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烟云过眼郑孝胥于右任谭延闿民国政坛的

发布时间:2024/4/28 11:01:13   点击数: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s://m.39.net/pf/a_6301672.html
<

原创鲍相志群学书院

孙中山先生书法

写在前面

公元一九一七年,蔡元培撰文,提出“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此即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以美育替代宗教论”。

一百余年以来,中国人的寻美之路,多歧而坎坷。历史经验证明,一国家精神面貌之提振,人文情怀之哺育,与国人审美素养,关系实莫大焉。群学书院同仁素以“推动深度阅读,行塑健康社会”为理想,创办“东方人文美学”等系列高级研修计划,亦出于同样的愿心。自本周起,群学书院特别推出“烟云过眼”专栏,邀请学人鲍相志博士,每周一篇,深入浅出地品鉴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作品,以飨读者,期待海内外方家及同好指教。

本文为专栏第十期。作者说:相比那些在野的文人学者书法,我们发现政坛书家的书法普遍更雄强豪迈。在那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人们推崇英雄气,无论成败功过,回看他们的书法,是对英雄辈出时代的一种缅怀。

专栏作者简介

鲍相志,江苏泰州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在读博士,师从杨休教授、周学鹰教授。喜碑帖书画,嗜金石瓦缶。闲时偶作近体诗及楹联,不求工稳,但抒自怀,以残纸宿墨书之,引为人生一快!

鲍相志

在科举时代,政治家、学者、书法家这三种身份往往是重叠在一起的,而且可能古代最好的书法家就是这样一群人。唐代就已经把“楷法遒美”作为取士的重要标准,明代的董其昌更是因为科举中书法不佳被降低名次而发愤学书。一直到清代,未有潜心举业而轻视书法者。他们步入仕途之前都有过严格的书法训练,为官后又需要处理大量的公文尺牍,客观上使他们在书法技法上越来越精熟。加上与其他人的交流唱和,大大拓展了他们的眼界,也有益于书法。

这样的余韵一直延续到民国,虽然科举已经废除,但事实上毛笔依然是社会上大部分人的书写工具,外国传来的钢笔还未普及,即使是胡适、钱钟书、陈寅恪这样的留过洋的学者,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民国文人留下的大量书信中,也大部分是毛笔书写的,只不过相比前代,写得更加恣肆随意罢了。

通观整个民国,精擅书法的政治家是很多的。孙中山先生书法融会颜、苏,沉雄端凝;汪精卫诗书俱佳,摇曳多姿;蔡元培沉浸宋儒,自然挥洒;林长民晋唐法度,援碑入帖。我们在欣赏民国书法的时候,实际上不能把它们和清人完全割裂开来,比如蔡元培与林长民,在清代都有过功名,其他一些学者,如陈寅恪,出生于前清仕宦大族,不受时风和家族影响是不可能的。

蔡元培先生书法

如今的拍卖市场上,晚清民国政治家书法正越来越受到藏家的重视,因为民国离我们最近,政治文化上的影响又很大,作为最后一批拿毛笔写字的名人,他们的书法让我们可以一窥时杰的风采。

有几位政治家的书法是我们需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68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