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绕不开的人生大事谈佛教中的葬礼有什么讲

发布时间:2021/4/6 19:14:44   点击数:
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上海度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宁波宝庆(上海)文化交流中心

总顾问:清修法师广拙法师净敏法师

主编:广行Acharya

编辑:华茂居士悟骢居士妙湛居士更高多杰

——佛教起源于印度,我国古代僧人的葬礼很多方面都受到印度佛教传统习俗的影响。在古代印度曾流行四种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火葬和土葬人们都很熟悉,水葬就是把尸体放在水中,随波逐流(西藏沿用);林葬(天葬)则是把尸体弃在荒林中喂野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在中印度拘尸那罗城外,举行的就是火葬。佛教僧人自然以释迦为榜样,一般以火葬为主,现在中国普遍提倡火葬,这一习俗也是收佛教影响。

火葬又称茶毗,是一种焚烧尸体、收藏遗骨的葬法。中国佛教僧人的死葬,一般也以火葬为主,也是火化后收其舍利,建舍利塔收藏。我国著名佛寺如嵩山少林寺的塔林,就是该寺埋藏历代住持等高僧舍利的塔群。但也有例外,比如唐代高僧玄奘,圆寂后就没有火葬,唐高宗是用金棺银椁将其全身埋葬。

  至于葬礼是否隆重,是根据亡僧生前的地位而定的。一般僧人圆寂后并不举行葬礼,也不戴孝哭丧,不举行任何佛事活动,只请首座主持一个简单的送丧仪式火化即可。住持等首脑僧人亡故,则要举行一定的悼念仪式,这不是佛门中有等级划分,而是应信众的需求,有些主持信众都,圆寂后自然悼念的人多。这种葬礼的仪式一般由其他寺院的高僧或本寺的首座担任主持。其程序与俗人的葬礼有类似,像近年流行的送花圈,佛教葬礼中也有摆放。

  僧人圆寂后,首先堂头行者要向寺院上下报丧。由弟子或侍者亲随为死者洗浴更衣,装殓入棺,在棺木前设粥饭茶汤为供品。方丈及众僧焚香礼拜,举哀,各人都要换上丧服。死者入棺3日后盖上棺盖,将棺木移至法堂,在法堂上挂帷幕,中间法座上挂上亡僧遗像,安放牌位。在法堂上香烛不绝,每天两次上供,还要派人通宵守灵。

  在正式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其他寺院的僧人以及俗家施主都要登门上祭,由寺院知客僧接待。然后起棺出丧,由丧司、维那进香,做起棺佛事,鸣钟鼓等法器送丧。主丧带领众人,排成两行,齐步并行,行走时要心怀悲哀,不能交头接耳。到了火化场所,由小师、乡人及法眷看守火化并收拢遗骨。最后,亡故僧人的遗骨要送入塔内安放,僧人的牌位进入祖堂供奉。葬礼结束。

信佛的在家居士往生,也可以按照佛教的礼仪,操办丧事,在中国是一般跟本土习俗和佛教习俗相结合的,一般请僧人诵经拜忏放焰口等等,有条件的待火化以后把骨灰放入寺院墓地或壁葬。

——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而死并非生命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所以说"生死一如",要我们看淡生死,进而勘破无常。但是在大限将至之际,如何让病者身心安乐,无苦而终,才是最实际的一种做法,这也就是所谓"临终关怀"。

——《佛说无常经》说:老病死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若比丘、比丘尼,若优婆塞、优婆夷,若见有人将欲命终,身心苦痛,应起慈心,拔济饶益。又说,对于临命终人的照顾必须:注意环境的整齐清净、光线的柔和、空气的流通。

——供养佛像,使病人观相而生善念。

——为病人宣说阿弥陀佛的慈心悲愿及西方极乐净土的种种庄严,使病人生起乐生佛土之心。

——引导病人念佛,其余探病者亦应为彼病人称念佛号,声声不绝;病人命渐欲终,即见化佛、菩萨执持香花接引,心生欢喜,必无退堕恶道之苦。

——若命终后,眷属应止哀,不宜大声哭泣,当取亡者新好衣服及随身受用之物布施,乃至礼请法师或自行诵经,以此功德回向亡者往生善道。又姚秦鸠摩罗什大师说,外国习俗中,一个人从出生至临命终时所作的善事平时都要一一记录下来,等到往生前,由家属为其讲说一生的功德,使亡者仰仗行善的福德,生起欢喜心,而不恐惧害怕死亡。可见佛教对"安宁照顾"、"临终关怀"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佛门对于"死"也有一套情理兼顾的处理方法。而作为佛教徒,平日热心修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是往生善道的最佳资粮。

——“临终关怀”并不是消极的等死,而是积极的拔济饶益。透过对死亡的认识,让人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死亡的认识,让人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坦然欢喜地面对死亡。我们也希望家属对临命终人给予种种的协助,如舒适的环境,整洁的衣单,调和的饮食,乃至以庄严的佛号引导病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不但人生无有遗憾,更拥有死亡的尊严,以及充满着移民的欢乐。

——一般人提到死亡,总会产生种种恐怖、可怕的想象,担心自己会上刀山下油锅,受种种的苦刑。其实如果我们了解死亡的真相之后,死亡对我们而言,就像领了一张出国观光的护照,到处可以海阔天空,悠游自在。死亡是人人所不能或免的,对于这必然经过的大限之期,吾人应该抱持什幺样的态度,才能胸有成竹,不惊不恐呢?

佛教葬礼仪式流程

——丧葬礼仪和我们大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生死无常”、“生死事大”,生死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生死看成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尤其“慎终追远”的孝亲思想一直是中国固有文化中为人所称誉的美德,此与佛教的报恩思想颇为符合。

——病人病危,应该邀请道友来家助念。助念的道友中,当推举功行纯粹、善于说法的人,到病人前安慰劝勉,并说:“我们为你念佛,求佛加被。愿你寿未尽,就能够快些痊愈;倘寿已尽,就可以往生净土。请你放下一切,听我们念佛。”这样那病人若是寿未尽,只要能一心念佛,业障自然消除,病也自会痊愈。倘痴心怕死,那么寿不可延,而且往生没有希望。

——道友们接到病人的邀请,应该立即前去,并且不可收受报酬。

——病室的西面,设佛座。病榻要正对西方,使病人随时看见圣像。

——病人如现出各种不善的状态,或口出不善的语言,应随时提醒警觉,作相当的纠正,要相机善巧,勿使他发生烦恼。

——助念的人应分成班次,限定钟点,未轮着的可回去休息,倘所居距离远的就在病人家里休息。助念的道友,不论回家休息或在病人家里休息,都应在轮值期前报到。病人的眷属,最好加入助念。助念的声音须高低适宜,快慢调匀。

——眷属们切不可对病人说情爱的话或临床挥泪,扰乱病人的正念。应知病人此去得生极乐世界,永享清净乐趣,有什么可悲哭呢?一个人的临终,是或升或沉的最大关头。眷属若在这个时候哭泣,引起病人悲痛的情绪,累他堕落,失却往生的机会,那是无益而有害的,应当切戒。

——一、助念仪式

——各道友礼佛毕分坐佛案两旁,家属代病人拈香顶礼。大众同念:

开经偈一遍

弥陀经一遍

观经上品上生章一遍

住生咒三遍

赞阿弥陀佛偈一遍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去,不必记数,换班轮念,每班念一小时,直至亡者全身冷透为止。)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接念下面的回向偈)

愿我道友生极乐莲华现出庄严身华开见佛蒙授记广度一切诸众生

助念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阿弥陀佛国

——二、初终

——病人气绝八小时后,方可浴尸换衣。倘臂腕等处僵硬,不便穿衣,可用热手巾搭在臂腕上,就能转为柔软。在这个时候,眷属才可举哀。凡在当地的亲友,平时往来较密的应即着人去报丧,或登载当地的日报。亲友得悉之后,立即前往吊慰,并为襄助办理丧事。

——三、治丧

——所谓治丧,是治理丧事。一般的丧事,应选派下述各职事代为处理:1、总司,掌丧葬礼式,一应丧葬事务都听他裁处,由亲族或邻居或挚友知礼而识见丰富的人担任。2、司书,掌出入书写的事。3、司库,掌出入钱钞,推诚实可靠的人担任。4、司宾,迎送来吊宾客。凡司书、司库、司宾,都要听总司指挥。

——四、入殓

——成殓应在四十八小时内举行。殓宜旧服,以布衣为佳,不宜制新衣。殓衣不得过三袭,要为亡人惜福。亡人所遗的衣服,除酌留几件保存纪念外,其余应施舍贫人,或价卖以作弘法经费,为亡人造福。入殓的仪式是:

1、灵柩直置室中。柩前设座,供佛像。佛像前设亡人遗像,须稍偏。

2、焚香。眷属集灵前,对佛三拜。

3、对亡人遗像三拜(亡人如系小辈,长辈不拜)。

4、总司高声读送别偈一遍

——送别偈(前十六句出《法句经》,后十四句出《四分律》,皆释迦世尊为利益众生命终而说)

——命如花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从初乐爱欲依淫入胎影

——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作令死复生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从痴爱长久自此受苦乐身死神不丧生者无不死有命皆无常

——众生堕有数一切皆有为一切诸世间无有不老死众生是常法生生皆归死

——随其所造业罪福有果报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上念佛生净土得无漏涅槃

5、眷属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百声,开经偈、弥陀经、观经上品上生章各一遍,往生咒三遍,赞阿弥陀佛偈一遍,向右绕佛座和灵榇念阿弥陀佛三百声(表超出三界。绕棺时各人须注视棺中亡人,以示送别)。

6、掩棺。眷属环跪柩旁,诵佛号。掩毕,眷属对柩三拜。

7、趋向佛前对佛三拜。礼成。

——五、开吊

——不可滥发讣文;可把设奠受唁的日期登在当地日报上。开吊的一天,灵座供亡人遗像,并陈列香花及亲友所送来的联幛。吊客对灵前三鞠躬,孝眷肃立灵座旁边答礼三鞠躬。吊客对灵座礼毕,转向孝眷一鞠躬,孝眷还答一鞠躬。吊客退出灵堂,受司宾招待。款待吊客最忌杀生,应用蔬食,丧事杀生要增加亡人的罪业。如《大藏一览》载:“佛与阿难在河边行,见五百饿鬼歌吟而前。阿难问佛。佛言:其家子孙为彼作福,当得解脱,是以歌舞。又见数百好人啼哭而过。阿难又问。佛言:彼家子孙为其杀生设祭,不肯作福,后有大火逼之,是以啼哭。”孝眷不可不知。

——六、吊仪

——赙金就是致送助丧费,那是亲戚邻友们应该助送的。无论丧家贫富,亲友来吊的都应该送币钞,这是恤哀的表示。假使不送币钞,改送挽联或挽幛也可以。

——七、挽联幛句

——联语幛句应不违背佛法,假使不能自撰,可在下面选择一副:

△慈容此日依然在愿力何年得再来

△早知佛国相期处已到莲池不死邦

△离此往生安养国即今已住法王家

△来往轮回从此息尘沙烦恼莫能缠

△福报天宫犹有死神栖佛国获长生

△万劫死生谁动念这回归去独留芳

△无心便得了生死此事何须论智愚

△高登莲品△上品上生△功德圆满△泽在人间△悲愿宏深

△乘愿再来△垂范人间△花开见佛△净土可期△往生莲邦

——八、出殡

出殡日期应告知亲友;灵辆前面排列幛联乐队,仪式要简单,不可靡费铺张。出殡的一天能够就地埋葬,最为便利。倘旅居他乡不能就葬,只好暂停殡舍。出殡安葬不可问卜择日,也不可请堪舆家选择风水,这些举动违背佛教。

——九、眷属追念

——亡人七七日内,眷居应为他弘法修福,把功德同向,使亡人莲品增高,眷属应各发心念阿弥陀佛号十万声,读诵《地藏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阿弥陀》等各几遍或几十遍,每种念完一遍就念下面的回向偈:

——我今读诵胜功德回向我■■■■

——愿仗三宝慈悲力消除我■三业罪

——脱离三界轮回苦往生西方极乐国

——莲华现出庄严身见佛闻法证无生

——分身十方度含识一切众生共成佛

——十、追念法事

——七七期内,可延请出家僧众或在家居士修法事。现在把在家居士修法来说一说:延请居士八名至十名,男女均可参加。但双方绝对不可授受报酬,免得被人家讥评,说是买卖营业式,使双方陷于罪戾,而且有碍佛教前途的发展。主人只须供给点心或正餐,菜肴应用蔬食,丰俭可以随力供应。倘清寒之家,可不必设备点心和正餐;因为应邀而来的居士是基于敦睦教谊而参加修法,不是为饮食而来。倘孝眷们经济宽裕,应随力出些资金送到寺院里去,供养出家僧宝,为亡人修福;或者赠送佛书,似赠书功德同向亡人。

——追念法事的布置:设长方桌(或两桌凑成),上铺台布或净毯。倘若没有布毯,不铺也可以。桌上供佛,亡人遗像供佛座旁。桌上设香炉一只、花两瓶、果品四盘、糕饼四盘,佛前和亡人像前各供开水一杯。桌的两边,分置坐椅。日间不须点灯烛(释尊住世时,夜间有人供佛灯。天明的时候,释尊就叫弟子熄灭。如《阿阇世王授决经》载:“佛告目连,今天已晓,可灭诸灯。目连承教,以次灭诸灯。”),只供香和花就可以。须备经本,木鱼和引磬各一只(鼓钹不用),座前置拜凳一只。

——法事仪式是:

1、参加修法的男女居士,各先后礼佛三拜,分坐桌案两旁。

2、孝眷拈香,礼佛三拜。

3、诵经咒(如《地藏经》《金刚经》《行愿品》《弥陀经》《大悲咒》《往生咒》等,随便选诵一种或几种)。

4、诵经毕,众中推一人对孝眷们说法,约二三十分钟。说法大纲:(1)赞叹亡人生平优长的几点,告诉孝眷们要学习他才是纪念他。(2)对人命无常作有力的警策,勉励听法的人,无分老少要勇猛精进。(3)亡人临终有瑞相、往生净土,那么要勉励孝眷们努力学佛,以便后日和亡人到极乐世界去会晤,并且要多作弘法功德回向亡人,使他莲品增高;倘亡人临终没有往生净土的瑞相,必须勉励孝眷们为亡人多作弘法和自修的功德,回向亡人,使他超生极乐世界。

5、说法毕,念赞阿弥陀佛偈,接念若干声佛号。念佛的时候不可东看西望,各人要正身端坐,闭目虔念,以昭庄重。

6、念佛毕,接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

7、接念回向偈:

——上来诵念胜功德回向道友■■■愿仗三宝垂慈护消除道友三业罪

——离苦得乐生净土花开见佛证自性智慧神通莫能量普利一切众生罪

8、诵三归依:各居士起身朝佛,一归依一合掌鞠躬,同时孝眷们一归依一顶礼。

9、孝眷们总谢各居士顶礼三拜,同时各居士转身向外对孝眷答礼三鞠躬。

10、孝眷们以及居士们各人先后礼佛三拜。

——法事圆满。

——以后逢忌日、节日,眷属们应该为亡人诵经念佛,并作弘法功德回向亡人。记得莲池大师说过:“切不可因为亲人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便不再为他回向。我们应该要明白,亲人既然往生净土,每逢忌日、节日,为他诵念,作诸功德回向,可以增高亲人的莲品。”莲池大师是一代的大德,我们应该听从他的话。至于焚化锡簿是不需要的,我们可把买锡簿的钱省下来,去买佛书流通,为亡人作功德。

——在日本,丧礼一般分两天在自家举行。一切由死者的亲戚或者单位的人出面安排。这个人先得与全体亲属和包办丧事的殡仪公司商量具体事宜,选日子要考虑佛教的戒规。日子定下来后分头通知有关人员。通知哪天举行"通夜"(守夜),哪天举行"告别仪式"。告别仪式一般在通夜的次日举行,一般在中午。

亲戚和左邻右舍以及单位领导要参加通夜和告别仪式,而且要穿黑色的礼服。一般人只要在告别仪式那天去一次就可以了。

  

——通夜和告别仪式的摆设都一样,不过分好几个等级,用哪个等级的摆设则根据丧主支付的费用而定,与死者的生前地位没有关系。

  祭坛一般有三层,正中间上方放着死者的黑白照片,两侧放着荷花灯、花篮、鲜花、水果等。棺材放在前列,细节因佛教宗派不同而各异。

  通夜原来只是由亲属和邻居出席的仪式。一般从晚上6点左右开始举行。近年来一般亲友也在通夜那一天来烧香。这样第二天的告别仪式可以不来。一般人不论哪一天去都要带烧香钱"香典"。左邻右舍因为要帮忙,钱可以少出。一般人一次大概出五千至一万日元左右。通夜和告别仪式那一天专门有人负责收钱记账。

  和尚念完经以后,左邻右舍和亲戚在一起用餐。有的人家分两次进行。一次是亲戚和单位领导。一次是邻居。还有的人家从火葬场回来后再会一次餐。待参加通夜的人们走后,直系亲属轮班通宵守护在死者身旁,不断烧香。

  第二天的"告别仪式"也有和尚来念经。亲戚跟通夜时一样,坐在祭坛前面,其他人一般站在外面。告别仪式结束后,遗体在亲属的护送下送到火葬场。据统计日本人办丧事的费用全国平均为万日元。其中支付给和尚的念经钱为52万日元,会餐费为43万日元。

——日本人对死者遗体的处置有许多习惯作法。一般男子要剃须整发,女子要化妆。按照佛式葬礼要头朝北放尸体,称名"北枕"。两手合掌,脸盖白布,胸上放剃刀,以除魔避邪。有时枕边还要放一小桌,摆碗清水,并用死者生前用过的饭碗盛满饭,插上一双筷子,摆在桌上。直到入殓前香火不断。入殓时要给死者擦身,最亲近的遗属要给其穿上寿衣或死者生前特别喜欢的服装,棺内还要放上死者生前喜爱的用品。

——日本人在办丧事过程中及丧事完了之后,要向吊唁者、僧侣、牧师、以及其他帮助料理丧事的人表示感谢或回礼。对前来参加"守灵式"的人要设便宴款待;对一同去葬场的人和参加埋葬仪式的人要请到自己家或到饭店吃饭;对司机或火葬场的工作人员等一般要用写上"志"的小纸袋装上一两千日元答谢;对其他帮忙的人要以"交通费"的名义送些钱。对僧侣,要根据诵经的次数、时间的长短等来付酬金。酬金的数额有时是通过联系人已事先商定,届时装在写着"御布料"、"御经料"纸袋中敬送。在举行基督教葬礼时,使用教堂,事后要向其捐款,对牧师要另送酬金,纸袋封面要写上"御礼"等。对送香礼钱的人,在葬礼完了以后,要向他们寄送感谢信,并回赠"谢礼钱"。"谢礼钱"的数量一般为对方送的香典钱的一半或1/3。同时还要回送洗澡巾、被单、毛料、白布料、陶器、漆器、茶叶等礼品。最近几年也有采取不向个人而向社会福利设施捐款的形式表示感谢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要寄一封感谢信,信中写上"承故人意愿,敬许向社会福祉捐献"之类的话。

  近年由于繁华沿海地带土地紧张,很多人都愿意把先人的骨灰安奉在寺院里,造壁葬,一边可以让先人每天都能得到寺院佛教圣号诵经的祈福,一边也可以相应国家号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寺院内安奉的骨灰)

目前一些国内寺院也会向居士宣传关于临终关怀和骨灰安奉等业务法事,仿效台湾地区和日本,中国佛教寺院在这方面还在起步和不断尝试之中。笔者也在这方面多有留心,欢迎有志于临终关怀和助念的朋友一起探讨,可以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12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