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论人生发迹的三种基本形式

发布时间:2021/7/28 11:09:12   点击数:
白癜风308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2/5924243.html

由总论可知,法身三种病,而人有时总是要病上一病,因此也就有了这人生中发迹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分别是:政治经济上的发迹、学术成果上的发迹、见解智慧上的发迹。

可以说明,人生中的发迹,有且仅有以上三种情况。我们通常所指的一个人的发迹,往往是其中的第一种情况。放在现代社会,说一个人发迹了也就是发财了,但财富、经济本质上是政治的一种显化,如同物理是数学的一种显化一样。所以政治和经济分不开,只能看作是同一种发迹。

在另外的两种情况中,学术成果上的发迹,那就是给人类做出该领域的绝对贡献了,虽然其并不以名垂青史为目的,但最终一定会出现名垂青史的结果。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也会出现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同等发迹,因为本质上,这是一种单独的发迹,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相通性。其甚至可能得不到同时代人的理解、孤独终老,或被打倒迫害等,这一点,已经有无数的历史做为例证。

最后一种情况,即见解智慧上的发迹,也就是绝对的明心见性。同样,这也是一种单独的发迹,与另外两者并没有必然的相通关系。虽然往往,在见解智慧上的发迹会被人同学术成果上的发迹相混淆,但学术成果的丰硕只能代表它自身,这里面更多是知识与智慧的区别,见解高超的人也不一定非要有什么学术成果。

能清晰地将以上三种人生发迹的情况截然区分开来,是人生力量的显著标志。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立马明确一些表象性的葛藤并不再受其缠绕,比方说有钱不一定有知识有智慧、有知识不一定就有钱有智慧、有智慧也不一定就有钱有知识,其根源就在于人生的三种发迹轨迹的彼此独立的特征。

在以上三种发迹轨迹中,政治经济上的发迹是最显的,因为有钱有势总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生存标志;而学术成果上的发迹则稍次;最隐的,当然是见解智慧上的发迹了,以至于很多人甚至都不能接受这种划分,似乎认为其已经隐到了几乎不存在的地步,亦即他们认为,如果一种智慧不能最终转化为金钱或知识,那么这样的智慧就是无用的。但这正是典型的热昏胡话,一个人就算已经完全达到前面两种人生的发迹,但仍有抛弃这两者、去追求那“悠然见南山”之“见”,这就证明了必然还有第三种发迹的存在,历史上已经有无数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在三种发迹的情况中,有小发也有大发,小发一般而言是一种刚刚riseabovetheordinary的状态,而大发是能彻底达到该线路中的最终成果。例如,从政治经济上发迹来说,如果放到现代社会,那么从一无所有到拥有15-20亿人民币净资产(最好是纯现金)就可以算做是小发了,也就是财富第一浪,而真正的大发则需走完财富五浪。当然,放在不同的社会该标准可能不同,例如周恩来,一生结束的时候与邓颖超二人的存款总共多元,但你不能说他是没有第一种发迹的,这只是涉及到不同时代中的标准。

同样,学术成果上的小发与大发就主要对应于小成果与大成果。像陈景润的1+2就属于小成果,而怀尔斯的对费马猜想的解决就属于大成果。大成果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其人大发特发。最后,在见解智慧上的发迹,就按照之前的例子,如果你能彻底亲证到“悠然见南山”之“见”,那就是小发了,而若能见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之“见”,那就绝非普通的小发所能比拟,此时已经是大发特发。

最后,虽然以上三种人生发迹并没有必然的相通关系,但也并非绝对就不相通。在以上三条线路中都同时或相继发迹的情况也固然是可能的。如果我们把三种人生的发迹看作三条单独的轨迹,那么三轨齐发就要求进行一种典型的跨链运动,这种情况虽然比较稀少,但在历史中还是有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29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