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ldquo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
随笔
阿兰德波顿
哲学的慰藉
何必为
部分生活而哭泣?
君不见
全部人生都催人
泪下。
1
苏格拉底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样的泰然自若,如果我们听了几句对我们的性格或业绩的严厉批评就忍不住掉眼泪,那可能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正确的能力主要是由他人的赞许构成的。我们对于不受世人喜爱很在意,不仅是出于实用的理由——例如生存或升迁,更重要的是世人的嘲弄似乎是一种信号,毫不含糊地表明我们已误入歧途。
这些阴暗的指责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常把经过深思熟虑的诚实的批评者与出于愤世和妒忌的反对意见相提并论。
我们不能从苏格拉底那里学到如何逃避死刑,但是如何在不合逻辑的反对面前维持信心和清醒的立场,他应该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榜样。
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演讲曲终奏雅,激情满怀:
如果你们处死我,你们将很难再找到我这样的人。事实上,打个玩笑的比方,我是受神灵委派附在这个城邦身上的,这座城就像是一匹良种马,由于身躯太大,容易懒散,需要牛虻蜇一蜇……如果你们听从我的意见,就会让我活下去。但是,我猜想,不久你们就会从瞌睡中醒来,听从阿尼图斯的话,一巴掌把我打死,然后再接着睡。
2
伊壁鸠鲁
快乐——伊壁鸠鲁开的需求清单:
1.友谊2.自由3.思想
事先对永远不会经历的境界妄自惊扰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真正懂得不活着没有什么可怕的人来说,生命中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了。
超过自然之财富,其无用犹如溢出容器之水。
真价值不生于剧院、澡堂、香水与油膏,而生于自然科学。
在一个缺少伊壁鸠鲁价值观的世界里:
人类将永远是无意义的牺牲品,一生都在无谓的烦恼中度过,因为他们永不满足,不知所止,而不知真正的快乐的增长是有限度的。
而与此同时,
正是这种永不满足驱使生活不断向上,远航海外……
3
塞内加
是“哲学”给了我生命,而这是我对它最起码的回报。
每一种挫折的核心却都有着同样的基本构成,那就是主观愿望与严酷的现实之间的冲突。
伟大的享乐主义导师伊壁鸠鲁常常在某一个时期过一段极端艰啬、刚够果腹的生活,目的是看看是否值得费那么大劲去弥补亏空。
智者什么也不会失去。万物皆备于他一身。
我把她所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那些东西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
我们很容易把两个本来是以连接词“并且”联起来的短语变成用目的词“为了”联起来。本来是“铅笔从桌上落地,并且我很恼火”,变成了认为“铅笔从桌上落地是为了要使我恼火”。
(智者)不把错误的解释强加于一切事物。
但求室内安然无扰,任凭室外疯狂世界。
何必为
部分生活而哭泣?
君不见
全部人生都催人
泪下。
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
“爱智慧”
文案:自来也(部分文字来源于书籍《哲学的慰藉》)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