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闽商篆刻家周野周氏篆刻刀笔通造化野鹤闲云

发布时间:2023/2/21 10:25:42   点击数:

他是画家,所以,他的画作浓淡相宜,意蕴深远;他是作家,所以,创奇的阅历使他的文章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他是书法家,所以,他的书法龙飞凤舞、个性复强;他是篆刻家,所以,他的印章方寸天地、变化万千;他是收藏家,所以,他的藏品精美绝伦、琳琅满目;他是策划人,所以,他的策划富有创意、影响深远;他就是集画家、作家、书法家、篆刻家、收藏家、策划大师于一身的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周野。品读周野近期的作品,初时惊疑,继而细品,竟然无法释手,反复赏玩,如饮醇醪……

周氏篆刻刀笔通造化野鹤闲云意表画云霞

——记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周野

天真得古趣方寸显大千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

篆刻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它集书法和锈刻为一体,雄劲中不失精妙,古朴里透着新雅,使人从方寸天地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被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清篆刻大家丁敬有诗云:“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纵观当代八闽印坛,成大器者屈指可数,周野便是其中可圈可点的篆刻名家。周野为人大气、豁达,他的篆刻作品体现出强烈的个人风貌,刀工苍劲老辣,线条粗犷,毫不拖泥带水,于方寸之间透出深厚的个人修为和浓烈的个人情感。赏周野的篆刻作品,一股酣畅的文化气息和金石情韵拂面而来。我国的篆刻艺术是在一个史绪丰厚而艺脉悠长的文化背景上展示其强劲的生命力,因而篆刻虽为文字的刀笔之作,但需要有虔诚的从艺情致和执著的探索精神,周野的印艺,可谓是展示了此种心境意象和笔情刀趣。周野篆刻印风雄奇恣肆,不加修饰,章法上强调疏密对比,排列上的恢宏跌宕,刀法上单刀直冲,忽粗忽细,有些笔画有明显的补刀痕迹以增强厚重感,确乎大气磅礴,别开生面,让人感到“天趣胜人”的境界。其印文充满写意性和情趣性,使得方寸中显大千,天真中得古趣,一股酣畅的文化气息和金石情韵拂面而来,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具有很强的学术气。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练,周野的篆刻于生活、于刀法、于情怀均有了新的理解和升华,他的篆刻以气取胜、以小见大,洋溢着胸中坦荡的浩然之气,逐渐形成自己的面目。

在熟悉周野的人看来,周野是一个传奇,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给人第一感觉就是敏捷干练,思维灵活,在介入收藏界以前,他已经是福建省知名的书画篆刻家,他先后做过广告设计、党报内参、杂志总编、上市公司副总裁,角色转换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他用五年时间,实现了从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到会长的转变。二十多年来,喜爱篆刻艺术的周野遍临摹了能找到的名家印谱,端赖对篆刻艺术的先天敏感,他竟能在齐白石、邓散木这类个性极端强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免遭习气囿扰。直到他拜在书画篆刻大家林健先生的门下,他的篆刻技艺才得以走上坦途。他从汉印入手,转益多师,善思苦练,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公开资料显示,周野,原名周德波,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注册艺术品鉴定评估师,福建省永泰县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知名作家、收藏家、书画篆刻家,师从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大师林健,岭南印社顾问。中国收藏家协会特邀顾问、常务理事,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福建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鉴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艺术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收藏》杂志社社长、福建省海峡百姓书画院荣誉院长、福建省海峡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篆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峡两岸艺术联盟福州办事处主任,福建周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历任过媒体记者、杂志总编、上市公司企划总监、副总裁等职务,年度入选中国百名品牌幕后英雄、年度入选中国文化年度人物候选人、《海峡慈善》杂志封面人物、年当选福建省慈善服务十佳个人。

作为一个艺术家、作为一个修行人,明心见性,让周野领悟很多、超然很多、舍得很多、同时也得到很多。忘我挥洒、勇于突破、不拘一格,他自在快乐地在自己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奔跑,一直在路上,似已找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他在收藏和艺术中慢慢体验到人生的无限乐趣,在收藏中渐渐沉浸于人生的美好境界,这让他感觉淡然安逸。就像他喜欢喝茶,在静品回味中仿佛回到心灵的故乡。收藏让他的内心平静,同时又总是充盈着一种期待,这让他感到人生的丰满和多姿。

他当选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以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制定出协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将社团工作具体分工,各司其职,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协会发展成全国省级收藏组织标杆协会。

收藏,让周野可以放下许多,或是心中的负累,或是外物的干扰。他说“我们的生活在这大千世界里,有一个色彩斑澜的收藏天地,对你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人人拥有广阔的收藏天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只要你有心,就能步入收藏天地,比如看到旧信封,就细心把一枚枚旧邮票积累起来,开始集邮。过去没用完的粮票收集起来,开始集粮票,各种票记集中起来,现在老票证。有的人喜欢剪报,把过时的报刊登载的老文章分别类剪下来,粘贴在剪报本上,可作为自己写文章的好帮手,有些人有记日记的习惯,把自己多年的日记本集中起来,看看这些收藏品,回顾自己的成长史,如果父母做有心人,收藏子女从出生到世上来的每阶段的照片,不同时期的照片是多么有意思呀!”

佛说:放下,便得自在。真诚随心,自由随性,这就是周野目前的生命状态。

收藏带头人藏友贴心人

翻看周野主编的《福建收藏百家》一书,特别是藏在《序》的精彩文字:“闽山苍苍,闽水泱泱,斯文一脉,在福建,始终不断。其杰出者,必掷地有声,影响深远。默默耕耘于社会收藏事业的精英们如醇酒经年,甚值品味。二十八年来,在八闽大地,始终活跃着一个群体,脚踏实地、默默地耕耘着收藏天地。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疆辟土、为福建省民间收藏事业无私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可谓言简意赅,短小精干,再加上感叹号收尾,意境深远,有浑然天成之感!

谈到收藏,周野漫漫的端起了茶杯,轻轻的押了一口,缓缓地说道:“现在人们的业余爱好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玩琴棋书画,有的游山玩水,有的人运动养生,有的人可以搞一搞收藏,生活可谓多姿多彩。一个人也不过百年,有的人一生过得充实有意义,有的人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有的人一生与药结缘,有的人一生与收藏结缘,各有所好。”

周野接着说,“我的收藏纯粹是无心插柳,因为篆刻的缘故需要买一些章料,越买越多、越买越好,不经意间就成了收藏家。工作之闲、茶余饭后,安安静静地把玩藏品,你面对的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叫做“历史”的东西,它完全不同于你在书本上看到的历史,它就在你的面前,你可以用手触摸到它。细细品味它们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材质之美和古朴之美,会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天地如此广阔,遥远的历史不过转眼一瞬,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古玩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每个人都不过是匆匆过客,在见到它之前,它已经审视了无数个收藏者。”

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篆刻家,周野的篆刻作品师其师又能出其师,他的篆刻从明清以来印外求印的创作论中得到启示,汉魏隋唐石刻那种拙朴、厚重的古朴的文字风格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将其恰到好处地引入印面。纳珍阁,福州一个隐于闹市的收藏据点。这里也是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周野的工作室,接纳来自福建省各地乃至省外的收藏人士。

资料显示,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原福建省收藏文化研究会)筹建于年1月,年9月正式成立,原名福建省社会收藏文化研究会年9月改为福建省收藏文化研究会并转为法人社团。福建省民政厅正式批准登记(社证字第号),业务主管机关为福建省文化厅。年更名为福建省收藏家协会。

身兼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的周野,他表示收藏是艰苦的,也是欢乐的。有的人把终生的时间都花费在收藏上。玩收藏,拓展了人脉、增加了知识、提高了品味、丰富了生活、积累了财富。收藏,是一种有益的趣事,它所涉及的面很广,大从价值连城的名家书画、古玩摆件到形态各异的工艺制作,瓷品根雕。小从琳琅满目的邮票、火花、钱币、烟标、粮票、门券、电话卡等。凡可以发展成专题收藏,只要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收藏家。此外人到中老年后,经济上也富裕,搞点收藏即养生娱乐又能升值,为自己增加精神财富和为后代积累物质财富。

周野认为,收藏对社会有很大贡献,对收藏者本人来说,得到美的享受,而且长期从事收藏的人,能养成在学习、生活中井井有条的良好习惯。培养毅力和增强事业心,同时帮助你走向社会,结识更多知心同好,通过藏友的交往,寓教于乐,赋予你迷人的乐趣,当然收藏还能升值。以收藏古籍为例,坐拥书城,逛逛书摊,亦其乐无穷,街头闹市人声鼎沸,书摊都像江海中留块块绿洲,闹中取静,触发灵感,专心致志挑书捞出一本本罕见书刊,其精神世界是富有的,达到养生怡情的目的,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如此浩翰精深的文化典籍,不但滋养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也大大激发了人们收藏的欲望,人们通过收藏品的特殊爱好和兴趣,当自己感到苦闷、孤独时,便能从收藏中得到慰藉。

周野继续说道,“收藏活动,注定了收藏者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长期结合的双赢受益,淘宝收集的踏破铁鞋无觅处,珍藏研究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既活动了筋骨,又活跃了思维;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体质;既增长了智慧,又增值了藏品,如此收藏滋味,能够强身健体,受人喜欢就自在情理之中了。当你一进入收藏这片天地之后,就犹如置身于一个别有情趣的浪漫世界。”

画是自性作莫向心外求

大师文云:从“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说的是世间万物,原都是由你的心所描摹。万物万象,是你的心所幻化出来的,你的心喜悦自在,那么万物也就是这样。这里强调的“心”,指的是认识、思维、精神,浏览周野的作品,有野趣逸趣、更有禅趣,他以独特的心境观照世间万物、描画世间万物,但更是化世间万物,而不是简单的摹写世界万物。

当今很多从艺者能静心读书、修身悟道者少,作品多浮澡、甜俗,有清逸之气者已不多见。周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推崇作品的人文内涵,提倡重学养、厚基础,坚守着传统文化优秀理念。他把创作当成修炼,他真诚,敬畏之心无比宁静超脱,物我两忘、心手相应。周野的篆刻艺术是从“走心”开始,心灵和趣味所游历的过程,都能够提炼成为一种形式美。从而在他平静谦和的外表下,其书画篆刻作品洋溢着大气厚重,意境清幽,尺寸之间以合礼中节的方式,温和理智地辐射出来,尽显作者的真挚性情和浓厚的文人气质。因此,周野的篆刻作品和他的人不一样,悠然静雅,不事张扬,不做作,也不炫耀技巧。有人评价他的篆刻“深得正统,不故作古拙乖张,工稳而灵秀”,所谓“印如其人”,周野为人处世上也始终“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着谦逊与低调。他的作品,工而不板,稳中有趣,著名艺术评论家林公翔先生评其印曰:“深得静雅。”

据周野回忆,开始学篆刻,是因为他刻不起章。写字作画,得钤印,就得请人刻章。周野决定自己学着篆刻。“以前经济条件不好,石头是捡的,刀没有,就去磨钢锯片。”周野说,钢锯片很薄,很容易断,一断就插到手里面去,那个毛骨悚然的,血流得到处都是,手插得几十刀都变形了,发炎了,所以到现在他的手上刀痕累累。之后,被著名书法篆刻家林健收为弟子,开始真正走上篆刻生涯。他尊重传统,师古而不泥,作品个人面貌强烈,在篆刻界篆刻小技,于方寸间能通大道,故引无数人汲汲于此。周野先喜欢上书法继而沉迷于金石,后受名师林健亲手指导,接着是数十年矢志不渝的风雨兼程。面对缤纷繁杂的金石篆刻界,他执著、刻苦、勤奋,脚踏实地地走好艺术道路的每一步。在他看来,金石篆刻家是用手和脑通过心灵,来完成充满内心思考的艺术作品,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洗涤与考验。

周野的印无疑有着出色的才情,他均以古玺为依托,线条类似邓散木,坚劲而细致流畅,留白自然生动,弧线的对比与呼应恰到好处;又比如《静水深流》,在方寸之间委婉显示了浓厚的笔意和流动的韵律;而《往来无白丁》、《丹青不知老将至》、《不俗即仙骨》等印则反映了他用刀倔强、单刀冲切等丰富的层面。他的边款也非常精致,稳重有力的单刀,严谨的样式,细致地拓出来,宛若一帧小小的碑铭。他的印可以说是悦目赏心,用刀薄刃冲切,婉转刚健,见刀痕而存笔意;布局巧妙,整印和谐,往往令人拍案叫绝;边款典雅清丽,拓之如魏晋碑版,颇为可读。

近年来,周野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上溯周秦古玺,下至明清流派以及当代篆刻风格,无不涉猎,其求正、求奇、求是、求真的治学态度,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印作,刀法豪爽凌厉,章法宽博,大开大合,密而不局促,松而不散乱,在此基础上,墨彩金毫印更是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让人感觉有一股酣畅的文化气息和金石情韵拂面而来,因而他的篆刻风格可读、可品、可赏,深受观者好评。

在周野的个性之中,主动性始终是很突出且坚韧不拔地体现出来,这种主动追求的个性,不仅体现于艺术探索,也体现在他日常生活之中。现在的周野可以说是印道高手,也是性情中人。其治印,师古而不泥古,法度精严、沈着稳健,与他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大悖。生活中的周野好茶、爱烟、品酒,个性耿直兀傲,与人交往如浑扑未开、率真如童,遇上喜欢的人眉开眼笑,止不住口,真可以掏出心窝子对他。

因此,谈周野,不得不提他的茶画作品。应当说,在周野之前,已经有些画家在茶画艺术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年轻一辈如何继承?茶画题材如何开拓?茶画境界如何提升?茶画内涵如何深化?诸如此类问题,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还没有见到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出道很晚的周野却将一批带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邃文化内涵的茶画新作,推到了世人面前,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周野的茶画,从来不画很多人物或景物,这是因为他深知简约才是文人的本色。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他也很少描绘人物或事物的动态,这是因为他深知文人多以恬静淡泊为人生至高境界。在他的画面上,最常见的情节是老僧趺坐、文士待友,大多是一人独处或两人相对,或弹琴或静卧或作书或对弈。粗看上去,画中的品茗只是文人余事,可细细品读却分明提示着:茶已经融入了周野的日常生活,成为周野生命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了。

书法是视觉的艺术。它的美往往体现在那种点与线的灵活交会,妙在那线与面的完美契合之中。无形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传递着那种被称为意境的感觉。周野说,书法写的是人生的感悟,写的是人生的起伏,写的是人生的沧桑和领悟。书者,不为书而书,为的是自然万象,为的是参悟真美,为的是文化传承。如今,关于周野的书画篆刻作品,无论业界还是坊间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面对这些赞誉之音,周野的回答理智而谦逊:“我还在不断探索寻找突破,集前人的精华为之所用并用心感悟。不敢奢求超越,只愿悟其真谛一二,并终能恰如其分地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勤加练习。至于最终结果如何,还需历史的考量与品评,还需要观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56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