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艺术概论知识串讲第二弹这5大理论帮你轻

发布时间:2018/6/7 19:47:15   点击数:

美术一起学将跟随美术系统班的进度,每天发布美术学科的课堂笔记。免费直播地址请在文末领取~

友情提示:本文干货满满,先转发保存好以防丢失哦~

喜欢分享or

艺术概论

实用艺术

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特征: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实用+审美)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

(一)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

分类

(1)从使用的角度来分类

宗教建筑、宫殿建筑、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纪念性建筑、陵墓建筑

(2)从使用的建筑材料来分类:木、石、钢筋混凝土。

(3)从民族风格上来分类:中式、日式、藏式等。

(4)从时代风格上来分类: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等。

(5)从流派上来分类:结构主义、构成主义等。

建筑艺术的内容

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

即:“实用、坚固、美观”。

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现代建筑“美观”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人们在观赏任何一座建筑物时,首先感受到的总是它的外观造型。

(二)园林艺术

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被称为“城市中的山林”,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它通常是以花、木、石头、水、廊、亭榭等为主要元素,经过人为的精心设计建造而成。

根据不同的角度,园林可分为以下类别:

(1)以历史来区分有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

(2)以地域来区分有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

(3)以功能来区分有综合园林、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和城市绿地等。

(4)在古典园林中,中国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园林;西方古典园林有规则式园林与自然风致园林。

(5)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还可以细分不同的类型。如:纪念性公园、森林公园、郊外绿地等。

中国园林有如下几个特点:

(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

(2)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高雅的文化意境。

(三)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为造型艺术之一。也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所以适用性与审美性是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适用、经济、美观

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性与建筑艺术相仿,集中体现为造型美。

分类:

(1)按工艺美术的功能价值,可分为日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

(2)按工艺美术的历史形态,可分为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

(3)按工艺美术的生产方式,可分为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

(4)按工艺美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层次,可分为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三类。

(5)按工艺美术材料和制作工艺现在习惯上通常将传统工艺美术分为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6类;

随现代工业生产发展起来的现代工艺美术则一般按产品对象分为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

(四)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的范围大致包括:

一是产品设计、二是环境设计、三是视觉设计

包豪斯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1、实用性与审美性

2、表现性与形式美

3、民族性与时代性

一、艺术发展的继承

所谓艺术发展的自身历史继承性,是指前代的艺术,总是给后代的艺术以巨大潜在的影响;后代的艺术又总是要继承前代艺术的成果而发展。两者是相互交错、互相影响的关系。

圣母升天卡拉瓦乔

夜巡伦勃朗

二、艺术发展的创新

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一、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1)艺术家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

(2)艺术家是社会生活的先行者

(3)艺术家的生产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拉奥孔格列柯

内战的预感达利

四、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1)艺术体验活动——“眼中之竹”

(2)艺术构思活动——“胸中之竹”

(3)艺术传达活动——“手中之竹”

六、艺术创作心理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则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特点: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2、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诸如作品体裁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设计、表现手法的选择等等,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

3、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二)意识与无意识

从总体上看,艺术创作无疑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要和支配的作用。然而,在艺术创作中又确实存在着一些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活动,这种无意识或下意识常常成为激发顿悟、灵感的契机,也常常成为表演艺术二度创作的最佳瞬间。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

(一)构成美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

1.题材

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现实生活及其所包含的意义,是客观因素。广义的题材是直接描写的生活性质或范围,如神话题材、历史题材等,狭义则指作品中体现的具体的现实生活。

2.主题

艺术家对这些生活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是主观因素.主题又叫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

(三)美术的形式的构成因素

(1)组织结构:即在一定主题的指导下,把题材等各种因素组织起来的内部结构。又称为构图。

(2)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五、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可以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加以剖析。

第一层是艺术语言。

它是存在于作品表面的、外在的直接诉诸人们感官的形式结构,主要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

第二层是艺术形象。

它是艺术作品内存的,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它是要人们通过感知去了解、认识的内容,不同的艺术作品可以具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等。第三层是艺术意蕴。

它是深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具有象征或寓意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常常需要欣赏者调动全部的文化积累和认识能力去仔细品味才能领悟得到。

(一)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创造主体在特定的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艺术手法,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写实、夸张、象征、隐喻的、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有线条、明暗、体量、色彩,构图等。

艺术语言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文学性语言、纯艺术语言和综合性语言。

(二)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综合形象。

美术作品创造的是视觉形象。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1.艺术形象都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和社会概括性,是将广泛的社会生活概括在具体可感的感性形象中;

2.艺术形象都有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渗入,它包括主体的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因而使得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意义,能够带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3.艺术形象都具有思想性和情感性,它总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爱憎悲欢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与评断;

(三)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六、典型与意境

(一)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艺术形象追求的最高的审美目标就是塑造出典型形象。

典型的个性与共性

严肃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出一些个性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而更是为了通过个性鲜明的形象表现艺术家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态度。因此,在他所创造的典型的艺术形象中,都是既有个性,又有代表性和社会概括性的人物。

(二)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七、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一)艺术风格

风格是指一个整体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把握总体倾向的艺术学名词。它是使形式与内容以特有方式统一起来的一种核心力量。一个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成熟,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且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

风格是贯穿于作品与形式之中的“基因组”。——鲍列夫(俄国美学家)

(二)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由于某些艺术家的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有着相近或相似而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的类型(形成方式划分):

(1)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

(2)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3)由于艺术家的创作和表现风格相近似,而在后人的艺术欣赏或艺术批评中,被概括为特定流派。

(三)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受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而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和创作倾向的潮流。

艺术风格、流派与思潮之间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一般地说,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是风格相近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则是以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一个或几个艺术流派为核心而形成的审美群体创作活动的潮流化。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分别针对的是个体、群体,以及在相当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当规模的较大群体而言。

二、艺术欣赏的过程

(1)直觉与感知

(2)体验与想象

(3)理解与创造

三、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欣赏,它只能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作为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艺术批评又不仅仅停留在欣赏阶段,而且需要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一定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分析,并作出理论上的鉴别和论断。

大家都在看

还觉得艺术概论枯燥学不懂?考点精髓全在这里了!美术基础知识串讲第2弹,想过笔试基础分绝对不能丢!

5分钟带你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与常识,重点一个也不放过!

死记硬背进步慢

来听课打破迷茫

基础精讲免费直播

直播时间:5月31日14:00-15:30

课程:美术高频考点冲刺3

免费听课







































白癜风光疗
白癜风遗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156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