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培根的启示当ldquo才rdquo

发布时间:2018/6/5 5:09:59   点击数:

所有的人生辉煌,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平安来托底,否则都是浮云。为此,我们首先要明白,哪些是注定会让自己人生不平安的。

景素奇

责任编辑

杨光

来源

中外管理杂志

上期写了法学家培根,做到了首席大法官的高位,最终却以获罪收场,其实这同时也是他政治生涯的一部分。法学本来就是政治。从政是一个职业,而从政人的职涯该如何走,不仅能步步高升,而且能平安退休,直至心安终老,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医院,干不好进法院”的职业生态,一直威胁着权力转型时期的从政群体。从政不仅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艺术。

从政者有官宦世家和草根从政的官一代。培根就是官宦世家,父亲是英国掌玺大臣和首席大法官,祖父掌管着一座大寺院,这在多年前皇权与宗教气氛均很浓厚的英国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但无论是官一代还是官N代,走从政这条路,辉煌加上平安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官二代”培根的从政生涯,却走得太刺激了。

1

培根政治生涯冰火两重天

第一阶段:少年入仕(15-23岁)

由于父母都有很高学术素养,培根出道很早,属于天才少年。12岁就随哥哥一起进剑桥三一学院学习。三年学习,使他对传统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培根15岁就是驻法大使的外交随员了,这比一般人职场起步要早得多,两年半走遍法国,见识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汲取了许多新思想,对其世界观转变产生了极大影响。

培根的理想风帆刚刚张开时,父亲却意外病逝,18岁的培根生活一下陷入了困顿,不得不回到伦敦,通过子承父业学习法律,以便谋生。年,23岁的培根考取了律师资格,并当选为国会议员。

第二阶段:成年苦熬(24-40岁)

考取律师资格后,培根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可能是官宦家庭的文化熏陶,以及小时候女王伊丽莎白一句“我的小掌玺大臣”的戏言,暗示着他要在仕途上奋斗。然而此路始终不顺,怎么走都不顺。除了他姨夫等朝廷重臣嫉妒打压外,还始终得不到女王赏识。就连28岁成为法院出缺后书记后,该职位居然连续20年都没有出缺!人背运时,干什么都背。培根一直忍着,从24岁忍到40岁,整整忍了16年。这16年忍耐中积极寻求突破,然而始终无果。

否极泰来,熬到41岁时,机会终于来了。因为女王死了。

第三阶段:中年后喜得风雨(41岁-60岁)

年,詹姆士一世继位。41岁的培根,由于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新皇大力赞赏。至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年受封为爵士,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年提升为掌玺大臣,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法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看培根这中年仕途,可谓风生水起。不仅把他父亲担任过的掌玺大臣和首席大法官都做了,而且还青出于蓝地做了首席检察官、国王顾问、枢密院顾问。作为官二代,做到这份上算是做到顶峰了。

第四阶段:晚年跌落政坛,潜心学问(61岁-65岁)

然而,物极必反。好运瞬间戛然而止,厄运突然降临。正志满意得的培根,突然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经审判最终被终生逐出政坛,政治生命突然死亡。人生就是这样,由坏运变好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艰苦地拼搏奋斗,但由好运变厄运,转瞬眨眼的功夫。而且倒霉的事都往一块凑。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所以,培根从政的职业经历,该忍耐的都忍耐了,该辉煌的都辉煌了,“该”失足的也都是失足了,以春天开始,以严冬结束。对我们今天设计职涯,都有很大借鉴意义。

2

培根为什么归属高危人群?

西汉“官N代”的刘向在《说苑》一书中总结“六正”官员是: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虚心尽意,扶善锄恶,此为“良”。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此为“忠”。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此为“贞”。刚直不阿,敢争敢谏,此为“直”。“六邪”官员是:逐利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庸”。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此为“谀”。巧言令色,嫉贤妒能,此为“奸”。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为“谗”。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为“贱”。幕后指使,兴风作浪,此为“阴”。

今天的环境比古时要复杂多元,但综合来说从政者大体分为四类:第一,励精图治,家国情怀,有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者;第二,凤兴夜寐,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有职业责任感者;第三,不求有功、自保平安、混饭谋生者;第四,专权擅势、以权谋私、损人利己者。

这四类人,第一类和第四类是少数,第二类和第三类是大多数。这四类人都有可能出事,但第一类和第四类出事的概率更高。第四类出事,属于大快人心,第一类出事,则是扼腕叹息。培根显然属于第一类。

3

当“才”、“扬”、“霸”三合一,必出事

第一类从政者正是国家栋梁,社会柱石。然而这类人中也大多是三合一,即有才、高调、霸道。三者俱备,必然出事。

有才招人嫉。有才者,本就遭人嫉妒。一个人的优秀,就是对他人的最大伤害。

高调招人厌。有才者,往往恃才傲物。控制不住高调炫才,必然惹人厌。

霸道招人恨。有才又想做事者,就是常说的成就动机强者,往往贪功并急于求成,就会表现出傲慢和霸道。傲慢来自于嫌别人办事效率低;霸道,就是嫌按程序做事太慢,而按权力意志驱使,必然得罪整个流程上的既得利益者。

官场上的培根,这三方面都符合。所以,他出事是必然的。因为培根的家国情怀、励精图治只是自己人生理想的一小部分,还有宏大的人类理想,后人称其为人类科学史上的哥伦布(这是我们后面要谈的内容);二是培根十分高调,当上首席大法官后,开了一个盛大的生日宴会,贵宾满堂,而且在官位上经常说漂亮的哲理名言;三是傲慢霸道,自认为有才情、有理想、有情怀,是法律大家,大权在握,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议论,不喜欢和同僚们私下来往,甚至不太在意官场的潜规则等。

所以,有大才、招人嫉的培根,高调、招人厌的培根,霸道、招人恨的培根,想不出事都难。

4

当“权”、“誉”、“财”相交,必出事

权力、荣誉、财富,三者不能交叉。相交必出事。培根职场经历,再次警示从政者这三者不可交叉。培根大权在握,有那么多成就荣誉,最后还想潜规则捞钱终老,可能吗?不捞钱,大家还都坐等你出事呢。你怎么知道这送钱者不是阴谋和圈套?好事不可能你一个人都得了。其他有权者搞潜规则不出事,是因为他们没有成就荣誉,也没才,不招人嫉和恨。

权力和财富相交。权力和财富往往是相伴而生。相伴可以,相交不行。相伴是指权力配套的财富,相交是指以权换钱,以权劫钱。尤其在贫富悬差过大、吏治严苛的时候,权和财相交出事的概率就加大。所以,当今官场人不要羡慕那些不如你而没当官的同学朋友都发财了。如果感觉不平衡,那就辞职,踏踏实实到市场中打拼,证明自己的实力。

权力和荣誉相交。当官从政,干的都是与人打交道的活。只要与人打交道,无论你干得多好,总有人不满意。你有上司、同僚、下级,还有合作者,你做的事情,令所有人都满意,不可能。世界上不存在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事情,甚至不存在让一个人任何时候都满意的事情。世界上最难测的是人心,人心是瞬息万变的,人的欲望是千差万别的。当官从政做事情,可以只能大多数人的普遍需要,但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因为,你根本猜不透每个人的需要,以及一个人任何时候的需要。所以,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满意。人一旦不满意,人性的恶就来了。如果你不是太注重成就荣誉者,苦笑一声摇摇头,自我解嘲一下就过去了。如果反之,你非累死不可。如果较个真儿,围绕自己的一片丹心,纠缠于自己做事的逻辑和初衷,可你和谁讲理去?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如果像培根那样,一边当官一边做学问,荣誉一大堆,还净说些漂亮话,那些不满意的人,就会拿你的荣誉来说事,拿你的漂亮话来攻击你。

5

当第一类遭遇第四类,必出事

特别是不满意你的人,正是第四类人时。

当培根努力甚至以霸道的方式想做成事时,最容易遭遇到第四类人强有力的阻碍和反击。因为,无论是第一类人还是第四类人,都是最有能力的人,只不过能力用的地方不同罢了。第四类人如果长期盘踞在一个组织体系内,为了谋取私利,就会拉帮结派,谁阻挡他们的财路,就砍谁,啥都做得出来,而家国情怀、社会利益、百姓福祉,统统不是自己考虑的范畴。为了私利,往往如刘向在六邪中讲到的:庸、谀、奸、谗、贱、阴等手段的组合运用,设计构陷让那些一心为公廉洁从政者,带着贪腐受贿的帽子走下政坛。

培根的案子基本属于这一类。因为第一类人在明处,第四类人在暗处,神不知鬼不觉地就给套上了。你不是首席大法官吗?你不是有很多关于法官的宏高妙论吗?让你食言而肥。这就是培根职场生涯的悲剧。

培根的职场大案启示职场人,有才是好事,但如你想把才多发挥几年,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话,千万记住,不要高调,不要霸道。为达到做成事情的目的,方法有千千万万,没必要霸道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自己职场平安,这样你的家国情怀的目的才能实现。

6

把握职场六度

一、规则的度

官场有明规则,也有潜规则。明规则必须遵守,潜规则可以不潜,但不能挑战,更不能喊着挑战。

培根身为首席大法官,不仅把官场的潜规则给挑明了,公开反对,还说了很多高大上的漂亮话,触动的是当时整个法律界从业者的利益。结果,偏偏他就吃了这方面的苦果。这就像有些清正廉洁的官员,最终偏偏给你搞个贪官的帽子戴戴。比如明末的抗清名将袁崇焕,偏偏被诬以通敌叛国罪被凌迟。所以,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度,要把握好。

二、顺势的度

官场有官场的文化。文化如风如水。如风,风势会变,要跟着改变;如水,水无常势,需顺势而行。你可以不合污,但必须同流。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必须要洞悉人性、把握人心。人性是客观的,人类不同于一般动物,既有社会属性,又有动物属性;而人心瞬息万变。一切社会活动就是人性当中两种属性冲突,和人心共振的结果。社会运动的趋势就像物理学的单摆运动一样,要么向左摆,要么向右摆,很难停留在中间位置。一旦向右摆,大概30年左右;一旦向左摆,大概20年左右。人一定要认清大势,顺大势走,一定要看清社会运动的风向,风向一旦形成,不是每个个体或某个单一组织能扛得住的。单摆运动,摆到极右,就要回撤向左,一旦走到极左,就要回撤向右。总之在左右之间来回摆动。社会就是在左右之间找到平衡,防止极左和极右。极左和极右都是人性恶的放大及共振。

三、做事的度

做人要有度,不可走极端。做事也要有度,也不能走极端。尤其在官场做事,要给别人留点事做。尤其聪明的人,做事能力强,才情奔放,把事都做了,做到极致了,别人都无事可干了,而无事可干者必无事生非。所以,做事要把握住一个度,不要把事都做了。哪怕是边角料的事,也要给他人留点事。不然,无事的人就会给做事的人找事。

四、灵活的度

官场做人做事一定要把握原则和灵活的度。这个原则包括国家法律、上级政策,领导要求、社会良俗、道德戒律,更有自我底线。官场做事一定要把握原则,否则个人一定会出事。同时也要学会灵活,否则也会出事。因为制度是死,是法律条文,是注定过时的东西,而现实世界是新鲜丰富多彩的,如果只会按原则死板办事,则可能辖区迟早出大事,而个人反过来难免为其所累。

政策风来的时候,从政者也得注意一个问题:一个政策出台自有其道理,但政策与法律不一致时怎么办?一个真正有责任感,有良知的官场人,既要遵守法律,又要执行上级政策,同时尊重事实,在法律、政策、道德、事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度。

我国年代初,有一位地级市检察长,在那次严打政策风暴中,严格依据法律和事实来办事。他把那些办案系统报来要批捕的案子,包括治安拘留、甚至连治安拘留都勉强的案子,一个都没批捕。严打过后,政法委、最高检不断接到告状信。最高检下去复查时,发现每个案子都符合法律和事实。事后,这位检察长接通知到中央党校学习,学习后直接进了最高检,后来成了我国第一任反贪总局局长。在这里,这位基层的检察长就把握住了原则和灵活的度。法律是原则,严打政策也必须执行,但严打政策怎么执行,严打到什么程度,政策没说,如果不考虑法律和事实,只是一味按严打的风向偏,矫枉过正,风吹过后,会留下很多后遗症。众所周知,那次严打打过了头,留下了一些冤案,对社会治安和健康发展反而不利。这位检察长在严打过程中既执行了中央严打政策,又严格按法律条文办事,更考虑到案件事实,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落实了严打政策,还挽救了几十个家庭。虽然短暂因批捕数量少,影响了部分人员包括他自己的奖金和成绩,但最终获得了更高级机构的认可,后来在更高的舞台上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五、阴阳的度

《易经》讲阴阳要平衡,在阳位时要阴着干,在阴位时要阳着干。“官二代”天然就是阳位,本来大家都看得见,所以干事一定要低调。就像培根,自己本就是个高干子弟,有无数双羡慕嫉妒恨的眼睛盯着,等着你出错,如再高调行事,怎会不招惹麻烦?另外,在权力生态环境下做官,官的自由裁量权很大,也本来就在阳位,如果再高调行事,尤其唱高调,容易招致多数人的反感。这就是人性和人心。所以,为官,又有家传,低调行事,方可阴阳平衡,健康发展。

六、进退的度

该进的时候,一定要勇敢前进。该退的时候,一定要急流勇退。

任何事情都有其运行规律。不可能永远向上,也不可能永远向下,否极泰来。时势是不断变化的,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一定要退。培根青年时期是不得进。詹姆士一世即位后,时局发生了变化,培根立即抓住外部环境改变的机会,勇敢进击,结果平步青云,20年内一直进,向前进。进得不能再进了,其实就该退了。培根就是不知退。试想,詹姆士一世除了帅气外,没啥本事,在位20年,一定积累了很多矛盾。如此多的矛盾,总要找个爆发点。于是,有才、高调、霸道的培根就成为牺牲品。培根一直进,而不知退,结果是被逼退,而且身败名裂得退。如果他早退一两年,应不至此。

把握住进退度,是确保从政不出事的关键。

7

培根们,如何评估转身时机?

有才情和梦想的从政者,当职业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时,本能地顶风而上、抗争、抱怨、消沉等,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正确的处理方法有二:一熬。积极地熬,在熬中适应,在适应中等待机会,没准重新获得生机,因为适者生存。二转。请牢记,任何风势的到来都不是两三年能改变的,所以看一下熬的成本和转的成本那个大,算清楚账。如果实在不愿改变自己,熬不下去,就义务反顾地转身,换个跑道,一样可以拿冠军。从政优秀的人,到了市场也会优秀。及时转身,是成本最低的。就怕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在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转身再踏新征途,对那些不适应新环境的从政精英,是最好的选择。

转身分被动和主动两类。转身最好是主动,千万不要不适应环境,还本能地选择对抗,顶风而上、怨气冲天,这有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导致被动,不得不转身。被动转身,成本太高。有时甚至失去了转身的自由和资格。培根被判决后,若不是与国王有交易被豁免,真按法院判决那样,失去自由还欠一屁股债,哪还有转身做学问的机会呢?

面临大环境改变时,往往就有环境下的从政者都郁闷之极。有的甚至盼望环境是否很快变“好”(自己希望的那样),其实谬矣。任何趋势的形成都有个过程,不可能短期就改变,只能是越来越不是自己希望的那样。自己要么适应,要么离开。

8

转身后如何再创培根式华丽?

选择转身退出后干什么?

无论干什么,潜心十年,一定会有划时代的贡献。为什么?培根们,无论知识、见识和资源都足够支撑干出事情,关键是能否集中于一点,沉心干上十年。尤其在官场,真是靠自己专业本事吃饭者,离开政坛干什么都能做出像样的成就。如果再选对战场,假以时日,也许真的能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培根退出官场,转身后就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培根梦断官场,身败名裂时,选择了自己一生的至爱追求,潜心从事研究探索。他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纪》一书,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近代史学的里程碑”。2年后,培根写又成了《新大西岛》一书。虽然培根的官场职涯走到了绝路,但他很快调整心态,调整方向,根据自己的身份和资源、见识、经验等,转入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很快写出了传世佳作。假若还在玩政治,哪有时间和精力写作和研究?这就叫华丽转身。这是因为培根本就有自己的爱好和事业追求,他只是回到了自己熟悉并热爱的领域,耕耘奋斗,做出了成就。

然而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导致相对于官二代们,很多草根出身的官一代,在转离官场时背负着父母亲友的巨大压力,往往拖泥带水,扭扭捏捏,实在是误事。

在这里告诫一下从政的职场精英们,世间的道路,不仅只有仕途,还有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每条道路都一样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只要你有远方,一定会风雨兼程;只要你心中有大海,一定会远航;只要你心中有蓝天,一定会翱翔。

张老师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张老师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中外管理新媒体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白癜风治疗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1555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