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名言 >> 优秀班主任张克俊以己所学,尽己之力
人物·名片
张克俊,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设计学博士生导师,副教授。浙江大学科技设计创新创业实验室负责人。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艺术与设计、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跨媒体设计与大数据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十多项,在计算机学报、DesignStudies、ACMMM等国内外知名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拥有授权发明十多项,著作多部。多次获得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研究生德育导师称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目前担任混合班班主任。
在混合同学们口中,张克俊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且善于启发学生的老师,他经常邀请同学们一聚,来相互增进感情与了解;在生活中,张克俊老师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收获了“俊哥”这个外号;在学生工作中,他也在用行动表达对同学们的关心,当同学们遇到问题时,常常结合个人经验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当同学们问及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时,他说:“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之间不用刻意对立起来,很多情况下是相辅相成的,但对大家来说,抓住学习的前提下发展兴趣爱好才是比较健康的发展”。
(校区游活动)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名优秀班主任是什么样子呢?是亲切随和与学生融为一体?还是知心师长令人信服?是做灯塔指引人生方向?还是做地图将宽广的世界映入心田?是事无巨细安排妥当?还是任尔飞翔?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张克俊老师却在多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生活里的大家长
大学班主任与中学班主任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对老师的需求变了。张克俊老师认为,大学班主任在沟通上会聚焦专业发展和跨学科融通,这使得班主任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整合各种资源,以便回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每个学生的发展路径都不尽相同,有的一腔热情想要从事科研,有的拿着idea想要创业,不同的目标促成了不同的需求。
(本科生班主任主题班课比赛)
进入大学后,学生慢慢有机会接触社会,个人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认知自己,规划自己,发展自己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基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伴随着知识的积累逐步成熟。就是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迷雾中,因此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迷茫中的学生指引方向。虽然不是一名专职思政老师,张老师在工作中经常“取经”,积极参加主题班课比赛,他说“我会向专业的思政老师学习,结合个人科研经历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太擅长学生工作怎么办,他常问常学常新,张老师将科研中实事求是的作风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在他的影响下,问学之风在班级内部逐渐形成,对同学们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研上的引路人
作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竺院人,有95%以上的学生都会在大学本科后选择继续深造,立志在某一科研领域有所作为。张克俊老师谈到班主任相比于其他育人角色的优势时,他提到“一方面班主任具有较好的学科研究能力,可以给同学们切实的指导;同时,班主任也具有比较敏锐的资源获取和沟通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选择和科研选题。”在和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张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科技设计等,并屡获佳绩,比如张老师指导的“MindBand——随心而动的音乐创作平台”项目,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
(科技设计展参观)
科研的道路峰回路转,张老师在同学们心中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或将刚刚成长起来幼苗呵护好,期待未来可以长成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
人生中的筑梦师
学生思政工作、班集体文化建设也是张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