间搞批林批孔运动,丘牌也随之禁止了十多年,随着改革开放这丘牌也开放了。现在仙桃民间玩丘牌的也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大多还是作为休闲娱乐。

  沔阳《打硪歌》(上大人留头)

  上京都、下湖广、男女广有;听我把、粗大腿、细表从头。

  大不该、下深水、摸鱼踩藕;阴风吹、受寒温、起祸根由。

  人讲道、用皮硝、一壶老酒;几床絮、翁得我、虚汗直流。

  孔怕得、接一位、高名医手;医好了、粗大腿,大有出头。

  一生的、逞英雄、全靠脚手;只恨得、脚背上、一块肥肉。

  几十人、上大路、我在后头;跟不上、众兄弟、同船过渡。

  话说时、瞌睡来、哈欠巴果;不由人、如山倒、鼾声不休。

  三月里、修田埂、不用榔头;跌几跌、踩几踩、胜似硪堕。

  千般重、万活路、我都干过;或舂铁、或扒碓、苦泪暗流。

  七岁时、上私塾、学好孔孟;尊师长、孝父母、理在情周。

  十一岁、因家穷、辍学放牛;风里来、雨里去、牧笛悠悠。

  士君子、学李密、牛角挂书;遵古训、守根本,渔樵耕读。

  尔听得、洪水涌、河堤溃口;为抢险、跳水里,水往倒流。

  小时候、娃娃亲、父母订就;她与我、盟山誓、意合情投。

  生同衾、死同穴、不弃不丢;自打我、下身肿、看水流舟。

  八个人,围桌坐、狗也难过;牛火腿、像个鬼、黄水直流。

  九月里、孤雁飞、凄声啾啾;冬又去、春又来、二十八秋。

  子不语、无鬼神、命中注定;前世孽、今世还、不可强求。

  佳住在、汉阳府、沙湖沔州;湖广熟、天下足、世间少有。

  作儿女、理应该、孝敬父母;生父他、败家业、又赌又抽。

  仁戌年、发大水、双亲亡故;是叔婶,抚养我、将儿收留。

  可谁想、丝虫病、伤及下肢;一双腿、只烂得、脓疮红肉。

  知了鸣、蚊叮咬、黑血直流;嫩树叶、贴满腿、绑块布头。

  礼佛堂、烧纸钱、来把苦诉;这就是、粗大腿、人生春秋。

蚂蟥

  小时候,每年暑假以及星期天参加生产队劳动,都和村里的孩子们轮流去放牛。家乡江汉平原无草场,根本没有地方放牛,只能在堤埂上,田埂上去放,牛会往稻田里跑。牛吃了或损坏了集体的青苗,不但要扣工分,家里人还会受批评,放牛娃也会受到大人的打骂或不给饭吃。在窄窄的埂子上放牛,只得各人骑着自己的牛。牛太高,放牛娃向牛大声叫“低角”,牛就把角低下来让你踏上去;再喊“起”,牛就把头高高抬起,放牛娃就爬上了牛背。

  李密牛角挂书,牧童牛背横笛,放牛还是很有乐趣的。我骑在牛背上,儿时的梦想从来没成真过。中午天热的时候,水牛在池塘、河里、小渠里困淌水,蚂蟥,牛蚂蟥(牛坨)就会叮在牛身上吸牛的血。蚂蟥的唾液有麻醉和抗凝作用,吸血时牛往往无感觉。当其饱食离去时,伤口流血不止,造成牛的皮肤感染溃烂。

  蚂蟥学名水蛭,属环节动物蛭纲类。蚂蟥多生长在淡水中,多以吸动物的血液为主,江汉平原半尺长的牛蚂蟥常见。乡亲们下水田耕整插秧时,蚂蟥叮在腿上,手上不容易扯下来,要去拍它,蚂蟥才掉下来。蚂蟥叮过的部位流血,乡亲们用水田里的泥巴贴在伤口上说能止血。几天后伤口才能好。白天还能看到,晚上扯秧时,蚂蟥叮在腿上,由于无感觉,收工回家时,有时把蚂蟥带到了床上。乡亲们很恨蚂蟥。

  蚂蟥,牛蚂蟥会受到放牛娃的快意复仇。蚂蟥它“不怕蒸,不怕煮,就怕放牛娃翻屁股”。把蚂蟥,牛蚂蟥拍下来后,拿一根竹签或细树枝从它的屁股插入,翻过来。蚂蟥无内脏,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弹性很好的管子,用来装很多的血液。翻过来的蚂蟥拼命的想反过来,放牛娃会用一根线把蚂蟥拉长系紧。翻过来的蚂蟥就一动不动了。把它放在毒日头下晒干,有时拿到土产收购站换回油盐钱,有时替代油灯照明。

  放牛,翻蚂蟥,为了玩,有时候也会在堤角上骑牛比赛。放牛娃们骑在牛背上,拿着树枝,把牛抽得飞跑。玩累了,用牛桩把牛固定吃草,就躺在堤坡上迷会。有时,牛挣脱牛绳,会打起架来。不让人去牵,放牛娃跟着牛奔跑不停。

  现在想起放牛的时候就觉得着好玩,对蚂蟥依然厌恶。如同现在的人痛恨贪官。如同人们鄙视龌龊小人……牛有时不会去理会蚂蟥,牛蚂蟥,它只是一路吃草。

地乌龟

  上世纪80年代,住毛嘴横口的老俵哥吴享生靠大规模喂养地乌龟,成为县里的红旗养殖专业户、万元户和镇农民劳动模范。

  在我教书时,遇星期天没事干,就骑辆破自行车,来到老俵哥家,看他养地乌龟,听他吹牛。

  凡农村人都认得地乌龟,猪舍、牛棚、土灶的渣窝子里到处是野生地乌龟,也知道它是一门治跌打损伤的药材。把寻找的地乌龟装在罐头瓶子里,用开水烫死后晒干,再用针线把干地乌龟连在一起,积攒多了,就拿到大队代销店卖钱或换取油盐。

  地乌龟又叫土元、地鳖虫、土鳖虫等。地乌龟的样子,扁平卵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前胸背板盖住头部;腹背板九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胸部有六条腿,腿上有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

  地乌龟生活于阴暗、潮湿的松土中,怕阳惧光,白天潜伏,夜晚活动。

  老俵哥喂地乌龟砌有砖池子,里面铺有饲养土,喂食地乌龟有米糠、麦麸、鱼粉、青菜等饲料。

  地乌龟属卵生昆虫,老俵哥常在我面前夸他一版地乌龟卵块卖了多少钱,商品地乌龟,卖了多少钱,搞的我那时还真不想教书了,也想去喂这不咬人的地乌龟。

  老俵哥家常年有用地乌龟泡的药酒,问其药效,他还给我讲过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说有一个人在厨房里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地乌龟,就用刀把它砍成了两截。第二天,他发现被砍成了两半的地乌龟,竟然又合成了一个,连伤口的痕迹几乎都看不出来了。后来没多久,他上山砍柴,不幸腿骨被摔断了。由于没钱请医生,他想起了伤口复原能力特强的地乌龟来。于是,就找来了几只地乌龟,用烧酒吞下。这样,连服半个月,淤血消散,断腿骨自然地长好了,也能下地走路,下田干活了。于是,就有了用地乌龟泡药酒来治疗摔伤扭伤一说。

  中成药是把地乌龟鳖混在其他药材里面,加水熬成药汁,让病人去喝这种药汁,能起到活血化淤,疏胫活络的疗效。

  地乌龟具有假死性。当有人或遇到天敌时,它就很快的跑掉,当你去接触它,它就装死,稍停片刻即复活正常而离去。

  老俵哥喂地乌龟在开始的第一年,市场行情好,也赚了几个钱。后成了所谓的专业户后,盲目扩大养殖规模,由于地乌龟市场走向低谷,造成滞销,最后亏得血本无归。

  9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老俵哥家也分有几亩地的责任田。他很少下地干活,成天打听这地乌龟行情。老实的俵嫂管不住他,儿媳妇叫他到田里去帮忙收稻谷,他不去,并拿出银行存折在儿媳妇面前炫耀,说自己有的是钱。

  不怕鬼的儿媳妇听到之后,与老俵哥大吵:您是不是要把钱给的自己的女儿......强逼老俵哥交出存折。白天吵、晚上吵、天天吵、吵得老俵哥不得安身。

  老俵哥一气之下,喝敌敌畏上了西天,去打听他的地乌龟行情去了!

  在我去吊念他时,问及俵嫂,存折上到底有没有钱,俵嫂回答我,那存折上仅有用于在杨越农村信用社开户的几块钱。

  我喂地乌龟吹牛的老俵!你走后,市场上不知出现了多少类似于“养殖地乌龟,投入1万多元一年可以赚20万”这样的虚假广告。如今,治疗跌打损伤用的是云南白药,谁还用地乌龟泡酒和制成中成药剂。

古代“官仓鼠”石权

  图片为古代官仓鼠石权,是儿子在刚参加工作时,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买回的,一直是放在我的电脑桌上。不懂欣赏艺术的我,谈不上是一种摆设,只是在看书时,偶尔地用它来压压书。十多年来,官仓鼠石权在我手里被摸得光滑润泽,也可能是这款石权接了人气,即使是冬天里用手去摸,也不觉得冰凉。

  对于官仓鼠石权,刚开始我去接触它,说实话,我是搞不明白这是个么玩意?儿子说是官仓鼠石权。“官仓”好懂,不就是现在的国家粮库吗;鼠,耗子;“石权”结果我听岔了,以为是“实权”这两个字。我乃一平民,一辈子也没有当过官,没有掌过“实权”,儿子能买到它,是缘!难得我家要出做官的不成?总认为这块石头是个吉祥物,像捡了宝似的。也冥思苦想出了许多歪道理来: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一,寓意“一把手”,象征权力,掌握“实权”;还有“十全十美”…….总之,只往好的方面去想,就不去想像“鼠目寸光”这些不好听的、不吉利的话。

  上网去百度“官仓鼠”三个字,结果搜出来了一首诗来,原文和译文及诗意清清楚楚,摘抄如下:

  官仓鼠(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译文]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守卫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辛劳的老百姓正在挨饿,是谁让你们每天把官仓的粮食装到自己的嘴里去的呢?

  诗人曹邺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是对贪官污吏的愤慨。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譬喻妥帖,词浅意深。他用“斗”这一粮仓盛器,来夸张和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深刻地揭露了那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

  接着去搜“官仓鼠实权”,百度提示:你是不是要搜“官仓鼠石权”,我去点击网页和图片,结果一目了然,就是儿子买回的这件宝物。

  “权”为衡定重量的砝码,说白了,就是秤砣。秤砣多为铁铸,但这一石器原来是石秤砣。其中雕刻精美的石制的“权”不是大众性实用砝码,而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产物。

  有资料称,受《诗经.硕鼠》启发,古代官仓创制了一种警示仓官的象征性石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老鼠形状的石权一般都悬挂于官仓的大梁之上作为镇仓之物。其寓意为,在国家的财物面前,镇守官仓的官员要象“老鼠爬秤杆——自踮自量”,不要像硕鼠一样贪得无厌。

  《硕鼠》这首诗歌念书时读过,它是魏国的民歌,人民用硕鼠讽刺当政者,表达了奴隶的反抗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这首诗是比体诗,喻体硕鼠,本体奴隶主,运用夸张,突出硕鼠,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至今还能够背出几句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官仓鼠比苍蝇大,也有人把它比喻为老虎。现在,有些腐败官员,无视国家法纪,不顾穷苦百姓捉襟见肘、度日如年的生活,只顾自己贪图享乐,“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冠冕堂皇、有恃无恐,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民愤极大,当被绳之以法。

  图片官仓鼠石权,是一款老鼠抱南瓜青石权,座上的老鼠雕凿得栩栩如生。但我也没有拿给专业人员去考证,是正品还是赝品,另当别论,自己喜欢便值得。

  石磙硪歌

  我出身,本是在,高山之上;我姓石,叫磙子,来到稻场。

  多亏了,石匠们,将我凿上;一头大,一头小,又圆又光。

  农友们,收割时,把我用上;架磙盘,用牛拖,帮忙打粮。

  忙完了,季节活,将我闲放;反说我,不如磨,愚蠢非常。

  昨夜里,睡土台,耳听人讲;说政府,搞建设,修筑堤防。

  又说是,片硪轻,难保质量;赶不上,我石磙,身壮力强。

  次日里,硪工们,扎上轿杠;十二人,抬起我,像抬新娘。

  抬到了,工地上,开口就唱;他一唱,我一蹦,不慌不忙。

  论深度,打到了,八寸以上;把堤坝,筑成了,铁壁铜墙。

  哪怕它,洪水大,能够抵挡;修好堤,保丰收,增收棉粮。

  我翻身,搞建设,出了力量;感谢了,共产党,办法周详。

作者思乡远梦,原名张才富,湖北仙桃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投稿人。曾任教师,企业负责人等职。现任某公司图书编辑。苦恋文学多年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此个人







































最顶尖的白癜风专家
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1464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