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孔子说的治国五关键,成事者都要懂谢付亮讲

发布时间:2021/4/7 17:30:47   点击数: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421.html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第五章)

谢付亮简解

本章讲治国的五个关键,《日讲》称之为:“孔子论治国之要,实千古治天下之本务也。”

道,“导”的古字,后者简化之前写作“導”。《说文解字》对“導”的解释是“引也”,《说文解字系传》则释为“以寸引之也”。有道,有分寸,才可能“導”,即,领导或引导,这里理解为“治理”。

乘,兵车,音同“胜”,据徐志刚解释,古代称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为“一乘”。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拉,车上有三个身着盔甲的士兵,车下跟随着七十二个步兵,以及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可见,“一乘”的实际兵力是一百人,而非四匹马拉一辆车。古时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实力,就是看他有多少“乘”,遂有“千乘之国”和“万乘之尊”。

“道千乘之国”,即,领导并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后面给出的是具体的治理方法,即,“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第一,敬事。敬,恭敬严肃,谨慎专一。敬事,即对所临之事要敬畏,恭敬,才能谨慎去做、专一去做。

张居正说:“一念不敬,或贻四海之忧,一时不敬,或致使千百年之患。”比如,无论大国小国,难免遇有灾荒,救灾事关百姓生死,自然要万分敬畏,才能谨慎去做。倘若没有敬畏,视生命如草芥,救灾做成形式主义,必然“贻四海之忧”,甚至“致使千百年之患”。

救灾之类的事情还容易理解,必须“敬”,但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若非有远见,则很容易“不敬”,比如下水道,看起来无关紧要,修得深与浅、宽与窄,甚至合不合格都很难为外人知道。但遇有暴雨,对下水道“敬”还是“不敬”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可以说,“敬事”是成事的关键一步,治国、齐家、修身,都要“敬事”,否则终究是一事无成。说个简单的事,我回家,大伯父说要买刘兰芳的评书《狸猫换太子》,我上网找了找,只有单田芳《三侠五义》的关联度较大。大伯说也行,就是单田芳说话没有刘兰芳清楚。

怎么办?

我想了想就提出:“九三年的《包青天》电视剧里有《狸猫换太子》,买这个可以听,也可以看,是否可以?”大伯说好,我就开始找,不断对比,以确保:一,必须国语发音,否则大伯听不懂,网上有粤语版;二,必须画质清晰,老人家眼睛不大好,不能太吃力;三,必须能够在EVD上播放,有些蓝光碟虽然清晰,但不能在EVD上播放,若是蓝光碟,同时再买蓝光影碟机,虽然看起来进步了,但我们不是天天在家,老人家未必能马上学会。所以,综合以上三点,我还是买了传统的DVD,以确保大伯收到就能播放。

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对大伯来说不是小事。因为一句话,大伯问我年前能不能收到,我说肯定能,一般两三天就能到。老人家一般都是说,不急不急,但是又希望早点到,不影响过年,这就是老人的思维习惯。我们做子女的,当然要了解老人的这种思维习惯,才算是“敬事”。否则,老人说不急不急,我们就真的不急,离家后就去忙工作,又何谈“敬事”?

讲到这里,我们都能明白,治国也好,齐家也好,尽孝也好,修身也好,生活中难说事情大还是事情小,但最好的处理方式,还是“敬事”,一旦做到了“敬”,思路、办法也会多起来,成事的可能性也会大很多。

第二,信,即,守信。“民无信不立”,治国要守信用,朝令夕改,前面说话后面摆手,老百姓自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日讲》则释为:“一言一动,无有不信”,非常到位,治国者一言一行都是老百姓的榜样,自然是严以修身,言行一致,全力做好榜样,也即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老百姓一样要严守信用。

第三,节用,即,量入为出,撙节财用,或者说节约财政开支。

为什么?财物毕竟是有限的,且取之于民,倘若不节制,奢侈浪费,必然导致各种欲望越来越大,最后又拿什么来填?若是国家遭遇突发灾难,又何来财物度过难关?没有财物,会不会横征暴敛?

这一点对齐家、修身以及企业经营也是一样,都要及时储备财物,把财物用在关键上。这里需要指出,节用不是鼓励吝啬,更不是鼓励当守财奴,而是不该花,就不该花;该花,就不能省。这里既要判断事物性质,也要拿捏分寸,都要在实践中去训练。

第四,爱人,即爱护他人。

据杨逢彬解释,孔子时代的“人”常常指他人,“爱人”即爱别人、爱他人。那么,什么是“爱”?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思考了二十多年,建议参考《新约·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对“爱”的定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每次我看到这个定义,都很惭愧,因为我没有做到!所以,我必须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或者说三省己身,对自己有没有做到“真爱”,也要好好反省!倘若做到了这样的爱,那必定是“绝对真爱”,这应该是我们一生努力的目标,无论我们是治国、齐家,还是修身、经营企业。

第五,使民以时。时,在中国文化里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里指的是农时,“使民以时”就是《孟子·梁惠王上》的“不违农时”。

孔子时代是农业社会,老百姓靠天生存,役使老百姓自然要按照农时,即在农闲的时候,否则农业生产谁来完成?这是很显然的道理。

我小的时候,农闲时,每家每户都会出人去河边“打坝子”,而我家是个大家庭,大伯、二伯和父亲没有分家,每次都是二伯去,吃睡在河边,条件极差,非常辛苦。所以,每次二伯去“打坝子”,我都不停地想象二伯劳作和休息的场景,并希望他能早点回家,但现在二伯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了,写到这我又难以控制情绪,已是泪流满面,手上的参考书也被打湿了。

若是经营企业,也要“使民以时”,即,要尊重身体的自然规律,不要过度使用员工,过度宣传或美化,毕竟熬夜是伤身体的,甚至可能会猝死。否则,“爱人”,又能体现在哪呢?大家可以把五个方面合在一起想想,自然就能有自己的体会:凡事都要有个“时”,或者说都要有个“分寸”。

是啊,开始时说过,有道,有分寸,才可能“導”嘛!不是吗?这个必须好好体会!一辈子都要用心去体会!

张居正直解这一章给出的结论是:“这五者都是治国的要道,若能体而行之,则四海之广,兆民之众,治之无难,岂特千乘之国而已哉!为人君者,所当深念也。”

我们凡夫俗子,虽不是“人君”,也极少人能有机会参与治国,但至少都要做点儿事,并希望能够做成点儿事,比如,经营企业、塑造品牌,或管理一个学校,这五点都要懂,都非常值得参考。

今晚就讲到这儿,欢迎大家批评赐教,我也该休息了。大家平安夜平安快乐,一切安好。

谢付亮

心生而言立,言出必由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126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